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
(景德鎮陶瓷大學(湘湖校區),江西 景德鎮 333000)
道家思想是老子、莊子思想觀念的核心內容,更是中國傳統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借助中國茶具設計研究,從中國傳統器具造型、紋樣及色彩使用等方面入手,梳理中國傳統思想與古代匠人茶具設計理念、設計思維之間的關系。讓更多現代設計師了解茶具設計的歷史發展脈絡,關注中國傳統思想文明的進程,將古代匠人的設計思想及理念靈活融入到現代工業產品設計中去,設計出功能齊全且又能彰顯中國民族文化魅力的產品,推動國內設計的發展。
若從茶文化發展客觀現實來看,老莊道家思想不僅對茶葉的藥用價值及人們飲茶習慣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也與茶道精神和思想的形成有著密不可分的發展關系,發展至今人們仍然將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視為道家的化身。
在道家思想養生觀念的推崇下,茶葉的藥物價值被發掘出來,古人認為飲茶具有“導和、致和”的功能作用,使得不少推崇道家文化思想的人將飲茶視為他們追求“天人合一”的一種手段。此外,道家提倡“順其自然”的價值觀也與傳統茶文化中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普世價值相一致。可見道家思想對中國茶文化的內涵有著深遠影響,而茶器作為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及傳播載體,在其設計發展過程中充分體現著道家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道家推崇道法自然,提倡順應、尊重、效法自然,走上“人、物、自然”的統一之道。莊子專門在《莊子駢拇》一文中,以手指為例,對“一”概念進行延伸,提倡人們應該順其自然根據不同特性,發揮其個性。道家萬物合一的思想內涵,在推動中國茶文化發展之時,也給中國傳統茶具設計發展帶來諸多啟示。
在道家思想體系中,老莊認為僅有保持虛靜的狀態才能得到永生。《老子》中提出的“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說法,行為主體在達到自己內心的虛靜的時候,就會感受的自然萬物的生長,靠近“人、自然與物”統一之道。這種對于身、形、心協調關系的論述對于具有中華傳統文化韻味的工藝品的產生及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適”的觀點是道家追求“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普世價值觀下,衍生出來一種生活態度。道家思想不提倡人們在生活中大喜、大悲,認為心靈得到釋放,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若想達到心靈的自由,就應該把握好一個“度”,做到適用、適度、適時而行之。
茶壺作為傳統茶具之一,與茶碗設計不同在于茶壺的設計更注重造形與功能的融合,從古代傳統茶壺外觀造形來看,中國多數傳統茶壺造型是以“圓形”為主體,而鑒于茶壺在飲茶過程中功能的特殊性,古代匠人將道家“合”思想巧妙融入其中,采用“圓形”來處理的徑口、壺柄及壺蓋讓整個茶壺造形勻稱、統一。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講究尊重自然客觀規律,即回歸自然、化繁為簡,該種思想在中國傳統茶具設計中依然得到了充分體現。由于宋代對道家文化“大道至簡”的崇尚,宋朝的茶盞外觀造型設計極為簡潔,口大底小形態,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比,這種小而精美的造型特點正是宋時人們審美觀念的體現。
從中國歷代出土的茶器造型來看,匠人在設計不同功能茶器的時候,都十分注重茶器材質、形態、色彩的協調、統一處理,材質方面也是更偏向于竹木、陶瓷。體現了中國傳統茶器設計中對道家“天人合一”、“順其自然”思想的獨特理解。在道家思想的啟發下,中國歷代傳統茶器的形態干凈、簡練且無多余的裝飾。匠人們更善于利用線條的曲直、長短以及外部輪廓的勾勒來體現茶器的韻律之美及和諧之美,讓茶器整體形態顯得豐富、自然、不呆板,給飲茶之人帶來不一樣的審美情趣。
面對工業化的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國設計師應該更加深入的理解老莊道家思想,從老莊“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活哲學中建立自身的設計思維,樹立“自然為美”的美學觀念,讓人們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找到一種安靜與祥和。將回歸本質、解放心性的道家理念融入到茶器設計中,設計出既有內涵,又能將善美品質傳承出去的茶器。一方面利于工業化環境中節能環保意識的宣傳,二來利于傳統茶文化的傳承及發揚,讓更多人養成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人們的自身文化素養。
總之,中國傳統茶器以其“道法自然”的設計理念不斷發展,極大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茶器設計貴在形神統一、虛實協調,既生于意外,又蘊于象內,可謂意境深遠;其以造型簡潔的特點和超凡脫俗的人文氣質聞名于世,并將功能與形態巧妙的結合,選材崇真,實現了個體與社會、人與自然、物質與心靈的完美統一,其“和諧”的主旋律對現代茶器設計仍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日)池田知.道家思想的新研究 以《莊子》為中心 上、下[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2] 于磊.道家哲學影響下的中國繪畫[D].遼寧師范大學,2010.
[3] 孫嘉.論中國茶文化的“和”思想及其啟示[D].陜西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