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高天宇
(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文法學院,遼寧 盤錦 124221)
隨著學校體育的深入和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廣,大眾健身資源的作用日益凸顯。學校作為社會中一個組織,既與社區層面有交叉,又與部分社會功能相重疊。因此在體育資源方面,學校體育有其獨特的資源優勢。但對學校而言,很多體育設施利用率低下甚至出現閑置的現象,極大地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帶來了負面的社會影響;對社區而言,大眾健身資源的不足嚴重影響了全民健身計劃的推進和“健康中國2030”的實施,使得群眾體育發展緩慢。
要實現學校體育資源與社區大眾健身資源的優勢互補,如果沒有制度作保障,缺失政策環境,則很難達到雙贏局面。在探討學校體育資源屬性、資源共享本質以及資源利用的制度安排基礎上,圍繞資源共享與互補雙向流動各主體的權利、義務與利益,構建包含資源整合、成本補償、稅收減免與利益激勵、安全保障與應急的學校體育資源共享機制,根據互補機制的內容要求,以法律法規、政策管理辦法等三個不同層面的制度形式,為共享機制提供保障,從而使學校體育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化,并實現資源利用的高效率。
1.1 調控機制。實現學校體育資源和社區大眾健身資源的互補并非一日可以完成,其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在最終實現二者融合發展之時,也必將面臨重重考驗。因此,建立一套調控體系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十分必要。調控機制主要包括宏觀調控機制、市場調節機制與自我約束機制。宏觀調控機制是國家進行治理的主旋律,它與人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也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外交、法律等多個方面。建立學校體育資源與社區大眾健身資源互補的調控機制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以應對學校體育教育的改變和社區體育管理模式的轉型。市場調節機制是保障市場運作的前提條件,其主要圍繞市場的供求關系以及價格競爭而展開。學校體育資源和社區大眾健身資源的互補離不開市場的參與,引入市場調節機制可以很好的調動學校和社區的積極性,將原本的體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并對學校體育資源使用經濟手段進行定價收費,平衡供求關系。自我約束機制認為,學校、社區自身應該主動進行體育資源的共享和互補,這是順應市場發展的正常表現。但對于目前的開展現狀來說,此種情況并未實現。自我約束機制應在二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秉承體育發展的基本理念,互利共贏的效率模式,通過相關法律為準繩,借用一定的強制性措施來規范體育運動的意識,從而調節自身的體育行為習慣。同時,學校和社區可以在內部也建立督導制度,通過自我評價、自我監督、相互評價、相互監督進行自我約束。
1.2 保障機制。不單單是體育領域,任何領域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機制來維持相關事務的可持續發展。保障機制不應獨立存在而應依附于其他運行機制之中,是貫穿目標機制、執行機制,特別是調控機制當中,是實現學校體育資源和社區大眾健身資源互補的有效保障。建立學校體育資源和社區大眾健身資源互補的保障機制,最關鍵的地方在于要保證國家政策的順利實施。首先要建立法律保障,從本質上推動學校體育資源和社區大眾健身資源互補的制度化運行。因此,國家有關部門要針對學校體育資源和社區大眾健身資源互補出臺相關法律條文,明確劃分雙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真正實現公民應享的各項體育運動權力。同時,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對于安全性因素保障制度的缺失急需改善,這是制約學校體育資源對外開放的最關鍵因素,因為這方面關系到學生和社區居民的人生安全問題。所以,要適時出臺預警機制、防范機制、應急機制等提供安全保障。
根據國家群眾體育發展的大環境,實現學校體育資源與社區大眾健身資源互補是必須進行的。因此,根據以上研究提出幾點可行性的對策建議:首先要制定法律法規以確保政策落實;同時,擴大宣傳力度以轉變傳統觀念;其次,拓寬融資渠道以加強經費保障;最后,完善各項措施以實現規范管理。
總體來看,國家在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的三個周期中,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群眾的體育鍛煉意識穩步提高。但推進全面健身計劃的過程中也遇到重重困難,其中就主要的便是體育設施的種類、數量難以保證群眾對于體育的狂熱需求。因此,當前社區大眾健身資源與居民體育需求多元化的需求相矛盾。進一步拓展全民健身資源,開發更多的渠道來滿足社區大眾對于體育健身資源的需要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