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石家莊 050022)
牛羊養殖場要求地勢較高,空氣不能過于濕潤,不能選擇迎風坡地,陽光照射要充足,地貌廣闊,草場富足,土質不能受污染,水質較好,不含污染排泄物,遠離重工業區,每個不同牛羊養殖場需要有一定的間隔距離。
牛羊養殖場的消毒制度要按時定期執行,牛舍羊舍每周都要噴灑消毒液,周圍環境也需要每天打掃清潔,牛羊的糞便更要每天及時清理,來往的工作人員以及外來的運輸車輛都要嚴格消毒[1],登記工作簿,記錄相關接觸物品,場區的污水排放要分類排放,處理污染,避免二次循環污染,定期普查牛羊的體質健康狀況。
將排泄物合理利用,制造糞便沼氣田,提煉燃料和能源,還可以利用糞便施肥灌溉糧草作物,還可利用發酵處理的沼氣渣催化農作物生產,循環可再生利用資源[2],將獨立的牛羊養殖場塑造成一個循環高效的微生態系統,增加生態經濟循環資本。
醫療廢棄物品需要嚴格消毒分類后才能丟棄,按照不同處理和醫用用途進行分類,比如病毒感染、損傷傷口、藥物服用等,將醫療物品集中回收處理講解,杜絕有害病原的傳染和傳播,不僅要做到疫區診治,更要做到疫區遏制,降低牛羊診治醫療廢棄物品的污染力度。
一旦當牛羊產出排泄物,就需要及時處理,防止糞便中的有毒有害氣體對環境造成污染,例如二氧化硫氣體和甲烷氣體等,排泄的糞便經過安全生物熱降解,鎖住殘留養分和有機化學分子后,可以再次制造出富含生物活性養分的化肥,能夠更大程度的促進作物的生產和生長[3]。糞便的清潔工藝做好采取干清潔方式,避免用水濕處理工藝。
牛羊除了日常的放牧食草以外,大多時候還需要增加飼料的投入,能增加更多所需的營養物質,幫助肌肉、器官的正常機體活動,養殖場區在飼料選擇上需要注意選取科學的配制技術研制的飼料,以調節牛羊的代謝,從初步控制P、S、N等元素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例如,在滿足基本機體所需營養后,需要減少日常飼料中蛋白質、氨基酸成分的含量,可以減輕牛羊的消化和吸收壓力,減輕腸胃負擔,并且可以降低廢棄N元素的含量。飼料的加工和研制技術可以使用膨化技術和顆粒化技術,減少飼料中不溶或分解養分含量因子的比例,使飼料中的營養成分能夠最大程度的顯示和被吸收利用,降低富余蛋白質的添加含量,也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飼料中還可以添加一定的催化劑例如活性酶成分,幫助牛羊對飼料的吸收和轉化,降低N、P元素排泄的程度,磷酸單酯水解酶的適量添加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還能促進牛羊對其他必須微量元素的利用程度,加快消化和吸收,減輕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從而改善生活環境。
養殖場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不能夠單單依靠政府部分以及相關技術監控行業的督促,也需要每一個基層工作人員的配合,加強工作責任感,提高環保意識。宣傳工作可以通過新聞媒體、雜志報刊以及流動傳媒等進行多層次、寬領域和多角度的宣傳播報,要定期委派相關專業技術環保專家進行工作指導,引用學習國內外前沿環保動態,將科學的環保意識深入人心,才能相互配合,建立牛羊健康的養殖場生態模式。
牛羊養殖場的生態圈不單單是一個飼養牛羊為目的的場區,更應該是一個微型的生態系統,可以利用植物和動物氧氣、二氧化碳、硫元素、磷元素、氮元素、氟元素等有機無機元素循環圈的運作模式,合理建立微生物動植物系統。
國家頒布的各項相關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需要各養殖場區貫徹落實,切合實際情況,遵從法律規定,絕不觸碰紅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以及農業部頒布的《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等等,落實環境保護規定,從牛羊體質健康監測入手,從土質水質分析入手,從儀器設備更新入手,更要從意識形態樹立入手。
[1] 韋海宇,曹偉.牛羊健康養殖場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技術措施[J].獸醫導刊,2015(8):2-3.
[2] 朱忠藝.牛羊養殖環境污染及治理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6(10):12.
[3] 王自然.淺談畜牧業的發展與環境污染[J].環境保護,2008(1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