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妍
(貴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貴州貴陽550001)
從書籍定義來看,書籍是指裝訂成冊的著作,包括紙質書、絹、竹簡、羊皮卷等。[1]交互設計又稱互動設計,是定義、設計人造系統的行為的設計領域。[2]
交互式書籍,即交互式設計在書籍設計中運用的產物,也是書籍設計中交互式設計的體現。書籍設計過程中,并非片面的將紙張作為文字載體進行編排設計,使得觀者在閱讀過程中僅能收獲有限信息。與傳統書籍設計不同的是通過多種材質的選取、搭配,加之特殊工藝運用,從視覺、觸覺、嗅覺甚至聽覺上,形成互動的交流方式。
首先,我國現階段傳統紙質書籍行業處于低靡狀態中,與數十年前紙質書籍行業興盛時期相比,現當下傳統文化行業急劇收縮。傳統書籍行業沒有較大革新,無法匹配當前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同時,伴隨信息科技發展新興媒體產業逐步提升市場占有率,以電子書為代表的新型文化傳播形式,可以適應便攜型電子產品,為受眾帶來更為便利、低價的服務。
其次,印刷行業在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印刷技術、質量等各個方面都得到巨大提升。印刷技術的系統化、標準化、流程化、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日趨成熟。彩色桌面出版系統、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數碼印刷等技術的完善,標志著傳統印刷業與科技的結合突破。
立足于市場需求和印刷行業革新的基礎上,交互式書籍應勢而生,形成傳統書籍與新興科技的有效連接。提升書籍設計、制作要求,結合多種材質與工藝,追求書籍設計視覺美感的同時,注重觀感體驗,刺激閱讀興趣,提高審美情趣,實現“情感閱讀”的理念。因而可以說,交互式書籍正是為了打開傳統紙質書籍當下困境,在內外因作用下而生。
2.1.1紙張的運用
紙張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制品[3]。
傳統書籍設計中,紙張作為主要載體在整本書中廣泛運用。紙張的選取也多為普通紙,沒有自身特質,手感較差,因而書籍整體效果較為單一。而觀之交互式書籍紙張類型多樣,選擇考究,細節精致。同時采用多種材質紙張結合,閱讀中手感體驗較為豐富。
2.1.2特殊材質的結合運用
傳統紙質書籍中,選材僅限于紙張。而當下交互式書籍設計當中,選材從單一的紙張,逐步轉為紙張與多種特殊材質結合的形式。以紙藝為基礎,特種紙廣泛運用,使得書籍整體的質感、效果都得到極大提升。以內文紙為例,飛雪飄銀紙、稻香紙、沙點紙等,均于紙張制作過程中疊加其他材質。以植物纖維作為基底,疊加所需的物質纖維或其它材質加工形成,于色彩明度、視覺效果、觸感等方面,更加貼合整體書籍設計整體設定,使得書籍成品效果可以更加完善的呈現。
特殊工藝在交互式書籍設計過程中被廣泛采用,其中較為常見的特殊工藝有凸印、凹印、燙金等方式。于制作過程中,將原本的平面設計加之立體化工藝步驟,使得書籍整體層次更為豐富。從文字信息傳遞層面,拓展至觸感、視覺、聽覺甚至味覺等方面的不同定義。在閱讀過程中,三維立體化的信息形成互動交流的過程,傳遞富有層次性的信息內容,刺激閱讀興趣的同時,增強觀者對于書籍的記憶點和個人閱讀情感。
單就傳統紙質書籍的編排形式來看,可以說較為呆板、枯燥。整體內容均為平鋪直敘,依照開本大小作為區域劃分方式,缺乏變化和設計。而交互式書籍排版方式,正是在文本編排的基礎上,進行排版組合,賦予文字內容更多的活力與寓意。排版方式充滿目的性,通過排版方式的變化產生引導性閱讀。
首先,就交互式書籍的意義而言,于書籍市場整體,大抵可定義為書籍設計業推陳出新的產物。是傳統紙質書籍的分支,又是傳統書籍與現代科技產物的融合。
其次,就傳統書籍與電子類書籍使用率進行對比。據研究數據表明,中國電子書出貨量達400萬臺,不難看出新興電子類書籍對于傳統紙質書籍的挑戰展現在方方面面,同時交互式書籍的潛在市場也較為廣闊。
最后,交互式書籍的產生具有一定時代必要性,既是傳統書籍的傳承延綿,又是現代科技在設計之中應用發展。但是觀之現階段市場發展趨勢,仍面臨巨大考驗。
綜前所述,盡管交互式書籍的發展之路具備良好的先決條件,卻在時下紙質書籍市場中所占比例卻微乎其微。
首先,在成本提升,技術需求提高的要求下,紙質書籍的改革之路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寸步難行的意味。只有在提升技術降低成本的情況下,有效控制成本預算,才能使得交互式書籍得到更多出版社的認可和接受。
其次,盡管交互式書籍具有龐大的市場空白及較高可行性,卻在時下仍處于理想化設想中。增設論壇等傳播方式,將交互式書籍理念推至大眾視野中,提高全民對于新興書籍形式的了解,增加潛在消費客戶群。
最后,增加交互式書籍的應用范圍,不應局限于概念式書籍,而應實際廣泛應用于生活之中。如早教讀物等書目,增加交互式設計能較好的提升使用感受和觀效。
參考文獻:
[1]佚名.書籍 [EB/OL].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2]劉陽.媒介轉型論.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3]佚名.紙張 [EB/OL].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