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沛
(西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2016年是中國普惠金融加速發展的一年,普惠金融的目標是為金融弱勢群體提供商業可持續的服務,在本文中特指小微企業這一群體。在G20杭州峰會上,由中國推動并參與制定的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正式通過,這是首個具有全球經濟意義的數字經濟重要原則。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走勢持續下行的情形下,小微企業的發展被賦予更加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商業銀行開始關注小微企業信貸,通過調整信貸結構,向小微企業投入更多的信貸資源。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等企業的統稱,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它具有資產規模小、行業內競爭激烈、人員數量少等特點。面對改革開放后的良好環境,小微企業緊抓發展機遇蓬勃成長起來,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1.1 小微企業融資的特點。小微融資方式按照資金來源渠道的不同分為內源性融資和外源性融資。內源融資指在投資過程中,企業通過減少分紅、加速提髙會計成本等方式將自有的資本金、留存收益等轉化為內部投資來擴大再生產。小微企業在成立初期,企業融資多來源于內源融資,但在企業持續發展過程中,有限的內源融資將無法負擔企業擴大再生產,小微企業對外源融資的需求增加。
1.2 小微企業融資現狀。整體來看,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較為狹窄。就外源融資而言,可供小微企業選擇的范圍過于狹小,雖然名義上有包括銀行、典當公司、債券融資等渠道的債務融資和包括風險投資、新三板、創業板等渠道的股權融資,但小微企業在實際融資過程中,既難滿足股權融資的條件;又缺乏擔保抵押,造成金融機構只能為小微企業提供有限資金。
1.3 我國小微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傳統金融體系下,小微企業和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比較突出。金融機構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沒有辦法法快速、全面的獲得貸款企業的相關信息。同時,在有限的信貸額度下,金融機構從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等角度考慮,更傾向于選擇優質大中型企業投放信貸產品,嚴重擠占本該用于促進小微型企業發展的信貸配給。
隨著國家對小微企業發展的關注,相關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不斷推出。
2.1 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現狀。我國商業銀行在政策引導和自身發展需求的促使下,開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資金的支持,小微企業獲得信貸資金的難度逐漸降低。銀行的信貸資金不再只投向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也逐漸成為銀行信貸資金的發放對象,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規模正在擴大。
2.2 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首先,商業銀行多按職能分工設立組織機構,各部門缺乏有效交流,貸款決策權多集中于省分行或總行,信息交流傳遞不暢,使得小微企業融資效率變低。其次,對小微企業融資貸款,大型商業依據企業財務報表信息進行貸款前審批,對于自身規模較小、財務管理欠缺的小微企業,獲得商業銀行融資貸款十分困難。最后,大型商業銀行許多小微金融產品形式較單一且市場適應性相對而言較差。
文章在對普惠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現狀與問題分析、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融資業務現狀與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融資效率提升的相關對策,主要包括普惠金融體系、制度創新、服務創新、風險防范四個方面。
3.1 發展普惠金融體系,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業務。發展普惠金融,拓展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廣度與深度,完善普惠金融體系。健全法律政策,加大監管力度,完善信用評級與擔保機制,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與滲透率,促進金融服務普及與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
3.2 鼓勵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融資制度創新。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特殊性,使得商業銀行應當改變傳統的信貸擴張方式,對內部組織機制進行全面改革。設立行之有效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并開展小微企業融資的專營機構,單獨建立融資計劃。
3.3 強化大型商業銀行小微融資服務創新。做好小微企業融資業務,是大型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服務突破創新的必經之路。大型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中的領頭軍,應履行社會責任的轉型發展理念,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矛盾關系,做好小微企業融資的服務創新工作。一方面創新服務理念,一方面創新服務手段,不再忽視小微企業融資業務。
3.4 防范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做好小微企業融資風險防范工作,對小微企業融資風險進行有效評估與監督是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融資業務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通過貸前風險評估提出風險較高的融資貸款;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貸后監督措施來預防可能出現的貸后損失。
參考文獻:
[1] 焦瑾璞.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性[J].中國金融,2015(10):12-13.
[2] 程書華.發展普惠金融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財金調研,2014(11):53-58.
[3] 潘宗玲.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基于普惠金融視角,企業經濟,2016.
[4] 林毅夫,李永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成因和根本解決思路[J].風險投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