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越,曲雙為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48)
大約在公元六世紀,剪紙藝術就已經誕生在了中華大地上,經過先唐、唐、宋、明清和近現代的發展,形成了因手法和文化不同而發展來的形形色色的風格:華北地區的醇厚自然,南方的精巧細致,最為粗獷、古樸、率真的陜北剪紙。從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雛形發展至今,可以說中國民間剪紙面臨著機遇與危機。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現代化的時代,每個國家的文化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對剪紙藝術的認識缺乏科學珍惜,社會對剪紙藝術缺乏妥善的保護體系,國家對剪紙藝術并未成立專業保護機構,因而,民間剪紙的質量和數量也會降低,從這一程度上來說,民間剪紙的未來岌岌可危。對于機遇方面,對外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表明我國發展和創新科技的同時,也開始重視對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一樣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其進行搶救、保護工程,這是對中國剪紙藝術的一種肯定,也是其重新發展的契機,我國廣大人民應該珍惜這次發展的機會,在政府的支持和國際的青睞下,把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推向世界。
現代插畫設計作為視覺藝術中的一種形式在信息化時代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在如今數字化時代下數字傳媒和工具的變革使插畫設計豐富了創意性、差異性和多樣性,通過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插畫的設計帶來了一場大的革命,數字技術可以節省設計者大量的勞動力、精力以及成本,得以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然而信息化時期的發展以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新一代年輕人處于長期的高壓之下,感受到生活、物質方面巨大的壓力之后,隨之而來的則是需要更多精神方面的慰藉。插畫設計擁有的趣味特性恰恰能夠填補現代年輕人精神層面的這一需求[1]。
隨著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全球化,以一個地球村為口號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原有的物質主、文化、消費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傳統的藝術,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像中國民間剪紙這種我國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不發展創新就沒有出路的局面,如何在創新中保持民間藝術特有的藝術價值卻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插畫設計作為視覺藝術中的一種形式在信息化時代有其一定的優勢,插畫設計憑借創意性、差異性和多樣性擁有網絡媒體、移動媒體、戶外媒體等等各種數字平臺載體,而其擁有的趣味特性在廣大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共鳴,在現代年輕人的精神需求層面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中國傳統民間剪紙和現代插畫設計在年輕人中的比重越強,才會有更好的傳承,兩者的相結合會產生新的發展趨勢,憑借著新的發展趨勢會創造出出更多的藝術價值。
現代插畫設計之所以成為一種讓受眾所歡迎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寫實、抽象、裝飾、涂鴉、漫畫卡通等表現形式富含了符合受眾口味的審美特征,插畫設計通過題材、造型、色彩將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視覺元素加以巧妙地表達,在新時代藝術創新的道路上另辟蹊徑,達到了意想不到的創意,對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形體意向表達進行深化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形式美開拓性地進行了嘗試,將其造型借鑒現代插畫設計的抽象式、聯想式、組合式等特征進行吸取,造型風格上運用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中的質樸與柔美、寫實與夸張、巧諧與莊重,使得一幅現代插畫設計作品做到傳統與現代和諧共生。
其次,中國民間剪紙藝術色彩特征是直接單一的,可以借鑒現代插畫設計中藝術的創意性,在精神層面體現舒適的色調加以運用,在借鑒國外先進表達技法的基礎上,用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去填充內在的真實表現和寓意。
將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中的精華部分應用到現代插畫設計領域中,可以更加具有影響力地促使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寓意和歷史使命換發出新的生命活力。但插畫設計與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相結合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的困難與不足:1、在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運用到插畫設計的過程中,隨著商業化的發展是有一定的盈利性,但是從文化內涵來看,表現形式是不盡如人意的。會因為成本、受眾的喜號等原因對民間剪紙的根本寓意有所影響,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在一些商業作品中只是“美麗的外衣”[2]。2、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相關軟件的產出五花八門,插畫設計的表達過程極度簡化,但是創作出來的作品具有風格較為死板,缺乏變化的弊端。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愛好藝術者。它所表現出的文化信仰是來自中國民間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信念的體現,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藝術文化想走向世界,就應該以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特色為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