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旻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在城市旅游開發過程中,提高社區參與程度往往被忽視,而社區參與與旅游開發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二者的互動研究表明,社區參與越積極的城市旅游,越是可以帶給旅游者新的體驗,越是可以發揮長久的生命力。
1.1 城市旅游
斯坦斯菲爾德(1964)在《美國旅游研究中的城鄉不平衡》提出城市旅游的概念,國內學者古詩韻、保繼剛(1999)在《城市旅游研究進展》一文中介紹了上個世紀60至90年代國外城市旅游研究的主要內容。隨著現代旅游業范疇的不斷擴大,與城市有關的內容廣泛,且每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獨特的資源,所以城市旅游的內涵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城市旅游是旅游者以城市本身作為旅游目的地,在城市中進行商務、休閑等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各種旅游活動的總稱。
1.2 社區參與
20世紀80年代中期,西方學者Murphy出版的《旅游:一種社區的方法》開始了社區參與的研究,從此開始受到旅游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劉緯華(2000)認為社區參與旅游發展是旅游可持續發展宏觀系統中不可或缺的機制。至今對社區參與較為全面的定義為:社區參與既是政府及非政府組織介入社區發展的過程,也是社區居民參加社區發展計劃、項目等各類公共事務與公益活動的行為及其過程,體現了居民對社區發展之責任的分擔和對社區發展之成果的分享。
2.1 社區對城市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1.提供給旅游者對城市的深度體驗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旅游者需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旅游者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式旅游,而是追求更深層次的生活體驗,而社區參與正是能把當地居民最真實的生活融入到旅游開發中,使旅游者能夠將自己置身于鮮活的市井文化,加強旅游者與當地居民的溝通交流,進而也促進了城市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保護原生社區文化
在城市旅游開發過程中,為了商業盈利,對當地旅游資源會產生難以避免的損耗,而社區的主動參與,能夠穩固當地的本土文化,最大化地保留城市精神與內涵,這也是城市旅游中寶貴的資源,只有保護好原生社區文化,才能做好城市獨特的旅游名片,才能對旅游者產生持久的吸引力。
2.2 城市旅游對社區的全面促進作用
1.提供就業崗位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典型行業,就業門檻低、數量大、受經濟衰退影響小。而城市旅游在開發過程中,能夠帶來大量新的就業崗位,使當地的社區居民能夠就近上崗,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剩余勞動力也能夠在旅游開發中得到培訓、就業的機會,同時,城市旅游的開發也刺激相關行業,比如餐飲、娛樂、物流等的發展,為社區提供很多間接的就業機會。
2.為城市社區注入新的活力
社區是人們傳統意義上的生活場所,但它也是生活的舞臺,是城市旅游存在的土壤,城市旅游的代入,刺激了原有社區的行業,增加了社區的各項設施建設,溝通了社區與外來人口的交流,為原有社區注入新的思潮與改變動力。
我國目前在城市旅游開發的過程中社區參與缺失,社區居民在很大程度上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權利,也沒有履行自己作為主人翁的義務。社區參與缺失的原因總結為以下幾點:
1.社區居民缺乏參與意識與管理經驗
在我國傳統的政治觀念的影響下,社區居民既沒有權利也沒有資金,與政府和旅游開發商相比,在旅游開發中似乎沒有任何話語權,所以多數人在旅游開發之初就放棄了參與的權利,另外,社區居民受教育水平有限,所以缺乏主動參與旅游開發的意識。在我國,居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較少,加之大部分人缺少旅游的專業知識,對自己身邊的城市旅游資源不知道如何管理,如何維護自己的參與地位,所以從主觀上限制了社區與城市旅游的互動。
2.利益分配不均
