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旭
(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我國每年向全世界供應600億件服裝,服裝生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額近3 000億美元,同樣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國紡織服裝業也面臨巨大挑戰,近年來國內面紗等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國際面紗等原材料價格波動劇烈,勞動力成本逐年攀升。因此,紡織服裝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成本效率尤為重要。本文立足于當前的市場環境,運用非參數DEA分析法對我國的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的成本效率進行測算,投入產出指標均來自財務數據,通過定量分析,探討影響紡織服裝企業成本效率的原因。
國內有大量學者運用DEA方法對某一行業效率進行評價,但鮮有學者對紡織服裝行業進行相關研究。現有的研究包括:劉展等運用DEA模型,選取固定資產、勞動力作為投入指標,以各紡織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出口交貨值和利潤總額作為產出指標,對我國各地區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外商外商投資企業等三類紡織企業的經營績效進行了測算,得出東部紡織企業的經營績效高于西部和中部;王新宇等將從業人員總數、總資產作為投入指標,以工業總產值為輸出指標,測算了中國31個地區紡織服裝企業的經營效率,并且分析了各地區效率水平產生差異的原因;張揚等以浙江省為例,對紹興紡織企業的成本效率進行研究,將成本效率分解成規模效率、純技術效率和配置效率,選取固定資產、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成本和所有者權益作為投入指標,將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作為產出指標,對紹興紡織企業成本效率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葉茂升等運用DEA方法,以23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為樣本企業,選取固定資產凈額、主營業務收入、流動資金、利潤總額及員工人數作為投入指標,以主營業務收入作為產出指標,對比了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在金融危機前后的效率值,研究表明,金融危機后樣本企業的DEA效率均值明顯降低。
3.1 BCC模型
DEA的基本模型是CCR模型與BCC模型。CCR模型是以規模報酬不變為基本假設,但實際上,決策單元有可能存在規模遞增或規模遞減的情形,即規模報酬不變可能會影響整體效率,故本文選擇規模報酬可變的BCC模型,認為紡織服裝企業的成本配置效率可分解成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
3.2 投入和產出指標的選取
紡織服裝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制造型企業,企業的成本投入一般為勞動力、資本和物料。紡織服裝生產企業雇傭的員工數側面可以反映出企業對于勞動力的投入,同時參閱相關文獻中,以往的研究也使用了員工總數來反映紡織服裝企業的勞動力投入,衡量紡織企業的勞動力投入成本。其次,本文選取固定資產總額作為紡織服裝企業的資本投入,選取主營業務成本作為紡織服裝企業的物料投入。在產出指標的選取上,選用大多數學者選取的主營業務收入作為產出指標。
3.3 數據來源
根據證監會CSRS行業分類,本文選取紡織服裝、服裝業分類下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該行業分類下有35家上市公司,基于模型對數據的特殊限制,投入指標必須為正,以上35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各指標均滿足模型要求。本文選取這35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數據為2016年的年度數據,投入、產出數據全部來源于wind數據庫。
從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看出,35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的成本效率還有近50%的效率改進空間,在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方面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非DEA有效。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設備、生產工藝水平直接影響紡織服裝的質量,進而制約了中高端產品的開發,影響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我國的紡織服裝品多為低附加值產品,高成本投入卻只獲得了低額利潤,導致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成本效率普遍偏低。具體建議如下:
(1)創新管理模式。紡織服裝企業作為傳統制造業,可以通過創新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提高對市場需求的反應敏感度。在內部控制方面,加強成本核算管理,對生產進行精細化管理。在面對市場需求方面,逐步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探索適合自身成本核算的控制方式,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提高企業的純技術效率。
(2)引進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為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不竭動力,紡織服裝企業可以制定相應的人才引進、人才保留制度,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通過定期培訓,積極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提升紡織服裝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規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