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流市平政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北流 537417)
自然條件下豬氣喘病僅發生于豬,其它動物不會出現該種疾病,各種年齡和品種的豬均可以感染各種疾病。飼養管理不當是導致該種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如飼料缺乏、營養不良、圈舍飼養密度較大、潮濕擁擠、通風不良、長時間運輸、氣候突變,均可以導致或加重各種疾病發生。患病豬和隱性帶菌豬是該種疾病的主要傳染源,特別是不表現出任何臨床癥狀的隱性帶菌豬會反復感染豬群,導致治療時間長,治療效果差[1]。當健康豬接觸到被污染的墊料、飼料和飲用水后,感染該種疾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因此做好該種疾病防控工作意義重大。
2017年2月份,北流市平政鎮一個養殖戶養殖的200頭豬群中陸續出現發病豬。病情發生的十分突然,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呼吸急促。發病后飼養戶立即將患病豬隔離,并對養殖場進行了一次全面消毒,使用青霉素和鏈霉素治療,但沒有取得任何效果。隨后養殖戶將病情上報當地畜牧獸醫部門,獸醫到場后,通過詢問養殖戶得知,該養殖場以前從未發生過該種疾病,但在上個月從外地新購進一批斷奶仔豬,在沒有隔離檢疫的前提下,就混群飼養,1個月后豬群發病。通過進一步檢查,發現該養殖場飼養環境較差,豬群飼養密度較大,豬舍地面潮濕,墊料板結。同時也沒有對豬群進行豬支原體肺炎疫苗免疫。聯合整個發病經過,獸醫懷疑是豬氣喘病,確診之后,為該養殖戶制定了針對性的防治和凈化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情,避免養殖戶經濟損失進一步擴大。
由于該養殖場以前從未發生過該種疾病,整個發病經過呈現急性型。患病豬表現為突然發病,發病初期咳嗽并從鼻腔中流出清澈鼻液,呼吸急促。發病幾天后,氣喘癥狀加重,每分鐘呼吸次數高達60次以上,呈現明顯的腹式呼吸,此時咳嗽頻率逐漸降低,咳嗽少而低沉。發病后期氣喘加重,張嘴伸頸呼吸,呼吸音好像拉風箱一樣,聽診肺部存在干性和濕性羅音,可視粘膜發紺。13頭患病初發病后期食欲廢絕,精神萎靡不振,身體逐漸消瘦,體溫正常,最終窒息而死。
解剖13頭病死豬發現在肺臟的心葉、尖葉、中間葉、間葉中以及部分病例的隔葉邊緣存在融合性支氣管炎病變,病變部位和健康部位界限十分明顯,肺臟兩側病變部位對稱,呈現灰紅色或灰黃色,硬度增加,被稱為肉變或胰變。切開病變部位濕潤而致密,并從小支氣管中流出渾濁的灰黃色泡沫狀液體內容物。所有病死豬肺門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嚴重充血腫大,外觀呈現灰白色,切面外翻多汁,邊緣充血[2]。
無菌環境下采集上述病死豬病變肺臟組織制成涂片后用姬姆薩染色,鏡檢可以看到淡紫色染色呈現環形、火柴形、曲狀形、球桿狀等多種形態的支原體微生物。將病料接種到牛心消化湯復合培養基上,37℃恒溫培養7 d,在培養基上能夠生長出表面粗糙、中央隆起,邊緣整齊、呈現露珠狀的圓形菌落。采集典型癥狀患病豬新鮮血液13份和豬傳染性支氣管炎標準抗體,進行間接血凝試驗,檢測結果顯示有12份凝集診斷為陽性。最終確診為豬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豬氣喘病。藥敏試驗發現該種致病菌對氟苯尼考、泰樂菌素、林可霉素、慶大霉素高敏。
本次診治共出現患病豬55頭,治療前死亡13頭,治療后死亡3頭。豬氣喘病治療,要選擇高敏抗生素對癥治療。近些年,通過大量實踐表明,采用中西藥治療豬氣喘病,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西藥選擇30%的氟苯尼考注射液,按照體重每公斤使用0.25 ml,每天使用2次,連續使用3 d為1個療程。中藥麻黃、冬花、半夏、蘇子、黃芩、百部、桑白皮、葶藶子各15 g,銀花30 g,杏仁12 g,甘昔9 g,研為細末,拌料喂服給病豬,大豬每次30~60 g、小豬6~15 g,連喂7 d。通過采用上述方法治療7 d,除3頭患病仔豬因為病情嚴重治療無效死亡外,剩余患病豬恢復健康。患病豬恢復健康后,采用上述間接全血凝集實驗,進行豬群全群診斷,檢測出隱性帶菌豬,及時淘汰處理。連續3次檢測不出帶菌豬,表示凈化完全[2]。本次共檢測5次,檢測出隱性帶菌豬13頭。要指導飼養戶科學飼養管理,做好豬舍小環境控制,及時清理豬舍糞便,避免糞便堆積發酵,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將豬群按照不同胎次、不同日齡、不同來源科學分群,做到全進全出。禁止從疫區引進種豬,引種前要做好調查工作,尋到廠后要隔離觀察,至少1個月確診各項檢測陰性后,才能混群飼養。發病期間要做好消毒工作。由于豬肺炎支原體對外界抵抗能力較差,一般消毒劑都能將其殺死。因此發病期間可以使用常規消毒劑,堅持每天消毒2次,連續使用1周以后,每周消毒1~2次[3]。
[1] 盧巖川.豬氣喘病的診斷與防治[J].甘肅畜牧獸醫,2016,46(3):77-78.
[2] 范中秀.淺談豬氣喘病的診斷與防治[J].甘肅畜牧獸醫,2014,44(7):70-71.
[3] 方立志,洪蕾.豬氣喘病的診斷和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