范元澤
(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廣州510000)
綜述: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到餐館就餐很多時候已不僅僅是去解決饑餓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去體驗一種環境氛圍,隨之極具各地方鄉土特色的餐飲空間設計應孕而生,據統計,從2007年至2011年5年間,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從業人數由167.4萬人增長到227.8萬人,增長率為36.1%;限額以上餐飲營業額由1907.2億元增長到3809億元,增長率為99.7%。住宿餐飲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達到10%以上[1]。由此得出,餐飲空間已從單一化的態勢逐漸轉變成多元化的狀態,并從城市逐漸往鄉村發展。
在國際競爭中,對于我國本土的室內設計而言針對城市設計的比例明顯比鄉村比例要大,針對鄉村餐飲的設計更是少之又少,但針對我國的人口基數來看農村人口卻遠遠超過城市戶口,那么鄉村設計領域的空白則要我們設計師填充此區域。帶來這一現象正是由于我們本身對于設計的剖析還不夠深入,對于民族本土化文化的探析還遠遠不夠所造成的。正如《年匕京憲章》所指出的那樣“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全球化帶來了人與傳統地域空間的分離,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和特色逐漸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標準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漸隱退”。就目前由聯合國組織的各國也在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保護世界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目的是提倡在現代文化創作中融入本土語言的精神,保持本土化地域的特點。此外鄉鎮餐飲行業發展和研究截止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超過3.5萬億,2017年餐飲行業收入3.9萬億,餐飲行業進入穩步發展階段(中國烹飪協會數據)。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鄉鎮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就本土化餐飲空間做一簡單詮釋,“本土化”餐飲空間即是現在乃至以后所要發展的方向,本土化的鄉村餐飲空間即是在特定的區域環境中,通過長時間生活積累融合的,通過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所沉淀形成,并具有區域特色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總和。然而對于鄉村餐飲空間的本土語言來說卻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闡釋。
鄉村餐飲空間具有很強的地域文化性。由于地域、氣候環境的不同,使不同的鄉村空間具有不同的內涵。旅游者通過在當地感受風俗習慣,體驗不一樣的飲食文化,使其就餐環境等料的選擇、口味、烹飪方法、飲食習慣上存在著很大差異,具有鄉村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鄉村餐飲空間的文化性是根據當地文化的歷史性和傳承性才在本土地域中一種獨特的文化,具有獨立性也具有可創新性。因其鄉村文化的獨特性,對于設計師的要求則會更高一些,一方面既要遵循大眾現代設計,另一方面又要突出地域文化性的本土化特點。
鄉村餐飲空間因其獨特的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從而形成了一種屬于自身的一種語言表現,但因其所針對的適用對象及受眾對象多為農民及工人階級,因此鄉村餐飲整體以單一化、凌亂化的方式存在的,但因其地域文化性強、滿足人群具有普遍性,會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市場價值。
現如今鄉村餐飲的開發還不夠成熟,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鄉村旅游特色餐飲的開發主要是以品嘗美味佳肴為主,經營者往往忽視對消費者對當地特色的了解和發揚。就餐者感受到的只是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因此他們在用完這些菜之后,留在印象中的只是這一頓飯菜,并沒有融入到本土。
