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琦,陳秋紅
(沈陽大學文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4)
我國隨著老年人口占比逐漸上升,使得養老方式出現多樣性的特點。沈陽作為中國北方的重要城市,歷史悠久,城市人口多,其中老年人口所占總人口比例大,從而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顯著。在諸多養老服務中,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有其特殊性,對提高養老質量有著積極影響。
1.1 沈陽市城市老齡化現狀
據沈陽市老齡委數據調查報告顯示:就老年人口數量來說:在過去20年里,沈陽市城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占總人口的20%,預估在2020年將達到25%,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就老年人身體健康情況來說:除低齡、中齡老年人群體外,高齡老年人完全自理能力比重偏高;就家庭結構來說:沈陽市人口家庭結構逐漸趨向小型化,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計劃生育的推行和家庭意識的變化,獨生子女增多,家庭平均人口逐漸下降,并出現了空巢老人這一人群。
1.2 沈陽市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現狀
1.2.1 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優點
最近十年以來,沈陽市委、市政府對社區養老逐漸重視起來,加大了扶持力度,并對社區建設中把對老年服務的完善作為實事來辦。利用城市、社區閑置場地、資源,建立了星光老年之家、老年健身廣場、社區老年人活動站、夕陽紅教育機構、老年人興趣志愿服務班等,總投資額達億元,社區老年活動室平均面積占全市其他活動面積18%。并在政策上對社區老年服務進行了方案制定。
1.2.2 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不足
不可否認沈陽市在處理老齡化、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上有很大的成效,也對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進行了主動的調研,創建了多樣的養老服務設施與服務機構。但是,隨著沈陽市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斷增加,并且現代老人對生活質量的高要求,有很多限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因素,從社區自身和養老服務來說,仍然使這一服務方式難以長遠的發展。
(1)政府主導力度不高
在社區養老服務中政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這一過程中沒有發揮出作為主導的能力。首先必須要有法律法規做為保障,但政府尚未做出相匹配的法規來引領社區養老服務,所以在缺少法律支撐時,容易造成實施的政策與實際施行不相匹配。雖然在2016年10月14日,沈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沈陽市家庭服務業協會發布了沈陽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團體標準即社區(居家)養護服務機構基礎服務規范,彌補了國內空白,但是僅有一部法律是及其不足。其次,沈陽市為提高社區水平進行了一些列的改革和創新,但這些改革都是處于對社區全面發展做出的改變,而針對社區養老服務方面的政策卻很少,雖有一些政策在施行,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也不能落實到位。使老年人在社區養老服務中的醫療、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權益得不到實現,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停滯不前,無法健康發展。最后,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城建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在醫療、生活內容、娛樂方式上的需求也在變高,政府的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支撐老年人的需求。
(2)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隊伍力量小
首先,作為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基礎,服務設備由于時間長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現破損,雖然沈陽市在社區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了精力,但與之配套的設施明顯不足。其次,在老年人最注重的醫療衛生方面的服務尚未達到實際需求,沈陽市雖然已經在社區建立了醫療服務站,有的還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但規模較小、醫療水平低、收費高,服務層次低,得不到老年人的信任。
