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泳秀
(新疆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1.1 經濟的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的趨勢逐年走高,企業會計制度也隨之變化。若想保持穩定高效的企業的運行經營,那么更為合理、積極的會計政策的出臺是必不可少的。不同趨勢,不同背景,應分別采用合適的會計政策,這是很有必要的。
1.2 政治和法律的因素。政治和法律對任何企業的運行都有很大的影響,企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必須要考慮這兩項因素,按照當前整體環境來制定。企業會計制度的制定最重要的就是要與政治環境相協調,在此基礎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但前提是要合理、合法,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1.3 社會環境的因素。企業會計制度作為制度的一種,身處社會就必然與社會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在科學技術、文化制度、教育水平這幾個方面受到的影響更大,在各個方面的均衡發展是企業生產經營最終的一個目標,達到這個目標必須保證有一個良好、完善健全的會計制度。
2.1 從時代發展看會計制度創新的必要性。涉及不同的業務是跨行業多元化經營最典型的特征,但我國多元化企業之所以沒有得到更為迅速的拓展,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企業會計制度沒有得到及時跟進,會計制度中規定,各行各業由于經營業務有所差別,因此核算方式也不盡相同,各個企業要在不同的會計方法和會計程序中轉換,這種繁瑣復雜的記賬方法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誤差,使結果準確度下降,記賬時間也會相應增加。
2.2 從會計在新形勢下的地位和作用看會計制度創新的必要性。隨著市場經濟的地位不斷上升,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一舉一動都關系著市場能否平穩運行,達到這個要求,就需要企業內部有一套完善的內部會計審計制度。
2.3 從會計管理部門角度看會計制度創新的必要性
1.執法審計“因企業而異”。導致執法審計產生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主觀原因、客觀原因都能對執法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2.執業保護未能普及。眾所周知,會計人員上崗必須持證,但自國家開展從業資格認定工作以來,仍存在一些無學歷、無職稱、無執業資質的“三無”人員從事著會計相關工作,其中以中小型企業最為典型。缺乏完善的財會制度,對內部牽制、稽查的重視度不夠高。各個會計項目數據失真的情形常有發生。
3.1 經過探索,逐步建立完善的會計規范體系。國家相關部門應該深入基層,對各行各業的會計工作有所了解,找出相似處,使各行各業都可以從政策中找到可以適用于自己的制度。
3.2 制訂和規范會計處理,使賬目有憑有據。國家相關部門對過去那種按照經營業務進行劃分從而制訂出的規則的狀況進行改善,找出相同點,制定出相應會計處理方法,這就要求有關部門開闊思路,不局限于根據企業主導產業制定的狀況,對不同情況下的產品業務、會計業務進行明細劃分,制定出一套統一管理、分層治理的體系。
3.3 完善、健全內部會計監管機制。為了使會計信息準確無誤、使會計事項合規合據以及使相關人員具有清廉公正,會計從業人員和會計相關機構必須實施內部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制度必須具備這些特點:一是各司其職,每個崗位做好份內的事,例如會計和經濟業務事項、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應該各自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按照身份區分開來,并且彼此聯系成一種互相牽制的關系;二是對外的重大投資、資產的分配、資金的調用以及其他相關經濟事項的決定,都應該彼此監督、互相牽制;三是務必使財產清查的各個細節對號到人,透明公正。
在我國企業會計制度的運行過程中,可以看出,還存在著些許欠缺之處,這些不足很大程度會降低會計工作的運行效率。企業會計制度的改革與創新關系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但是改革是分階段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目標,只有充分地理解了這些,才能更快的在現實實踐中,充分把企業會計制度的作用展現出來,企業會計制度作為企業內部發展經營過程中的內在機制,其在企業管理系統中的地位可見一斑,而且顯而易見我國經濟是處于上升階段的,企業會計制度在其他各方面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通過加強對企業會計制度的深入了解,加快體制的創新和改革的發展進程,企業內部良好的協調管理,是企業運行更加平穩,從而會有更高的運行效率。
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要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就需要不斷創新,不僅要把會計制度在更大范圍內拓展,實現企業會計制度的在不同領域都有效,而且要不斷促進企業會計制度朝國際化方向發展,我國企業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運行也能有條不紊,企業在國際上的才有更大的優勢,從而更好的在世界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