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慶洋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引言
隨著“體驗式旅游”越來越受大眾歡迎,由于“體驗式旅游”的存在,滿足室外活動的需要,庭院便成為可以將室內室外統一起來的外延區域。景觀是庭院的魂靈,影響著庭院的空間布局。而人們親近大自然的要求,“取之自然,用于自然”的理念便成為一種趨勢。
民宿這一高潮固然成長迅猛,但在國內尚未形成明確統一的界說。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多指以旅客為主要服務對象,位于旅游區附近的小規模具有特色且注重體驗感的個體化住宿形式。是以近代民居為存在載體,以職業經理人管理為管理模式,以體驗式住宿和服務為特色吸引游客的客棧,是涵蓋有民俗文化傳播、當地風情感受、民間住宿體驗等多個特點的一種住宿形式。
在結構設計和環境意識方面,中國的庭院呈現出強烈的陰陽和諧觀念。在這上面,可以用南唐詩人馮延巳所作的一句詩:“庭院深深深幾許”對中國傳統園林進行解讀,使其表現出的延伸性躍然紙上。一般來說,庭院是指由前后建筑物、墻壁和墻壁包圍的一塊空間民宿庭院保留中國傳統的造園形式,結合當地人文與自然環境,營造具有文化內涵的庭院景觀。在滿足視覺效果的同時為游客提供休憩、休閑的場地,將室內與室外空間自然銜接起來。
景觀元素可以概括為:山水地形、植被、石材、景觀建筑、廣場、園路、小品。
地形是組成景觀的骨架,主要有丘陵、平地、谷地類型。景觀中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地形這個骨架之上,好的地形可以決定景觀的視覺效果。適當的對地形進行改造,除了確定造園的骨架外,還可以有效合理的劃分空間。
在地形構成里面,水體在其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景觀的整體展現離不開水體的烘托和支持。一般來說,靜水和凍水組成了水體的整個部分,無論是湖、池還是塘都屬于靜水部分;動水有溪、河、瀑布、噴泉等形態。水體除了觀賞作用,還具有調節小氣候、灌溉植物、養魚、蓄水等作用。
植被是景觀中生命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喬木還是灌木,亦或是花卉、地被,都屬于植被的一部分。植物自身呈現出來的形態、顏色、氣味都是組成景觀的重要元素。植物可以和任何景觀元素進行搭配,在營造景觀效果的同時煥發出生機。同時,不同植物的花、葉、莖、根具有不同的觀賞效果,在造園過程中需要注意各種植物的合理搭配,使庭院四季景觀都具有觀賞性。
石材是景觀營造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石材在園林景觀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石材具有耐磨高、穩定性強、耐水性等特點。要想促進石材應用效果的合理體現,則離不開對石材的科學合理的選擇及使用。通過對石材的特點及特性的了解,有助于進一步完善石材的優越性,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石料分為孤石、散石、護坡石、石山洞、山石瀑布這些類型。
根據景觀的不同概念、功能、景觀和其他需要,我們需要考慮增加合適的建筑。同時,還需要考慮建筑的體積、形狀、色彩等景觀要素,從而使建筑在景觀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國內對于民宿景觀的研究多是與鄉村旅游結合的,目前,國內研究民景觀院的相關文獻并不多,但是卻出現了逐漸向上增長的趨向,這恰是一個急速成長、還需要從各個方面深入研究的階段。國內對民宿景觀的研究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在研究民宿景觀設計的過程中,眾多專家學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或建議,[1]許硯梅、馬慧撰寫并發表了《民宿景觀初探——記鄉愁續傳統》一文,在文中其就民宿的定義出發,深層次解讀了什么是民宿景觀;]朱思媛、鮑旭煜、呂爽爽等發表的《鄉村民宿景觀調查研究》通過分析鄉村民宿景觀國內外的現狀、研究意義、研究方向等,促進我國相關民宿景觀的進一步發展;趙瓊撰寫并發表了《情境體驗主導下的杭州民宿景觀營造方式初探》一文,其將杭州地區的民宿作為主體調研對象,最終在研究中發現在杭州民宿中普遍存在著人文內涵缺失、缺乏造園情趣的問題,提出應從整體出發、引入體驗進行主題營造,為民宿景觀的造園方法提供理論基礎。
在地域性民宿景觀的研究中:馬一峰撰寫發表了《日本“坪庭”在中國本土民宿中的改造與應用研究》一文,在文中其重點將石材、植被以及小品等重點分析了日本坪庭營造特色,除此之外,其結合立面設計以及客房設計,對中國民俗的空間營造進行了改造方式的研究;錢敏撰寫發表了《基于本土化與人情化理念的民宿設計——以舟山市海島民宿為例》一文,在文中,無論是立面設計還是庭院空間營造亦或是客房設計都成為其設計思路的展現,為本土化和人情化民俗設計指明了具體方向。
在研究民宿景觀其他方面的著作中,李白羽、吳曉東、邵明以環境心理學作為研究的出發點,撰寫發表了《從環境心理學角度探討當今民宿設計趨勢》一文,對民宿的休閑娛樂需求進行了合理安排。使其既能滿足人們的各方面需求,又不會對當地自然環境進行破壞。通過對優秀民宿設計案例的觀察,對其可持續性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對于民宿庭院景觀的研究較為稀少,且大多是從設計原則、主題營造的方法等方面進行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