最后,單純的依靠社區內部力量是不夠的,應該有社會力量的加入,但沈陽市的社會力量還處于初期發展萌芽狀態,對老年人的社區服務關注是不夠的。即使由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對老年服務感興趣,又由于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夠和社會認知度不夠,因此導致部分社會組織不能夠得到資金幫助和支持,企業對養老產業投入過低,使得很多服務項目不能運作下去,服務層次低,達不到實際中老年人在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的期許。
(3)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管理體系不完備
在城市社區養老出現問題時,不能對之前的錯誤做出反映,缺少一系列的科學管理體系,許多社區著眼于眼前的利益,忽視長遠發展,并不能對本社區養老服務做出長遠規劃,造成資源浪費。
(4)老年人對于社區養老參與度低
由于社區工作人員經濟條件束縛和工作量,加上工作人員和老人受傳統社會觀念和教育文化程度的差異性影響,使得社區養老服務即使項目內容具有落實性,卻不能真正的惠及養老群體。社區養老服務即使引進的社會力量,也得不到認可。
沈陽市城市養老方式主要有: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
家庭養老相較社區養老存在以下缺點:如今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沈陽市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工作崗位競爭激烈,導致中青年人工作壓力增加,沒有更多的精力照顧家中老人,造成空巢老人的現象。子女只是在物質上對老人的生活進行照顧,從而老年人的精神和感情上得不到慰藉。加之大部分家庭把培養下一代作為家中的重要任務,給予老年人的時間和精力不斷衰弱,這種傳統的家庭養老,也使老人受到影響。
機構養老服務相較社區養老存在以下缺點:隨著沈陽市經濟的發展,現如今的養老機構眾多,但是還不足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高齡老年人。由于沈陽市機構養老處于初級階段,現有的機構養老服務從設施上不能滿足多類型、多檔次的老年人需求的特點;且存在著老年人口過多,養老床位不足的現象,也不可能建造大量的養老福利院、敬老院等,造成供需矛盾;并且現在的養老院服務存在諸多問題:養老機構收費高,不能惠及全民;服務內容相對單調;服務人員素質低,不能為入住的老人提供理想的環境。最后,在進入機構養老后,需要老人重建關系網絡,適應新的環境,易與其他老人發生沖突;與親人見面減少,心里會產生孤獨和憂郁,加之養老機構內可能會有他人去世,會對老人加上額外的精神負擔。
相比較家庭養老、機構養老而言,社區養老服務以其獨特性存在著巨大優勢。沈陽市委、市政府根據資源的合理運用,建立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其中包闊日間照護中心、聊天室、醫療服務等。由于沈陽市社會組織的不斷發展與壯大,與社區養老結合,為其提供了大批的專業服務人員和志愿者,提供了專業服務項目和具有創新性的活動安排,使得老年人在不離開自我生活關系圈的同時,既能得到專業的照顧護理,還可以得到心靈慰藉和情感的寄托。
3.1 提高城市社區養老的知名度
通過社區平時活動,以及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媒體、報紙的合理宣傳,就社區養老服務作出報道、宣傳,不僅要宣傳其合理性,還要宣揚敬老愛老的社會價值觀,營造“敬老、愛老、助老”氛圍,提升社會的意識和認可度,為社區養老后期發展做準備,
3.2 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
完善法律法規,實施支持政策,在財政允許范圍內加強社區養老資金投入,建立完備的社區養老設施和管理體系。針對殘障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做出特殊的應對方案,并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社區基層。
3.3 提高社區自身對社區養老的重視
即使社區工作眾多,需要解決的事情密集,但是還應該注意到老年人這一日益增加的群體,應該為老年人服務另外設立部門,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解決老年人社區養老等問題。另一方面社區應該利用其穩定性,吸納社會力量,如企事業單位的資助、非營利性機構的專業服務等。兩方力量相互融合,并與政府相輔相成達到社區養老服務的最優化。
3.4 通過宣傳改善老年人對社區養老觀念
老年人因受到傳統思想和教育方式的束縛,可能對社區養老認識不夠,造成誤解,所以需要做出實際可行的方案,來吸引老年人對社區養老的認可,達到雙方互利。
3.5 利用“互聯網”大環境抓住機遇
網絡的發展日益強大,互聯網開始對各類事業的廣泛滲透,而社區養老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遇。要利用互聯網的靈活性,構建以社區為基礎,老年人服務為中心,多元、多層次的老年人需求服務體系。這就需要政府、社區、社會組織、市場之間進行協調合作,對社區養老服務觀念以及養老服務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創新,進一步促進養老產業的不斷壯大。
沈陽市在緩解老齡化現象和提高社會養老服務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應該彌補在制度、規范、資金、醫療、服務方式上的缺口,使得老年人養老問題逐漸改善,并且在日后可以為全國的老年人養老做出方案示例,爭取緩解養老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