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 俊
(湖南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01)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也不可避免的話題,“食以安為先”一直是人們對食品最基本的需求。但近年來層出的地溝油、毒奶粉、鎘大米及瘦肉精等事件,也將食品安全問題推向了高潮[1]。隨著網絡購物的迅猛發展、物流行業的快速崛起,網購食品已然成為當下時尚。淘寶、天貓、京東、中國零食網甚至微信等食品購物網站也瘋狂簇擁,其在方便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引發了新的問題,即對網絡食品進行有效監管。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目前,針對網絡食品安全,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法律,將網絡食品交易的相關規章制度納入了《食品安全法》,其中明確規定了平臺對入駐食品經營者具有審核、審查的義務。也就是說,商家入駐平臺的時候,平臺應該對商家相關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嚴格把控。但有研究者認為,這種審查義務只是一種形式審查,并不能落到實處。因為,對于平臺而言,如果實行實質審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食品安全法》有關對網絡食品監管的條款中明確指出,在監管方面,平臺監管是一個輔助功能。
除了相關法律對網絡食品的安全監管外,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平臺自身為護航食品安全也采取了相應的舉措。2017年以來,部分網絡平臺已經設立了食品安全專項管理部門,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立了相應的自我防范、自我檢查制度,切實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責任義務[2]。
2.1.1 完善法律法規
國家層面需要進一步完善網絡食品交易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規范網絡食品交易的準入程序,并在網絡食品銷售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監督,創新監管模式,完善網絡食品交易的法律法規。
2.1.2 加大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
在不斷完善網絡食品交易法律法規的同時,要嚴格執行相關的法規,采取不同模式的監管手段,如建立網絡食品經營數據庫,開發統一的準入系統,以便網絡食品經營者申請準入,加強宣傳引導,逐步引導網絡食品經營者合法規范實行網絡銷售活動。
2.1.3 建立聯動配套制度
完備的行業相關制度,全部由一個部門來做難以完成,需要監管、行業協會、社會團體、網絡平臺等各個部門人員共同完成,需要建立有效的聯動協作機制。同時,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很明確地告知經營者,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就會被網絡食品銷售市場清退出去,這是經營者應該必須知道且不能觸碰的底線。經營者要嚴格依法對將要發生的許可事項,對其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逐一進行嚴格審核,并形成相應的管理制度。
①在商家入駐之初,對入駐食品進行安全檢測,禁止檢測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平臺。②不定期抽查。建議平臺所設立或所合作的食品檢測機構根據各區域網購食品的種類及特點,制訂相應的不定期抽查機制。同時,平臺應約束或者告知商家,具有配合不定期抽查義務,對拒不合作的商家,應予以公示、罰款、禁售等嚴厲處罰。③風險評估(根據地方或國家相應的風險檢測指標,對流入平臺樣品進行分類別、有針對的高效檢測):國家相關部門應專門組織針對網絡銷售的食品進行抽檢及風險評估,對網絡食品銷售平臺進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對于抽檢食品進行檢測,并及時統計匯總網絡食品的質量狀況,對于發現的問題,或者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及時通報。聯動網絡銷售平臺采取相應的召回、下架等措施,確保銷售的食品安全;對于一些特殊食品開展食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體系建設試點,面向網絡食品消費者提供食品生產企業公開法定信息實時追溯服務,強化食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同時,網購食品銷售平臺應該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審查制度和程序,要求其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對經營者的資質進行審查,對于未領取相關證照者不得在網上銷售,還需要保證經營者所提供的網絡銷售溯源信息真實可靠,網絡食品銷售平臺應承擔連帶責任[3]。
除了利用法律法規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控制,平臺應配合食品監管部門進行網絡食品安全教育的相關宣傳,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
現階段,監管網絡食品安全,捍衛人們“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法律法規、政府相應部門和機構的嚴格把控,更需要公眾的參與,做到人人相關,人人參與,真正為“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