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敏維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近年來滑雪運動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已經成為一項新興的產業。滑雪場的數量不斷地增加,分布更加廣泛,愛好者群體逐漸形成[1]。在滑雪運動參與人數激增的帶動下,滑雪服的市場需求必然迅速擴大。怎樣開發功能性與美觀性相統一的專業滑雪服,提高國內滑雪服裝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滑雪運動要求服裝能起到良好的防護作用,例如防寒保暖、防雨水防風、防傷、防蟲防污等。同時消費者對美觀性的需求為滑雪服裝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最基本的是調節微氣候、保護身體、適應身體活動三種功能要求。以這三種基本功能為指導,下文將分別探討滑雪服裝在結構、面料、色彩和配件四方面的具體功能性設計要求。
首先,滑雪服裝要有一定的層次結構。由于滑雪運動處于寒冷環境,對著裝層次有特殊的要求。在理想狀態下,滑雪服裝應該由內向外分為排汗層、保溫層和防水層,即從內到外的三層,通常稱為內層服裝、保暖層服裝和外套層服裝。
排汗層是指內衣部分。主要的作用是把運動時身體產生的汗水迅速吸收,盡量排向外層并盡快揮發,使身體盡量保持干爽。此時,材料的吸濕、透氣性和毛細管效應最為重要。
保暖層能保證運動者長期處于寒冷環境而依然舒適。但滑雪運動不允許服裝過于厚重,因此既要保暖又要輕便才符合滑雪服裝的特殊要求。
滑雪服的外層是設計的重點,應以質輕、保暖、防風雪、舒適合身、不妨礙行動又盡量減少風的阻力為原則,同時兼顧美觀性。
其次,滑雪服裝的結構要有運動適應性。比如,滑雪服的領口應為直立的高領開口,并有收緊設計以防止冷空氣的進入;拉鏈的外側要有擋風墻結構,防止冷風從拉鏈縫隙進入身體;袖口采用松緊式設計,防止灌入雪后造成不適;衣領和下擺是服裝內外空氣交換的重要部位,要在結構上收緊;開口要以大拉鏈為主;口袋、袖口、拉鏈要注意防水密合性及縫線的封膠處理,防止冷空氣進入;肘部拼接彈性面料、耐磨面料,使運動更自由舒適;插肩袖設計,方便上肢運動。
另外,滑雪褲的褲腿設計為側開口雙層結構,其中內層有帶防滑橡膠的松緊收口,能緊繃在滑雪靴上,可有效地防止進雪;外層內側拼接耐磨硬襯,防止滑行時滑雪靴互相磕碰導致外層破損;側開口還可方便滑雪鞋的穿著。
滑雪服裝材料的選擇和使用要符合生理機能、防護性能、耐久性能的需要。(1)生理機能需求。除了防水、防風、保暖等基本要求,滑雪服裝對材料的透氣透濕性要求也很高。(2)防護性能需求。滑雪運動中下裝受到的摩擦多,里料適當采用天然針織物有助保護皮膚受灼傷。同時滑雪服裝的面料還應具有抗靜電的性能。(3)耐久性能需求。滑雪服裝面料應具有一定的抗磨損、抗拉伸、抗撕裂、抗斷裂等性能[2]。
滑雪運動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危險性,在色彩設計時要區別于環境色,保證運動者的安全。
冬季,植被掩蓋于白雪之下,滑雪場更是大片的白色,那么滑雪服裝應提高色彩的辨別性,注重選擇暖色、高純度、高明度的色彩作為主色,以及考慮運動者自身的愛好。日本學者左藤亙宏總結得出,白色背景(雪地)上物體的易見度順序分別為:黑、紅、紫、紅紫、藍[2]。
同時還要考慮服裝色彩的流行性。關注、了解運動時尚的發展是滑雪服裝色彩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適當地改變服裝色彩的純度、明度及冷暖傾向,使之與運動時尚更為和諧。
(1)滑雪鏡。滑雪鏡應具備以下功能:防止冷風對眼睛的刺激、防止紫外線對眼睛的灼傷、鏡面不起霧氣、跌倒后滑雪鏡不應對臉部造成傷害。(2)滑雪帽。滑雪帽以彈性較好的絨線帽為最佳,要能緊貼頭部及耳朵部位,這樣即使劇烈運動亦不易松脫。套頭式是較好的設計,能防止冷風對臉部的吹拂。(3)滑雪手套。滑雪手套不僅要保暖、防寒、而且更要柔軟、耐磨、防割傷。
滑雪服裝的高科技性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于材料的創新和運用。滑雪服裝趨向于更加輕薄、柔軟、耐穿且易洗快干。面向滑雪服裝市場的高科技面料至少有如下性能中的一種:抗微生物、濕度控制、拉伸彈性、防水透氣、防火阻燃、控制溫度、高強耐穿、防紫外線。
高科技面料的運用,能為滑雪服裝提供更多的服用性能來刺激消費者的消費。另外,服裝的視覺效果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流行時尚元素不斷融于運動服裝的設計。新一代滑雪服應集高科技與美學于一體。
就服裝可以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中穿著這一意義來講,滑雪服裝應該具有多功能性。例如:一件好的高性能夾克既可以在下雨時穿也可以在寒冷的季節穿,或者還可以跨季節穿著。它應該具有冬天保暖夏天涼爽的舒適性能。
另一個概念是穿用場合的多功能性,即運動與休閑兼顧的“一衫多用”滑雪服裝。例如:一件滑雪衫應該在滑雪或不滑雪時都可以穿用——具有活動時穿著或休閑時穿著的雙重功能[3]。這類服裝兼具日常裝的審美要求和滑雪服裝的部分功能要求,打破了滑雪服裝的專用性,為滑雪服裝的設計開拓了思路。
參考文獻:
[1] 田有年.我國滑雪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4(2),37.
[2] 王開玲.滑雪服設計元素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16-31.
[3] 楊旭紅.功能性運動服裝的開發[J].棉紡織技術,200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