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航
(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作為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焦點,日益受到各級部門的重視。食品微生物檢測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內容,微生物包括多種,有乳酸菌、酵母,還有一些致病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李斯特等,對這些微生物進行檢測需要多種方法。傳統的微生物檢測主要采用的是稀釋涂平板法、傾注法,這些方法只能檢測可培養的微生物,而對不可培養的微生物不能進行檢測,這極大地影響了食品的安全質量。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一些新的手段被運用到食品檢測中,如免疫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和代謝組學技術等[1]。免疫學技術是應用熒光免疫的方法,通過抗體與微生物特定抗原結合,對微生物進行檢測。分子生物學是通過對微生物的DNA進行分析,檢測微生物種類和數量。代謝組學技術是通過對微生物代謝產生的物質的檢測,對微生物進行檢測[2]。這些方法都極大地提高了微生物的檢測效率,檢測方便,靈敏度高,為食品微生物檢測提供了極大的優勢。這些技術都是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而興起來的,對于某些物質的檢測條件還需要不斷完善,要對每種不同物質制定不同的檢測條件,這樣才能提高檢測的準確性[3]。
食品微生物檢測的重要指標是菌落總數的檢測,菌落總數是評價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要指標,菌落總數越高,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數量越大,食品的安全質量也越低。因此,菌落總數可以反映食品的衛生質量。同時,通過菌落總數的測定,也可以反映出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的衛生要求是否符合規范。生產過程臟亂差,生產管理不規范,那么食品受污染的概率越大,食品的菌落總數也越大。菌落總數也一直是我國食品微生物檢測的重要指標,是部分食品推薦或強制檢測的項目之一,關于菌落總數的檢測方法也已經納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方法,可見在食品微生物檢測方面對菌落總數的重視[4]。菌落總數檢測方法看上去很簡單,其實非常復雜,不同的食品其所含成分不同,理化性質也各不相同,要想準確地檢測菌落總數,必須對食品的各種理化性質有準確的了解,制定特定的檢測方法,才能確保檢測結果的真實性,保證食品檢測質量[5]。再者,對于一種食品,適合微生物生長的營養元素很多,一種食品可能感染多種微生物,在同種檢測條件下,要把每種微生物都檢測出來,非常困難。當前,對于菌落總數的檢測大多采用的是培養法,培養時間長,一般需要48 h,大腸桿菌需要92 h。而且,對于菌落總數的檢測,工作人員只能通過肉眼來觀察,花費時間較長,而且也不精確,檢測質量不高。對于大部分企業,無法做到食品微生物檢測的在線監測,對于食品的污染狀況無法準確掌握,有的還可能延長食品的生產周期,對于企業的生產產生重要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新的技術被運用到食品微生物檢測中,極大地節省了檢測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6]。
2.1.1 免疫熒光技術
免疫熒光技術是指用熒光色素對抗原抗體進行標記,然后把標記的抗原或抗體與待測的抗體或抗原結合,在熒光顯微鏡下,結合的抗原抗體就會發出熒光,進而檢測對應的抗原和抗體,從而對微生物進行檢測。測定過程為,將待測的抗原或抗體與酶標的抗體或抗原結合,再將結合的抗原抗體通過洗滌的方法進行分離,然后加入酶反應底物,在酶的分解下,底物會形成一定的顏色,根據顏色的深淺分析樣品的數量,進而測定微生物的量。這種方法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效率高,可以準確地測定微生物數量[7]。
2.1.2 酶聯免疫吸附技術
酶聯免疫吸附技術是將熒光技術與放射免疫技術結合,具體過程是將待測的抗原或抗體與固相載體結合,然后在酶的分解下,底物會產生一定的顏色,通過顏色的深淺來分析待測樣品。這種方法可以準確測定微生物的數量,反應靈敏,可以對多種樣品進行同時檢測。這種技術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具有很好的檢測效果,便于檢測食品的污染情況[8]。
2.1.3 免疫磁珠技術
免疫磁珠技術是將磁珠與待測樣品結合,然后在磁場的作用下,將待測物質分離出來。這種方法可以避免選擇性培養基對檢測結果的抑制,可以快速進行檢測。將這種技術與其他檢測技術結合,可以大大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1]。
2.2.1 基因芯片技術
基因芯片是將多種抑制的基因片段固定在載體上,然后提取待測樣品的基因,通過待測樣品基因與基因芯片的雜交,然后通過熒光來分析雜交情況,從而對樣品的基因進行分析,進而確定微生物數量。這種技術檢測靈敏,準確性很高。
2.2.2 PCR技術
PCR技術,是通過對樣品微生物基因組進行提取,然后利用特異引物對樣品的基因組進行擴增,從而確定待測樣品的基因,最后對基因對應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進行分析。因為這種技術是提取樣品所有的基因組,所以無法區分活菌和死菌。但核酸熒光染料可以穿透死菌的細胞膜,并與其DNA進行結合,使其DNA無法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從而可以檢測樣品的活菌數量[6]。這種方法可以擴增大量的DNA,即使是數量少的微生物也可以被檢測出來,檢測靈敏度很高。
2.3.1 電阻抗技術
電阻抗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在代謝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代謝物質,通過這些代謝物對培養基中的惰性物質進行化學作用,使培養基的導電性發生變化,其阻抗也會發生變化,通過對電阻抗的變化情況進行測定,可以檢測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情況[7]。這種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于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支原體的檢測中,檢測時間因微生物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微生物數量大,其代謝快,檢測就快,微生物數量少,代謝慢,檢測就慢。
2.3.2 微量熱技術
微量熱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可以產生熱量,通過對熱量變化的檢測來檢測微生物。每種微生物的產熱速率不同,可以繪制熱量與實踐的曲線,通過與已知微生物曲線的對比就可以檢測出微生物,從而達到檢測微生物的目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傳統的檢測技術靈敏度不高、檢測效率低,不能滿足現代的食品檢測要求。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的發展可以大大提高微生物的檢測效率,提高微生物檢測準確性。但是,每一種檢測手段都具有其局限性,在食品微生物檢測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檢測結果,進而保證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