城市旅游開發過程中,主要的利益相關者為社區居民、當地政府、旅游開發商,三者的角色不同,因而所追求的利益也不相同,其中社區居民追求的是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包括旅游開發過程中他們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和各種隱性權益,如主觀感受、鄰里關系、生活環境等,這些利益的獲得實際上也為旅游者提供了鮮活的生活場景,是旅游體驗的一部分,但實際上,社區居民因為缺少資源和能力,在開發過程中話語權最弱,利益收獲最小,久而久之也導致了社區參與的減少。
3.法律制度不完善
當前我國旅游行業法律制度中,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權利仍未完全得到法律保障,社區參與的主體地位在法律法規層面上尚未確立。在這種沒有明確法律保障的環境中,社區居民參與城市旅游的各項制度不完善,使得其他開發者趁機鉆空子,剝奪了他們本該擁有的權益,打擊了社區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4.1 開發思路
1.堅持旅游開發的原則
在城市旅游開發過程中,要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必須要遵守以下原則:(1)個性化原則。充分揭示和發現城市自身獨有的特色,保護、整合城市內的特色旅游資源,結合當地社區文化,形成鮮明的旅游地主題形象。(2)市場導向原則。開發過程中應以旅游市場的需求變化為依據,注重旅游市場的調查和預測,最大限度滿足旅游者的需求。(3)綜合效益原則。在城市旅游開發中應優先開發地理位置優越、易于旅游者前往的旅游資源,以較少的投資和較短的建設周期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
2.進行相關利益者、資源要素的分析
(1)相關利益者分析。在城市旅游開發過程中,第一個利益主體是政府。在發開過程中政府的職責在于保證旅游規劃開發與相關政策法規的協調;第二個利益主體是旅游開發商,是旅游開發的首要利益者,在開發過程中應明確指出未來旅游發展的盈利模式以及對盈利的初步估算,以保證開發商的利益訴求;第三個權益主體是社區。在社區參與城市旅游開發過程中,社區是旅游開發與發展最根本的收益群體,與旅游者之間存在一種復雜的互動關系。在開發過程中,應從旅游產業的長遠發展考慮,加強與社區居民的溝通與交流,并鼓勵社區參與規劃,充分實現信息的透明化和決策的大眾化,從而更好的保證社區參與城市旅游開發。
(2)資源要素分析。與自然風景的景區、景點的資源不同的是,城市社區是城市居民的居住場所,完善的社區配套設施在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保障的同時也為社區旅游開發配套提供基礎設施。
4.2 實施路徑
1.制定社區資源保護制度
在我國目前的城市旅游開發中,對社區的資源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保護制度,所以在開發過程中社區資源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貫徹實施,城市旅游在開發的過程中,制定社區資源保護制度,保護社區原生資源,促進社區的全面發展,最終達到共贏。
2.制定經濟利益分配多樣化制度
經濟增權一直是社區居民參與旅游關注的核心焦點,因此,豐富旅游收入獲取方式和就業途徑十分必要。在社區參與旅游過程中,實行多元化的經濟利益分配方式,如通過修建社區文化一條街、實行股份制等具體方式實現經濟上的增權。
3.加強教育培訓
當地政府組織社區居民系統學習和接受旅游的有關知識,不斷提升他們參與旅游開發的權利意識和能力。這樣既有利于社區居民政治增權的有效實現,又能夠提高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的自信心和勝任感。同時,也要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普及社區旅游資源的重要性,強化其主人翁意識,保護自己的家園,敢于阻止一切破壞社區旅游資源的行為。另外,對有關社區人員進行專業旅游的技能培訓和經營培訓,使他們達到所從事崗位必須的服務技能規范和經營水平。通過這兩方面的教育培訓,逐步增強社區居民參與城市旅游的能力,減少社區居民在參與過程中的一系列去權現象。
本文以社區與城市旅游開發的互動關系為研究的切入點,分析了現階段社區參與缺失原因,指出其可能的實施路徑。在社區參與城市旅游開發的過程中,社區增權的有效實現至關重要。只有保障了社區居民的利益,才能使社區更主動地參與到城市旅游的開發中來,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重點考慮社區增權的優化措施,促進城市旅游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