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4)
城市中愈演愈烈的商業化的趨勢,加深了人們的審美疲勞,人們開始渴望綠色、生態、有當地特色的人居環境。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那些曾經輝煌的工廠也漸漸失去昔日的朝氣,變得老舊不堪,逐漸失去主導地位,于是城市里的廢棄之地無人問津。如何利用老舊廠房存量資源的問題日益突出,2018年,《關于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出臺,其中指出北京市老舊廠房占地面積超過2500萬m2,約240余個,七成都屬于待開發狀態,截止到2017年11月,已改造利用的老舊廠房占總面積的23.88%,改造之路仍任重而道遠。
景觀改造就是對城市或特定的某些區域進行綜合治理,改善不健康的空間環境,拆除有危險的環境設施,增加新的活動內容,賦予空間新的內涵意義,提高特定區域的環境質量的一種措施。城市建設者們以給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環境為基礎,用發展的眼光構建景觀環境,只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才能吸引人們的關注,帶來更多的商業空間和機會。
地域特色是指對于某一地區或地方而言,所特有的風土人情,是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相結合的綜合表現,是當地最本質的特點,能夠直觀的區別于其他地方的特性。①自然環境要素:受到熱量的變化、干燥、寒冷、炎熱、濕潤等因素的影響,每個地區會出現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的民俗文化。為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則,現代景觀設計會使用本土植物、材料等,既能節約成本,又能突出地域性。②社會人文要素:歷史文脈的延續與傳承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是根據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來進行利用與改造,再經過長久的流傳而最終保留下來的珍貴之物,因此它是影響地域特色表達的一個重要因素。豐富的歷史故事可以通過運用豐富的地域特色、場景的設計、雕塑的塑造、建筑的構成等形式塑造出變化多姿的地域性景觀,體現地域文化。
余麗娜在文章《后工業景觀更新及其在中國的實踐》中對后工業景觀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類。工業廢棄地是后工業景觀的背景,而后工業景觀的改造設計對象則是廢棄的工業地。在賀旺的《后工業景觀淺析》中,他對工業廢棄地進行詳細的闡述和分類,按工業生產類別細分,則主要有工業原料采掘場、工業倉儲設施、工業裝配制造廠、交通運輸巧施、工業原料制造廠、工業廢棄物處理設施等。
從景觀元素的角度出發,通過不同元素特征來突出場地的地域特征,營造場所精神。其中包括地形地貌、植物、水體、道路以及建筑。原有的地形地貌是影響場地運用、整體規劃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設計時需選取與當地相宜的植物類型,適地種樹。本土適宜的植物能夠通過形象和文化兩個方面體現景觀地域性。水體在景觀中的表現形式多樣,可將水與景墻、雕塑等結合,營造獨特的水空間環境。道路的形態要有曲徑通幽的意境,還可以通過鋪裝的形式、色彩、紋理等來營造獨特的地域文化。在構圖中,建筑是視覺的中心,用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人們的眼球,因此可以將建筑的造型或外立面轉換為文化語言符號,運用到景觀設計中。
南京城北的創意中央科技文化園,園區中的大量工業廢棄材料用改造的手法賦予他們新的功能,繼續服務于人們的生活。其中的廢棄輸氣管道、鍋爐、鐵鍬等經過加工,變為園區中的景觀小品,大型的廢棄廠房變為創意文化工作室。中山岐江公園是由舊造船廠改造來的,它的設計過程既能使環境延續了歷史,又結合新時代的發展,場地內仍隨處可見變身后的工業廢棄物,使用增與減的設計,最終以創新的形式和語言呈現出來。
保留就是對場地中原有的有重大歷史意義或是景觀價值的景觀元素或景觀空間原封不動,保留場地中廢棄的生產零件、設備零件、廠房或其他廢棄物,依據時代的要求,利用新手法、新技術等保留其精髓。其中還包括保留造景元素或景觀空間,常見的有保留原來的建筑、樹木、局部地形等。
