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爽
(新疆藝術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所謂版式設計,就是在整個版面上,將有限的視覺元素進行有機的排列組合。將理性思維,個性化地表現出來;一種具有個人風格和藝術特色的視覺傳送方式。傳達信息的同時,也產生視覺上的美感。而書法章法布局中的章法是指處理字的點劃與點劃、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關系的技法的總稱,又稱“布局”“分行布白”。同一個字,同樣的書寫內容,章法不同,其作品的風格也會有天壤之別。對二者概念進行比較,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版式設計還是章法,都是對各自視覺元素的一種用心經營與布置,從而形成個人的風格和藝術特色,最終給人以視覺的愉悅和美的享受。
在版式設計中,虛無與空白的表現形式我們稱之為“留白”,而在書法章法布局中我們常稱之為“布白”。
平面設計特別是現代版式設計中,“留白”的表現形式尤為常見,現代平面廣告視覺傳達設計的構成要素除了圖形、商標、文字、色彩以外,空白也是其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從美學的意義上來講,留白與文字和圖形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在平面設計中,版面的留白是指版面未配置任何圖文的空間是版面虛處理中一種特殊的手法。當然,版式設計的留白之虛和圖形、文字的實也是相互依賴的整體,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互動,也就是一種以虛襯實,實由虛托的關系。在閱讀平面設計作品時,讀者一般將興趣投入到文字和圖形上,至于空間的留白卻往往被忽略。很少有人去注意,實際上,正因為有了空白,才使得圖形和文字內容顯得突出,使畫面有實有虛,主次分明。所以在廣告版面中適當的留白。
一般認為書法的構成要素首先為線,因為書法是線的藝術,其次就是用筆、結字、墨法、章法。筆者認為,書法除上述的形式要素之外,“布白”也是其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之一。因為,書法中布白的比重占整個作品形式的二分之一,得失直接決定了書法價值的得失。因此,布白是對書法形式框架研究中不容忽視的領域。墨為字,空白也為字,有字之字重要,無字之字更為重要,白與黑、虛與實相依相生,相輔相成,互為映襯。以實和黑繪形,虛與白傳神,此乃中國書法章法布局獨特魅力之所在。當空白作為主動地藝術語言時,它的又一個價值即還能對黑線產生影響。
一般而言,藝術作品的整體性,包含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一是直接可視形象的完整性;二是作品本身結構的完整性。在書法藝術中,前者要求一幅作品有頭有尾,有正文、上下款、前鈴后印,作品不但能給觀者以完整的直觀形象感受,而且能使欣賞者在瞬間達到對作品整體風格的深層把握;后者要求作品的整體章法構成符合書法章法布局的組合規律,如主次分明,輕重協調、疏密得當、虛實相宜,前后均衡對稱等。
和諧之美,是人類最早發現和肯定的客觀對象的審美屬性之一,是形式美構成的總體法則。其表現審美對象所呈現的各組成部分之間處于矛盾統一之中,而又多樣變化,互相協調的狀態。和諧法則是各種藝術門類共同遵循的形式美法則。所以,它不但適應于平面設計藝術的構成組合,而且也適應于書法造型組合,它跟整體性與多樣統一法則一樣,都是對形式美法則中整齊、參差、主次、均衡、對比、對稱、虛實、呼應、比例、節奏等規律和原則的綜合要求。
總的看來,整體性和和諧法則,是帶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構成規律,不但中國藝術如此,西方藝術亦如此。它們實際上是人類的一種共通的審美意識表現,具有普遍的藝術實踐意義。
人們常說的黃金分割比例是1:0.618,它是希臘建筑中美的基準。在版面設計中,設計者也常把黃金分割比例作為設計版面的參照標準。但是這種分割方式容易引起人們在視覺上的美感,使整個版面和諧自然,在愉悅大眾的同時,也起到了宣傳主題內容的作用。
“九宮格”是我國書法史上臨帖寫仿的一種界格,九宮格運用之妙在于它與黃金分割有著驚人的理論聯系。自從古希臘人發現黃金分割以來這種比例就被認為是美學的最佳比例而得到廣泛的應用。其實黃金分割是造型藝術中的一種分割法則。亦稱黃金分割率,簡稱黃金率。它的分割方法為將某直線段分為兩部分,使一部分的平方等于另一部分與全體之積,或使一部分對全體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對這一部分之比。我們驚奇的發現這就是我國古人所說的九宮格。人們發現在九宮格的4條線交匯的4個點是人們的視覺最敏感的地方,在國外的攝影理論里把這4個點稱為“趣味中心”。顧名思義,被反復證明的是當被攝主體處于或發布在這4個點附近最容易得到“眼球”。同樣,在現代版式設計當中,黃金比例運用的也不少,通過黃金分割形成的美感,和諧又自然,而且不易讓人察覺,另外,圖片與文字的精心編排更能突出其和諧完美。
通過以上簡單的的研究比較,我們不難發現現代版式設計與中國書法布局不論在藝術語言方面,還是在造型特征及美學原理等方面,都存在許多想通之處。一西一中,一新一舊,通過各自獨特的風格所展現。中國書法若要發展、要創新,我們就不能墨守陳規,而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汲取其他藝術類的精華,彰顯其時代特色,以迎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需要。同樣,在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成長與發展問題上,我們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應當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研究我們民族的審美心理和價值取向,使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烙上民族的色彩,使之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因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藝術是相通的,彼此吞吐、融合、借鑒以書法與設計相映生輝。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史 [M].新世紀出版社,1998.
[2]楊敏,楊奕.版式設計 [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朱和平.藝術概論[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