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強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長春130000)
改革開放以來,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已日益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特色和活力,也是發展各地方經濟的有力支撐。此外,小微企業在吸納就業,增加財政稅收以及推動產品創新等方面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與小微企業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發展貢獻極不相稱的是小微企業的工傷保險還存在極大的問題,各項配套設施還在完善之中,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當前發展的問題和不足。
小微企業規模小,經營成本低等特質決定小微企業主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必然以犧牲員工利益為代價,其所追求的效率與員工所追求的公平往往難以取得一致。工傷事故一旦發生后,沒有給職工辦理工傷保險的單位,就會千方百計阻擋職工申報工傷認定,為職工的工傷申報設置種種障礙,以逃避應承擔的工傷賠償責任,這就大大增加了勞動者尋求工傷賠償的司法救濟成本。
盡管勞動法律法規對工傷保險作了強制性規定,但是不繳或少繳社會保險問題仍很突出。大部分小微企業只為員工繳納了養老和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參保率較低甚至出現零參保的現象。此外,法制觀念淡漠,企業為了節約開支,只為企業主和管理或研發人員繳納了部分保險費用,對于基層員工止步于少交應付了事,或者根本沒有參險。大部分員工無法在工傷、療養期間享受正常工資,部分企業甚至直接按照曠工計算,致使傷病員工的處境雪上加霜。
我國工傷認定的復雜性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但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國家層面。工傷保險在工傷的認定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這不利于工傷的認定,工傷認定在立法上主要采取列舉的方法,這種方法可能會使應當按照工傷處理的工傷情況被排除在工傷范圍之外,這就是使得職工的各項權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企業層面,部分小微企業主為了企業得以持續運營,工傷事故發生后隱瞞不報或不據實申報,使工傷調查取證難度大,工傷認定錯過了最佳取證時機,這給工傷保險工作帶來很大阻力。
1、創業環境的不完善,尤其是創業的政策環境和企業社會責任環境的不健全給小微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在這種情況下小微企業很難再有能力支付員工的工傷保險。因此國家應出臺的一系列惠及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如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適用范圍并延長執行期限;免征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印花稅等等。為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2、國家應加快制定工傷保險費征繳的統一配套規定,特別是拒不執行征繳規定的處罰方面的規定。對那些不按規定為職工辦理繳納工傷保險費手續、逃避征繳費義務的單位,應給予最嚴厲的處罰。勞動監察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檢查,以督促這些單位及組織及時辦理工傷保險費繳納手續。
附近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中小企業解決參保難、繳費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已經成為中小企業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這也使得中小企業沒有更多的渠道籌集運轉資金,必然沒有多余的資金進行參保,加快完善中小企業的融資制度是提高工傷保險參保率的有效渠道。首先完善對中小企業的授權授信制度。根據社區或者地區企業的七款,對該社區或該地區中小企業金融風險及信用狀況確定貸款額度。其次開拓中小企業低壓、擔保的多元化渠道。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應與應收賬款聯系起來,簡歷有實力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最后加快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機構體系,大銀行為大客戶、高端客戶服務,小銀行為中小企業服務以援助中小企業快速、方便的實現融資。
新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與原《工傷保險條例》相比較,在內容上有了很大的調整,擴大了工傷保險的適用范圍,簡化了認定程序,提高了待遇,加大了參保的強制性。企業在運用新的法規時肯定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職工在依法維權時也會出現很多的法律盲點,因此,做好修訂后《工傷保險條例》的宣傳工作最為重要。企業應采取各種有效形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到職工了解,領導掌握,落實到位,借以提高企業主和員工的保險意識。
對于工傷認定要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和實際國情,正確的做出工傷認定。一是在時間界限上,工傷發生的時間為勞動者受到雇主雇傭,在工作時間發生的事故;二是在空間問題上,即工傷一般僅限于生產、工作區域之內發生的事故,也包括勞動者有工作場所但在上班途中發生的事故,對于其它沒有工作場所的,要結合具體的情況來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判斷職工所受到的傷害是否與履行工作職責有密切聯系,如果是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受到的傷害,則為工傷。
在發達國家和某些發展中國家,企業工傷保險是由國家立法,并實行強制和互濟的,工傷保險的內容也是通過制定法律由政府直接組織或指導實施的。而我國的工傷保險雖然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和改革,相繼頒布了《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工傷保險條例》,但前者是部門規章,后者是行政法規。在實踐過程中,由于效力較低,難以發揮工傷保險的制度作用。若能加大懲罰力度,讓企業從巨大的利益損失或社會形象損失過程中獲取教訓,付出“得不償失”的代價后,企業才會樹立自覺參加工傷保險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劉健.中小企業職工工傷保險現狀的分析 [J].企業經營與管理,2010,12.
[2]楊雪琴.對加強工傷保險管理的思考 [J].中國商界 (上半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