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東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陜西 咸陽 712046)
發展到二十一世紀,我國現階段信息技術已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已經在社會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在開展藝術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完善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促使其具備高素質、高技能[1]。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從根本上強化信息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應用介意實現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有效推動。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工作將會得到非常顯著的改革,這是目前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工作人員最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2.1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有效發展,會促使我國人們的生存環境出現根本性的轉變,并且還會更為嚴苛的要求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工作。所以,我們應該重視信息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應用,最后實現現階段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效果得到真正意義的提升。現階段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工作還存在非常多典型問題的,那么就需要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重視相關人員的培養,這樣一來才可以促使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得到有效的創新。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基礎知識的學習存在非常多有效的學習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素描;第二個是色彩寫生。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教材內容的設置,并且詳細教材內容的講解,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現代信息設備。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現代信息技術使用效果不明顯。與此同時,沒有按照標準設置教學內容,導致其跟社會實踐之間發生沖突,最后難以從根本上實現最佳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效果,還會導致非常嚴重的信息環境脫節問題。對于大部分高校來說,都沒有非常的重視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作用,所以,沒有從根本上完善教學的改革和教學的創新等。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沒有相應的改革教學模式,那么設置的教學內容會跟時代相脫節[2]。所以,隨著信息時代的有效發展,需要第一時間基于實際情況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工作,這樣一來,才可以實現改革過程中教學問題的全面解決,促使后期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具備非常高的專業素質,并且掌握最新的技能,成為服務于社會的優秀藝術設計人才。
2.2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有效途徑
首先,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來說,最為主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完成具有新意作品的設計,在觀賞作品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設計物。所以,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需要以信息時代發展為基礎,還應該從根本上強化媒介的積極利用。實踐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重視信息技術的使用,從根本上融合不同事物、不同信息,有效提高設計的效果。例如:在設計環境廣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有關環境廣告視頻資料,在上述的情況下,還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創造力。不僅如此,在實際工作中,還應該從根本上創新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從整體上改善學生的整體設計水平。
其次,重視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方法的創新。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實際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從根本上重視信息技術的使用[3]。所以,需要結合信息技術實施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并且還需要強化使用豐富的現代元素。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關注時代主題的發展,并且重視設計標準的科學化。如此,就可以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促使其設計能力得到基礎保障。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正確的引導以及引領學生,在自己現實生活中掌握一些有效的新奇事物,最后得到非常獨特的、新穎的靈感。除此之外,在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基于實際情況發揮積極的引導效果,所以,
應該重視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理念中積極納入一些先進的基礎理念,例如:環保理念、可持續理念、綠色理念以及科技理念等,可以促使學生更新自己的設計思路,并且掌握一系列有效的設計新方法。
最后,應該從根本上強化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跟實踐活動中的關系。現階段,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工作還是存在非常多的問題的,所以,想要實現教學效果的實現,就應該從根本上實現教學方法的改革及創新。所以,在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其跟實踐活動之間存在的聯系,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擺脫教師主體地位的固有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的鼓勵學生,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實踐活動,針對完成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并且提升其實踐應用能力[4]。
綜上所述,在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從根本上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理論知識跟實踐活動之間的聯系,正確實現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最后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整體設計水平以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