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蕭
(貴州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水庫工程,作為保護地區進行現代化經濟建設成果的重要基礎設施,其壩址、壩線以及壩型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工程項目建設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為此,相關建設人員應以實際工程項目為例,在明確設計控制依據的情況下,綜合多方面因素來提高設計控制的科學合理性。
青山界水庫位于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的架南溪上,距縣城約115km。擬選壩址位于架南溪河上游,距離南寨鄉18.7km,壩址距南寨-架南鄉村公路3.7km。壩址處流域控制面積10.1km2,多年平均徑流量646萬m3,多年平均流量為0.205m3/s。水庫校核洪水位777.08m,總庫容57.4萬m3;正常蓄水位774.00m,相應庫容43.2萬m3;興利庫容40.25萬m3。多年平均供水量174.88萬m3/年。因該水庫工程所處的建設環境復雜,相關建設人員需在明確壩址、壩線以及壩型設計依據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比選分析控制,以提高工程項目建設使用的科學合理性。
該水庫工程壩址、壩線以及壩型的設計依據中,除了主要的技術規范與相關文件,還要最為關鍵的基礎資料。這里的基礎資料涉及:水文氣象資料、水庫及水利主要指標、地基物理力學參數以及設計安全控制標準[1]。
該項基礎資料中主要涉及:氣象資料、水文參數、壩址尾水水位流量關系成果、懸移質泥沙參數等。氣象資料是指:壩址多年的平均降水量為1201.4mm;壩址多年的平均氣溫為16.7℃;多年的平均風速為0.9m/s;多年的平均日照數為1185.7h;多變的平均最大風速為11.1m/s。水文參數是指:壩址控制的流域面積為10.1km2,多年平均流量為0.205m3/s,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46萬m3。而懸移質泥沙參數是指:多年平均得的年輸沙量為0.14萬t;懸移質的輸沙模數為150t/km2;30年的淤沙高程為756.42m;泥沙重為 1.3t/m3。
水庫工程的主要指標中,校核洪水位為777.08m;設計洪水位為776.35m;正常蓄水位為774.00m以及總庫容為57.4萬m3。而水利的主要指標,即供水規模為174.88萬m3/年[2]。
此設計依據的比選控制主要集中在:壩址區巖體及結構面力學參數。如,干燥與飽和的塊體密度(g/cm3)處在Ptbnbq1變沉積凝灰巖中,其弱風化為2.72與2.73。由此可以看出,設計方案比選人員可根據壩址所處的巖石結構狀態,來確定壩址、壩線以及壩型等。
對于砌石重力壩的設計來說,其標準控制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大壩穩定與大壩應力。大壩穩定設計安全控制標準是指,由于本工程大壩建筑物的設計等級為5級,因此,設計過程無需考慮地震設防問題。而在大壩應力控制方面,由于重力壩壩體的主體結構采用的毛石占總體施工材料的70%,塊石占30%的砌石體,膠凝材料為C15混凝土。經對石料應用現場進行檢測后,石料飽和抗壓的試驗結果在68.11~142.19MPa之間[3]。
工程所在河流架南溪為南孟河的一級支流,南孟河為沅江水系清水江一級支流,架南溪發源于董達村天堂界,河流經故書、固最折向南流,經鳥饒后于眼達匯入南孟河干流。經過設計人員實際踏勘,對架南溪分上下兩河段進行比較,上段從河流起源到主河流7km處,下段從主河流7km處到匯入南孟河處。因此,工程的壩型比選,應在明確地質條件與施工條件的基礎上,來進行確定。地質條件為:由于架南溪整條河流較短,地質條件變化不大,因此,上下段河道地質條件相當。而施工條件,架南溪兩岸高山峽谷,在整條河道上只有上段尾處左岸有人行道路通過,其余無道路通過,修建永久及臨時道路上段較簡單,運輸距離較短,上段尾處地勢較開闊,便于施工布置。
為滿足上述大壩的建設使用要求,設計人員擬選的青山界水庫壩址位于:架南溪主河道6.0~7.0km之間。因為,該河段處河床覆蓋層淺,相對平緩,其左岸有人行道路通過,運輸建壩物資條件相對較好,雖輸水管道長度及淹沒面積比下段大,但大壩高度及寬度較下段小,適合修建重力壩和土石壩。
在水文條件方面,上、下壩址僅相距約300m,青山界水庫上下壩址集雨面積分別為8.04km2、10.1km2,下壩址集雨面積較大一些。因此,下壩址略好。在地形地質方面,兩個壩址為同一個地質單元內的不同壩址,除地形條件略有差別外,工程地質條件相近,略有差別,均具備建壩成庫條件。綜合各方面比較,下壩址工程地質條件略優于上壩址,因此,本階段推薦下壩址為重點研究壩址。
對于上、下壩址的樞紐布置比較,上下壩址在相同供水量下,上壩址正常蓄水位較高,大壩也較高,壩高較下壩址增加了3.76m,最大壩寬增加了28.93m,壩體工程量較大;同時,因供水范圍均處于大壩下游,也位于大壩下游,其輸水管線較下壩址方案長近300m。故下壩址優于上壩址。經對上述幾個方面的分析比選,得出了:上、下壩址均滿足建壩成庫條件,但在工程總體布置等方面下壩址優于上壩址,因此,將下壩址,作為水庫工程的設計使用方案。
在樞紐布置方面,砌石重力壩,采用壩頂溢流,溢流建筑物易于布置,溢流建筑物工程量較小,投資較小;取水建筑物采用壩內埋管,布置簡單。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防洪標準比重力壩高,防洪規模較大,對于本工程來說,需采用壩頂溢流相對施工難度大,施工技術比較復雜且不成熟,建成后壩體運行安全性相對降低,增加了取水建筑物工程量,加重了工程項目的造價成本。因此,水庫工程應采用砌石重力壩,來降低建設使用的造價成本。
在施工條件方面,擬建壩線壩基為堅硬巖體,基礎承載力較高,根據基礎地質條件擬選用砌石重力壩和面板堆石壩方案進行比較。基礎較好,覆蓋層較薄,兩種壩型基礎開挖深度相差不大,但砌石重力壩基礎開挖面積較小,開挖方量較小。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需要碾壓設備,面板施工難度較大、技術要求相對高,與當地的經濟水平不相適應。故,壩型設計人員應采用重力壩壩型設計,以使其施工方便,料場運距短且質量好以及能滿足填筑要求的特點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綜上所述,水庫工程壩址、壩線以及壩型的設計比選,應與工程項目所處的施工環境、水文地質條件以及經濟因素進行結合,以提高設計控制的質量效果,進而服務于現代化經濟建設背景下的全面發展進程。
[1]龍祥能.清水河水庫工程壩址、壩線及壩型比選[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7,45(09):143~145.
[2]曾雄.岜木水庫工程壩址壩型方案的比選[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7(03):120~123.
[3]楊軍盛.甕南溪水庫工程壩址及壩型方案比選[J].黑龍江水利,2016,2(0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