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蒼溪縣陵江鎮畜牧獸醫站,蒼溪 628400)
就牛養殖行業發展情況來看,盡管牛養殖場規模不斷擴大,養殖技術也趨于科學化和現代化,但牛疫病發生幾率也明顯提高,尤其是在規模養殖場中,一旦發生牛傳染病,其傳染范圍將會迅速擴大,牛疫病防控難度也比較大,這就勢必會給規模牛養殖場的綜合效益造成制約。此種情況下,積極探討規模養殖場牛疫病的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規模養殖場中,傳染性牛疫病以口蹄疫、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等為代表,對牛養殖業危害極大,牛口蹄疫發病率高且傳播速度快,死亡率較高。寄生蟲感染病對牛養殖業危害也比較大,其吸蟲病、線蟲病等為代表,防治難度較大且影響牛的正常生長[1]。
為推進規模養殖場牛疫病防治工作的有序開展,應結合規模化牛養殖場的具體情況開展全面分析,建立健全規模化牛養殖場的獸醫衛生消毒管理制度,為規模養殖場牛疫病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制度依據。
規模牛養殖場的消毒應遵循正確的流程,一般需要對牛養殖場進行徹底清掃,定期使用百毒殺、菌毒敵等消毒藥進行消毒處理。在對牛養殖場的水泥地面進行清水沖洗干凈后,以消毒藥水進行徹底消毒。規模養殖場內牛舍的消毒處理是一項重點內容,為有效殺滅致病菌,防治牛疫病,一般結合氣候環境和溫度條件等要素合理調整消毒藥物劑量、消毒次數,并選用適當的消毒方法,確保消毒處理滿足規模養殖場牛的生理與生長需求,促進規模養殖場牛飼養管理工作的規范有序開展。一般情況下,規模養殖場牛舍的預防性消毒周期為10~15 d。一旦規模養殖場內出現牛疫病,細菌芽孢極易對牛養殖場造成污染,這就為致病菌傳播提供了途徑,為保證消毒的可靠性,可在規模養殖場內以1%比例的漂白粉溶液進行噴灑事消毒,也可以其他具有殺菌作用的消毒液替代,但必須保證消毒效果。若選用漂白粉溶液進行消毒時,應在牛養殖場地挖一層土,于其上撒一層干漂白粉,令土與漂白粉充分混合,之后覆蓋上土,此種方式可有效殺菌消毒[2]。若養殖場內發生傳染性疾病,則應在適量噴灑消毒藥后,對牛養殖場的墊草、垃圾和糞便等進行徹底清掃,之后選用合適的消毒藥物加以徹底消毒,保證規模養殖場牛疫病的防治效果。
牛疫病防治過程中,要認真落實牛疫病消毒工作,徹底殺滅致病菌,科學劃分人畜通道,于牛場出入口與生產區分別建立消毒池,選用適量燒堿、高錳酸鉀等化學品作為消毒劑置于消毒池內,掌握好換藥時間,以保證消毒效果。當規模養殖場內出現空欄圈時,應規范做好墻壁、門窗、通道、下水道及食槽等的消毒工作。一般情況下,以高錳酸鉀對空欄圈進行消毒后應保持其處于密封狀態一周以上,以確保殺滅致病菌。一旦暴發流行疫病,應采取制定疫情控制制度,并做好周邊環境消毒工作,不可在此時引進牛種以免疫情傳播。
規模養殖場牛疫病的防治過程中,需要認真做好驅蟲防疫工作。一般以丙硫咪、別丁等作為常用驅蟲藥物,殺滅牛新蛔蟲、胃腸線蟲等,保證規模養殖牛場的驅蟲效果。規模養殖場牛的飼養管理過程中,由于牛養殖密度比較大,極易出現寄生蟲大量繁殖的情況,因此在規模養殖場牛疫病防治過程中要定期做好驅蟲工作,選擇合適的驅蟲藥物,結合規模化牛養殖場周邊情況制定驅蟲計劃并加以科學落實,改善規模養殖場周邊環境,降低牛疫病發生幾率。不僅如此,規模養殖場牛疫病的防治需要結合已發生疫病的病因開展綜合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制備疫苗,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牛疫病[3]。與此同時,要做好牛的日常檢疫工作,定期對養殖場內的牛進行身體檢查,若發現飼養的牛有異常,馬上及時處理。定期對規模養殖場內的牛進行疫苗注射,預防炭疽、破傷風以及口蹄疫等多種疾病。
綜上所述,隨著牛養殖場規模化發展,牛疫病問題也給牛養殖戶造成嚴重困擾,給牛養殖業發展造成制約。在牛養殖過程中,要積極做好規模養殖場牛疫病的防治工作,從消毒、驅蟲防疫和日常檢疫入手,科學防治牛疫病,維護規模養殖場的經濟效益,推進牛養殖業的堅持持續發展。
[1] 楊林軍.適度規模養殖中牛疫病的防治分析[J].農技服務,2017(3):127.
[2] 譚遠平.疫病防治在牛適度規模養殖的應用[J].甘肅畜牧獸醫,2016(21):83-84.
[3] 卿上田,舒曉亮,胡述光,等.預防牛疫病衛生模式效果試驗[J].中國獸醫科技,2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