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姣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傳統元素日益多元化,其特征是形式變化萬千,擁有強烈的人文性因素,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包含中國結與書法以及瓷器等。設計園林景觀時,要加載國家傳統元素,表現出別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使園林景觀更具本土的風土人情味,既承襲中國幾千年的文明與歷史,同時使園林景觀更具時代感,不僅為公眾創造美好的環境,同時為祖國經濟的發展與民族的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我國傳承著歷史的文明,擁有濃郁的文化底蘊,其傳統的元素覆蓋各層面:第一,本土元素,諸如廣闊的領土、星羅棋布的湖泊與島嶼。第二,傳統文化元素,諸如書法與篆刻以及國畫等。第三,現代化元素,諸如奧運精神等。我國傳統元素意味著所承襲的傳統文化,文明不斷地演化與變遷,最終匯聚為民族文化,體現民族的特質與獨具特色的風貌,體現先進思想與傳統觀念等。在現代化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加載優良文化元素,使藝術感與美感不斷增強,彰顯民族特色,可在創新的領域中傳承傳統文化元素,同時為祖國經濟的發展與民族的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我國在園林景觀設計方面同樣擁有悠久的歷史,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哲學理念,飽含傳統文化的精華,其創作手段獨特而別具一格,在全球園林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所體現的自然觀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并以人為本,打造出優化的宜居環境,和現代社會所追逐步的“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目標是相契合的,上述設計理念對于現代園林景觀的發展將發揮重要的借鑒性作用。目前我國的現代園林設計要承襲且創新傳統文化元素,傳承構建古典園林手段的精華,與時代的需求相結合,采取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使我國在園林設計方面取得長足而快速的發展。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堅實的思想基礎,即文化精神。我國傳統文化在藝術表現手法方面,堪稱含蓄而內斂,博大而深遂。在人文思想之中,傳統文化是意向的載體,追逐和諧而樸素的思想,和中國傳統哲學觀相契合,加載了儒家與道家以及釋家,三者相互補充,彼此融合,詮釋了兼容以及含蓄的觀念,彰顯民族的審美觀念,同時體現了中國深遠的意境與豐富的精神內涵,表現民族的操守。我國建筑的藝術形式是多元化的,包含古塔、寺廟、四合院等民宅、牌坊、亭臺樓閣等,同樣蘊藏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觀。
我國傳統文化表達了民族智慧,凝聚了民族技巧,體現我國人民對于自我的思索以及對于自然的認知。在設計園林景觀的過程中加載傳統文化元素,通過別具一格的角度審視豐富多彩的世界,同時采取特殊的手段使其得到再現,使感染力更強,從而凸顯獨樹一幟的審美特點。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并運用各異的風格,為了使現代化的園林設計取得長足的快速發展,要深層次地探究傳統園林,提煉其文化的特點,與本土緊密地結合,突破基于歷史層面園林的禁錮,加載環境與生活方面的需求,掌握園林的精華。
3.1 打造個性化的空間
古典園林景觀在設計的過程中采取多元化的造園手法,有效地結合障景和分景,采取框景和漏景等手段,借景與仿景等手法比比皆是,從而在空間方面達到“步移景異”的成效。將現代化的元素加載于設計之中,古典與現代交融在一起,打造層次分明的空間范疇內的環境,其景觀場所獨具傳統文化的韻味與特色。諸如萬科第五園實墻簡約明快,采取框景、漏景等手段,使綠植與水景得到烘托,取得寧靜而和諧的效果。
3.2 廣泛運用傳統色彩
標識中華民族文明的顏色包括中國紅、綠色、黃色、青花藍色等,有時采用黑色與木色,與材質相結合,對新中式的風格予以準確地定位,上述色彩彰顯景觀的“表情”,烘托出或喜慶或和諧或靜謐或含蓄的景觀氛圍。諸多景觀建筑
常采取中國紅與黃色,運用于亭臺樓閣與殿堂等方面,襯托出祥和與高貴的環境;在景觀的設施方面常采取石材灰與玉脂白,發揮鋪裝與休息座椅等作用;青花藍具備點綴的成效,其用途為雕塑或裝飾墻面等;木色作為自然色,其特點是樸實,具有嫻靜、自然之味,常用在棧道與平臺以及廊架等方面,承襲了古典園林造園的主要特征,彰顯中式景觀格調;通常情況下,黑色和白色以及灰色相互配合,其用途是鋪裝地面或構建景觀設施等,將空間環境裝點得沉穩、莊重、大氣。萬科第五園在鋪裝設計時有機地結合了灰色與木色,紋理方面做到有效劃分、合理拼接,實現和諧的成效;花池呈黑色,墻面呈白色,其空間極為純凈,給公眾以“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意境。
3.3 采取傳統符號
我國傳統文化符號含諸多種類,包括青龍、白虎、貔貅等吉祥物;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周易與奇門遁甲;包含剪紙、中國結、刺繡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案;福壽喜等吉祥文字;梅蘭竹菊“四君子”、“歲寒知松柏”等傳統植物。在現代化設計的過程中,常抽象或簡化上述文化符號,將其當作設計過程中的元素,彰顯傳統文化的深刻涵義,其表現的手段是豐富而多元化的。西安大雁塔景觀中的雕塑采取臉譜或皮影等藝術元素,同時還采用帶有傳統紋樣的燈具等,體現人類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載著濃濃的祝愿,流露出濃郁的文化底蘊。
3.4 有效配置植物
園林造景時,植物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成為園林景觀中最為重要的元素,不僅在空間上為游客的觀賞與游覽創造良好的環境,還能優化環境。我國古典園林主要包括無需整形的盆栽植物,游客主要觀察其自然狀態的形狀與顏色;在現代園林設計的過程中,有機地結合整形灌木與自然式種植手段,其植物品類與日俱增,不斷減少植物的層次,普遍為二層至三層。在拓展功能以及受眾群體的影響下,人們日益重視生態環境,于是在現代園林設計方面對于植物的選擇提出了高標準與嚴要求,針對景觀環境打造濃郁的詩意,同時使生物多元化,具備地域性與生態性等特征。在設計萬科第五園時,通過水生植物對水景和建筑間的環節加以弱化,使水體更加豐富,同時使空間的層次感得到擴展。觀景與讀書以及溝通空間采用連翹和水石榕等,其景觀環境流露出現代化的簡潔韻味。
3.5 打造地域性特色
一些現代園林景觀在設計的過程中未充分考慮到地域性,將精力與時間致力于時尚景觀以及環境景觀方面,盡管基于短暫的時間之內使游客感覺到耳目一新,然而無法與周圍的自然或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構建和諧統一的格局。針對上述問題,最為重要的是:打造具備本土特色的園林景觀,使其景觀凸顯地域性特色,同時與周邊的自然或人文景觀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傳統文化元素使我們感受到了深切的民族自豪感。隨著科學技術以及文明的發展進步,單純的物質生活已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人民追求精神方面的豐盈,同時注重內心的感受。因此要以園林景觀的設計為契機,打造優化的現代園林式環境,并在景觀設計時合理運用傳統文化元素,給我國人民帶來民族方面的歸屬感與自豪感,構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美好格局,向全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