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國慶
(張掖市工程咨詢中心 甘肅張掖 734000)
在市政公用工程中要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對項目中所作出的投資決策進行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該分析就涉及到了社會、經濟、環境、技術等多方面因素,并對項目中可能存在的各種擬建方案進行技術分析論證,體現技術的適用性與合理性。當然,在具體的市政公用工程可行性研究編制工作中會涉及諸多可行性問題,它們決定了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與技術、資源等等的應用效率。
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設計國家及地方建設標準,是基于設計規范基礎上所提出的合理建設規劃方案。可以說報告編制中涉及到了技術經濟內容,也涉及到了技術與規劃交叉問題,是對多專業的有效配合,所以說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屬于復合性工作,它存在基于技術層面和更多層面的可行性研究內容,必須加以有效把握。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之前,必須首先明確市政工程的基本性質。客觀講市政工程涉獵專業領域相當之廣,但從工程專業相關內容性質來講,它就可劃分為節點工程與傳輸系統兩大部分。這其中節點工程部分就包括了各種實體建筑或組織基地,例如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各種公用建筑等等;而輸送系統則表示存在于每一個項目中的核心系統,例如建筑工程中的給排水管網、供熱管網、燃氣管網等等,例如道路工程中的城市道路網絡等等。綜合來講,如果在一項市政工程中它的輸送系統是城市道路網絡,那么它所對應的節點就應該是橋梁等等建筑項目局部主體內容。
另外,也要在市政工程中體現對不同內容的分類,當前的市政公用工程主要圍繞運行體制與相關機制進行分類,包括了項目實體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特許經營模式項目、由政策性原因所帶來的政府運營補貼項目,以及不收費、全由政府投資建設的指定項目等等。這些工程內容都要體現出市政公用工程項目的公用性、公益性、服務網絡性、政府主導性以及自然壟斷性,保證市政公用工程建設的持續穩定。
在進行市政公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過程中,應該做到合理把握上述內容的獨特性,結合項目性質、特性與分類來進行綜合考核,同時做出合理編制規劃。以城市市政道路公用工程為例,它在拆遷或修建過程中如果面臨大量的居民居住點問題,就必須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中加入對城市路網規劃走向的具體分析考慮大量房屋拆遷后居民的安撫問題,同時通過多項經濟方案與技術方案比較后才能給出合理的建設方案[1]。
在市政公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中不但要注意對各項規劃資料與建設項目的有效銜接,也要做到與相關規劃部門的有效銜接。
首先談規劃資料與建設項目的相互銜接。在編制市政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過程中,應該首先做到對規劃資料的完全搜集,注重建設項目與項目規劃資料的有效銜接,具體來講包括以下4點:
(1)行業在發展規劃過程中,對某些市政公用工程項目的規劃要本著中長期發展方向,客觀正確的判斷項目的規模、工藝與技術,看其是否合理先進,是否能符合產業規劃要求,而且要明確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要對市政公用工程項目所設計的城市環境、設施建設等等分支項目進行有效規劃與處理,論證公用工程項目本身與其它分支項目之間的主客觀聯系,借助各個階段城市規劃中所界定的城市發展方向與、人口規模與產業集群來明確項目建設性質,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中體現這些性質,并與資料數據聯系起來,作出理性的數學解讀。
(3)如果是建筑類的市政公用工程項目,需要對它的區域與地塊控制性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并重點考察它的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化率建筑體量等各項重要指標,最后明確項目規劃的互相適應性。
(4)所有的市政公用工程項目在建設及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過程中都要與其所屬或所相關的城市其他項目規劃聯系起來。比如以建筑工程項目為例,它就應該與項目的建設場地、管網的走向、城市道路的等級、寬度等等內容相關聯,由此來加強公用工程項目的實施可行性。
除與規劃資料以及其它城市分支規劃項目相關聯外,還要保證公用工程項目與相關規劃部門相聯系。例如國家發改委就提出市政公用工程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中要與《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相關聯,這也就意味著工程項目必須與所在地規劃服務部門相互合作,明確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做好相互工作協調[2]。
在實際的市政公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中還要重視對各個設計專業單位之間的相互連續與溝通。比如說在主專業與輔助專業之間,輔助專業在向主專業提出相關工程議案及相關建議后,主專業要及時了解工程概況,并基于項目建設規劃與設計處理來安排工程流程,進一步明確工程中各種技術、工藝以及工藝的使用比例與使用狀況。
再者是主輔專業之間的相互聯系溝通,它就包括了在設備數量開據方面的溝通交流,是否在開據聯系輔助配套專業進行進一步的設計說明和工程數量以及技術確定,是否做出技術經濟方案比較等等。
第三是上下游專業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他們主要圍繞項目中的相關條件與本專業開展設計工作深度展開分析,考察設計條件中可能存在的任何紕漏漏項等等內容。
第四點是基于技術經濟專業與上游專業的工程數量交流溝通,主要是對工程數量的校核,包括對相關異常工程數量的反饋,做到督促設計人員及時查缺補漏,滿足工程數量要求。
整體來看,在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需要注重主輔結合、工程專業技術的有效交叉配合,基于此來編制優質的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3]。
在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完成后,就要進行經濟評價,主要是根據市政工程在運行體制與機制上的有效分類來區別對待不同項目內容。
舉例來說如果是收費項目,就要對它進行財務評價,同時再進行常規化的經濟評價;如果是不收費項目,則不做任何財務評價,只進行常規化的經濟評價。
另外基于《建筑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的相關規定,如果具備下列特征的大型市政公用工程在建設項目編制方面也要進行除財務經濟評價以外的建設項目評價,且它也會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進而影響評價結果,具體影響包括以下4點:
①項目的投資巨大且工期偏長;②項目在實施前后對所在區域產生經濟結構與社會結構影響,一般來說是群體利益格局有所改善;③通過影響導致項目技術發生改變,同時引發了關聯產業或新產業群體的一系列發展變化;④項目的實施較大程度的影響到了生態環境,且影響范圍越來越廣。
綜上所述可以見得市政公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在實際的工作中也要多把握好項目分類與項目特性,通過搜集各種規劃資料來優化項目建設條件,基于技術層面與主客觀影響來做好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進一步優化市政公用工程建設質量。
[1]王 淇.市政公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探析[J].房地產導刊,2014(14):122.
[2]楊東來.試談市政公用工程投標前后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特點和要點[J].中國科技博覽,2009(9):45.
[3]徐文麗.建筑工程概預算的編制對工程造價影響[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