部分鄉村旅游地的菜肴盲目地追求多、雜、全,餐飲空間臟亂差、菜品干凈問題比比皆是,使鄉村旅游特色餐飲在無形中被轉移和被破壞,其它地區,卻因菜品忽視了本地地方特色餐飲空間的挖掘和開發。
鄉村本土化特色餐飲開發是否最有效和合理布局有很大關系,然而鄉村布局的確立,又應當依據當地交通組織、區位優勢、鄉村歷史文化的特點等來定。但現如今狀況卻是處處效仿,無法形成合理而有效的餐飲空間模式。
鄉村餐飲空間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存在,對于鄉村本土化餐飲空間特色餐飲產品的開發,對鄉村餐飲環境重視不夠,沒有引入餐飲市場,尤其是旅游餐飲市場。隨著少數鄉村地區的旅游開發,外來強勢異族異地文化的沖擊,這些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的飲食習慣、風俗有可能逐漸被同化或消亡。
因此從上述的四個方面入手,現如今文化大融合的時代,拒絕文化就等于拒絕設計的未來。
3.4.1 從地域文化的關鍵因素著手
餐飲空間設計需要一個適合的切入點,從本土文化語言的關鍵因素為出發點,研究這一區域的語言、飲食、風俗和信仰文化,以此為本土化餐飲空間環境奠定基礎,再將其當地文化元素進行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以一種創新的元素和方法滲透到當地餐飲空間中。現代粗糧館主題餐廳就是表現傳統地域文化特色與現代手法相結合的典型案例,該設計作品同樣是以當地本土文化元素作為主要的設計元素,但卻展現出與其它設計作品完全不同的設計風格與獨具的餐飲空間。該設計將鄉愁情感情感融入到餐飲空間,并以“寧古塔”的外型為設計元素,將寧古塔元素變形拆分、重組進行現代化演繹。餐廳空間整體色調深沉、神秘。入口通道處將白樺樹樹葉圖案與墻面的情景相互呼應,將北方特有的自然環境進行了創新演繹,以一種獨特的設計手法突出了北方特有的風土人情,做到了情景交融。在空間材質運用上,主要運用了現代材質與當地材質相結合的手法,突出了北方本土所特有粗狂與剛柔并濟的美。
3.4.2 結合鄉村本土化的精髓
傳統鄉村元素因其歷史傳承性的因素,鄉村本土化元素十分繁瑣、復雜與現代大眾格格不入,因此設計師需提取鄉村本土化元素,將其精髓之處保留剔除那些與現代設計不符的元素,把這些元素更替、變換,正如我國古代工藝文獻《考工記》、《天工開物》等一系列著作,都只滿足了傳統鄉村本土化元素,如若滿足現代化、大眾化,我們設計師還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想法。
在當今經濟全球一體化和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本土室內設計還尚未走出自身的發展特色,沒能全面實現與國際間的交流與接軌。我國鄉村建設還比較落后,針對鄉村的設計更是少之又少,在如今建設發展新農村的大環境下,鄉村餐飲空間的發展潛力則是非常巨大的,現如今則是要將鄉村本土化的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者協調發展,突出自身優勢,建設發展鄉村經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下面則是具體的鄉村餐飲空間的現代演繹方法:
(1)結合地理學和文化學有關內容和理論,從設計藝術學的方向對鄉村本土文化的主要特征進行了重新的審視,理解和把握本土文化的地域性與前瞻性特征是運用好本土文化進行室內設計創作的前提條件[5]。
(2)進一步提出出自于我國傳統文化哲學發展而來的當代和理論對于建立正確的本土室內設計地域文化觀的方法論意義,強調應以正確的鄉村文化觀來指導本土室內設計的實踐[7]。
(3)通過對當地文化的實踐探討和研究,將本土化的元素提取出來,分析其可利用價值,針對這一本土化元素結合現代審美特征運用拆分、變形、寫意等設計手法進行創新升級,并根據新的元素合理的運用到當地空間當中,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口感、喜好、環境等因素合理的開發應用,以此帶弄本土化區域的發展。
(4)結合現如今成功的設計案例,深入分析其表現手法與設計理論,如何將鄉村餐飲空間與本土化的語言相互融合的,并從其它學科如藝術學、生態學、建筑學等學科的相關理論,豐富鄉村餐飲空間的內在價值,將鄉村與城市想融合,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將鄉村餐飲與本土語言相呼應達到地域性經濟、社會、環境的共同發展。
傳統的裝飾元素在鄉村餐飲空間的現代化要求下出現明顯的不適應性,同時,部分鄉村餐飲空間受互聯網影響,特色內容不突出,缺少鄉土文化的認同感。鄉村自然資源和本土化的裝飾元素入手,與現代、時代感相結合,探討和總結本土化裝飾元素在鄉村餐飲空間的理論體系,將適用于本土化的裝飾元素植入鄉村餐飲空間當中,形成一套適合市場推論的理論方法,實現區域化和場所品質的提升,推動新農村建設和積極響應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