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水紅,李彥毅
(湖南漁米之湘食品有限公司,湖南 岳陽 41400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問題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對人體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損害的所有危險都不存在,是一個絕對的概念,降低疾病隱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個跨學科領域。食品安全,不存在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以導致消費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費者及其后代的隱患。該概念表明,食品安全既包括生產的安全,也包括經營的安全;既包括結果的安全,也包括過程的安全;既包括現實的安全,也包括未來的安全。
食品安全中的風險評估是根據各個國家的具體條件來進行判定的,其中,人與動物的健康安全情況均在考量范圍內。食品安全不僅關系人類與動物的生命健康,也會關系整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國家的國際形象和政府形象也有所關聯,更是衡量一個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判斷指標[1]。
目前,我國的食品市場仍然處于安全事故高發的時期,在食品領域仍然有不少的從業者為了自身的利益進行不規范的食品生產及加工,不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這不僅會危害人們的健康成長,也對國家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產生很大的威脅。
比如,三鹿集團自從被曝光“三鹿嬰幼兒配方毒奶粉”事件后,曾經全年銷售額可以高達100億元的三鹿集團最終因負債累累而不得不宣布破產。毒奶粉事件對我國乳制企業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和制約作用,我國的乳制品開始出現信任危機,也導致我國乳制品進出口貿易困難重重。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并完善國家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判斷食品的危害情況,并對違法的企業與個人實行有效的懲罰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食品安全問題[2]。
現階段,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剛起步,唯有對食品安全建立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才能確保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實施,200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并開始參照實施。以毒奶粉事件為例,在《食品安全法》確立的過程中恰巧爆發了三鹿奶粉事件,調查發現,毒奶粉是指三鹿奶粉中所含的三聚氰胺超標,而其超標的原因主要是奶牛的養殖者為了提高牛奶原奶中的蛋白質含量而添加蛋白粉。事件發生后,相關部門通過風險評估制度重新制定了三聚氰胺的限量數值,以此來有效控制其危害進一步擴大,并吸取教訓,重新規范了乳制品市場生產及經營秩序,完善了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相關制度[3]。
2009年,我國開始實行的《食品安全法》中也特別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做出了明文規定,強調對食品添加劑中的化學性、物理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審查,并逐步確立了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檢測計劃,并確立了一個能夠覆蓋全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確保在食品安全方面能夠展開更有效的監管[4]。
然而,我國目前對于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仍有所欠缺,導致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還沒有充分發揮出其監管作用,尚且無法承擔大量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任務,各個食品分類下所需要的基礎信息數據也不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仍需要不斷完善。
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由衛生部負責,并成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開展評估。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主要包括4個階段:食品危害識別、食品危害特征闡述、暴露評估、食品風險特征描述。目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改進與完善,以便更好地保障我國的食品安全。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仍處于初級階段。目前,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細則》等仍欠缺對具體監管對象的規范要求,也缺少對食品在生產與流通、銷售環節詳細的法律規范。我國應積極學習發達國家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盡快制定食品安全制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對違法生產危害食品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大,不少處罰僅僅是對相關的違法企業或個人予以罰款處罰,約束力較弱。
由于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及其監管體系仍然處在一個適應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管理機構及其脈絡都較為復雜,每個省、市、縣政府雖然設有相應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但這些機構常常與國家所指定的食品安全標準有所差異,這導致不同地區存在不同的監管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勢必會影響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建立與完善的效率[5]。
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制度是一個遵循科學、合理監管的制度,涉及營養學、醫學、生物學等多個相關學科,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國家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確認食品危害是否嚴重、嚴重程度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實現國家對食品安全的有效監管,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