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鹽源縣農牧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鹽源 615700)
雞肉和雞蛋是國民餐桌上重要的消費產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越來越大,也大大促進著養雞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增加了雞場疫病發生的概率,通常雞場防疫工作不可忽視,它是防御疫病侵襲、保證健康雞產品的重要環節,為此,各養殖場需倍加重視。
一部分養殖場在選址和建設時不符合《動物防疫法》的相關要求,選址不合理、各功能區布局混亂,隔離、消毒設施不完善,造成養殖過程中出現無數種問題后果。不科學和不完善的硬件設施是造成疫病發生、預期經濟效果不佳的最直接原因。
養殖人員缺乏“防大于治”的防疫意識,認為藥物對于疾病的預防更有用,對于防疫屏障的資金投入不多,但是這種方法的 效果也只是表面功夫。但是其實藥物投入的成本遠大于防疫屏障的建設投入,藥物投入是持續的投入,缺點還可能引發雞只身體的耐藥性,但是防疫設施的建設能夠使用很長時間。
防疫記錄還算完整,但是實際的養殖生產中防疫措施的實施離相關規定還相差甚遠,沒有嚴格執行,一般在消毒藥的使用、物品的消毒、人員的隔離方面沒有很好的掌控[1]。
雞場防疫工作是一項綜合安全體系,不是單純的一種因素作用的結果,為此,養殖人員需要建立系統、全面的防疫管理,遵守“防大于治”的原則,將疫病有效地控制和撲滅。
對于有條件的雞場,最好選擇自繁自養,自己選擇種雞蛋,優選健壯的雛雞,進行自繁自養,這樣可以避免疾病的垂直傳播,又可以對疾病進行有效的防控。對于引進的雛雞,要選擇正規的孵化場選擇良種,保證雛雞安全。
在雞場實際的養殖中,養殖人員需要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因為這種模式能夠使雞場中的雞生長水平、防疫情況大體相同,出欄整齊,更有助于雞舍的全面消毒與放置,既能夠保持生產計劃的順利進行,還非常適合于雞群的健康管理。對雞場的疾病控制意義深遠。堅持在養殖過程中的“全進全出”模式,是防疫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2]。
全面增強養殖人員的防疫意識,注重阻斷疫病的傳播。對周圍疫情作及時的了解,注意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與食欲情況,做好消毒工作,在雞場門口設置消毒池,以供出入車輛消毒使用,雞場內凈道與污道分清,定期將雞舍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進入雞場禁止攜帶活禽或禽類產品,消滅雞場區內存在的蚊蠅、老鼠等,因為它們是病菌傳播的媒介生物,要毫不留情地消滅,場內禁止養禽以外的動物,也是對生物安全負責。
根據雞場實際的養殖情況,結合當地禽病的流行病學,制定符合本雞場的免疫接種程序,并嚴格執行,達到免疫率100%。在疫苗選用上,需要選擇正規疫苗廠家的疫苗,并在有資歷的獸藥店購買,保證疫苗在運輸和保存方面絕對安全,國家免費發放的疫苗,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疫苗,不能不免疫也不可以私自加大劑量,以免影響免疫效果。
養殖人員需密切觀察雞群的健康狀況,當雞群發生異常時,要及時采取隔離措施,仔細觀察癥狀表現,結合實驗室解剖結果,確定發病類型,對癥下藥;同時,對于還未發病的雞群,要進行藥物性預防,可以在飼料或者飲水中合理添加一些藥物,起到預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加藥要適量,避免藥物在雞只體內的殘留超出標準。
保持雞場內環境穩定,因為應激反應對雞群的食欲和抵抗力有一定的影響,一旦雞群受到了應激作用,抵抗力會降低,加大了感染疫病的風險,為此,在雞場處理斷喙、免疫接種時,為了減少應激作用的影響,可以提前飲水飼喂維生素c等,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獸醫人員一定要注重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一旦發病,及時隔離治療,對于出現的病死雞,要進行妥善的無害化處理,禁止隨意丟棄病死尸體,或販賣病死雞,以免給環境和人體造成不必要的污染。還要觀察雞群的狀態變化,對于發生的繼發感染,要及時用藥治療[3]。
雞場的防疫工作是保證雞群健康安全的重要屏障,是每個養殖場必須放在首要位置的工作,并且防疫工作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是有效阻隔疾病的重要環節。養殖人員需提高防疫安全意識,并在實際的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爭取將疫病的發生率降到最低,保證雞群安全,爭取給養殖戶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1] 祝貴華,任景樂,呂良鵬.如何做好雞場的防疫工作[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0,31(6):64-65.
[2] 李桂玲.雞場防疫措施[J].四川畜牧獸醫,2015(6):59.
[3] 王壽輝.雞場的防疫管理[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6(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