園林設計師馬里奧·舒葉楠設計的泰佐佐莫克公園,園區內的湖泊仿造墨西哥谷地中五大湖的形態,周圍的山體則模擬了湖泊周圍的地形。每個地形與當地的山脈對應,依托歷史空間背景,在湖泊中他還設計小尖塔的小廣場,突出西班牙時期居民點的位置,再現了當時的情景。①溫哥華格蘭湖島創意園區整體改造策略是盡可能保護原有結構布局,以大眾藝術為主。保留小島上原本建筑特點,合理使用舊的工業建筑,賦予其新功能,用于教育,商業、文化創意類產業類型中。
通過對當地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根據景觀功能的需求,采用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將具有紀念價值的場景進行重塑再現。在創造空間帶有歷史文化的景觀空間的同時又能再現場所精神,從而讓文化得以延續。
日本園林設計師鈴木昌道設計的東京喜來登大飯店的庭院,其中的設計手法延續了日本的傳統,將白砂、耙紋、石塊等與別的元素進行組合,一些細節的設計仍沿用了傳統的設計手法,但傳統中又不乏現代,體現出設計師對傳統的尊重與思考。雁塔廣場的地雕小品中直接對唐錢幣造型的提取運用,用石刻浮雕的形式,圖案化的進行藝術處理,既體現了對文化的傳承性承載表現,又藝術化的對廣場地面空間進行了美化處理。
地域特色提煉方式可以從圖形、色彩、建筑、歷史人物或事件等沉積的精華元素中,整理資源,提煉出符合景觀設計的元素,再結合現代形式美法則進行改造設計,形成獨具特色的景觀風格之美。將提煉出需要的各種景觀要素的符號,運用到景觀改造設計中。
安徽省績溪縣城北部的徽州博物館,就像是從這綿延的山巒中生長出來的一樣,而博物館中的景觀與建筑也煥然天成。績溪博物館的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景觀,在它內部的景觀空間中,同時融合江南園林與徽派園林的特點,對整體景觀空間及創作元素重構,創造出一種更加符合徽派意境的庭院景觀。北杜伊斯堡風景公園其中廢棄的氣罐變為訓練池,墻體變為攀巖愛好者的天地,混凝土料場變為青少年嬉戲好去處,有些倉庫和廠房變為酒吧或音樂廳,甚至連高雅的交響樂都開始使用這種背景進行別開生面的演出活動。②
重構就是在新的環境中,打破原有的結構、形式,利用新技術或材料進行重新組合。裝飾元素的重構就是對裝飾圖案、紋理、造型等進行裝飾形象重新設計和再創造,提煉其中的裝飾圖像和典型的裝飾語言。材料的重構就是材料之間搭配脫離傳統材料間的固定搭配關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景觀的設計手法、思想也會隨著發生改變,簡單的景觀元素堆砌并不能表現出一個地方的特色,為了突出地域的特色,就需要深層次的理解地域的歷史文脈,把歷史文脈貫穿于整個造園的思想精髓之中,巧妙地運用新技術與新材料,將傳統的與現代的相結合,避免生搬硬套,通過景觀的設計來達到對歷史文脈的傳承與延續,實現塑造地域性的終極目標。
地域的區別致使景觀模式的差異,同時也影響了場所精神的營造。場所精神的表達包括:①場地的空間:每個場地都有不同的地形地勢和周邊環境,在營造景觀空間時要依據既有場地的空間來做相應的改造設計,例如一些場地空間有些較窄,尺度較小,就可以做一些調整,使封閉空間與開放空間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加之帶有地域特色的小品設計,增加場所的活力。②人們的活動形式:人在景觀空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創造景觀空間的生機與活力,因此人的活動形式是景觀改造設計中需要把握的,吸引人群,與人互動也是在景觀改造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使人和景觀空間中的各元素在一定的環境中形成互動溝通,就要有一個傳播的媒介來傳遞信息,而這種媒介就是景觀元素本身的文化和造型語言。公眾參與的形式可通過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以及味覺來引發心理、情感等的變化來實現。人們可以通過親力親為的方式,來直接感受當地民風民俗的魅力,這些帶有趣味性的參與感還能讓人們了解當地的生產、生活現象,增加人們的歸屬感。
通過對國內外景觀改造、廢棄廠房景觀改造、地域性營造的方法和原則的研究分析,總結了可運用于地域特色的景觀改造的相關理論,以及在新時代里景觀改造存在的問題和改造的誤區。探討了地域特色與景觀空間營造之間的相互聯系,不同的景觀空間有不同的場所精神和文化內涵。總的來說,由于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廢棄廠房作為一種衰敗的肌體存在于城市肌理中,會阻礙城市化空間的構成,因此廢棄廠房的再利用問題炙手可熱。因此在地域特色的景觀改造設計中,需要根據場地的具體位置、特色等因地制宜,彰顯地域文脈、增強場所精神,強化人們的歸屬感。注釋:①張川.基于地域特色文化的場所設計.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6:46.
②地理沙龍_360:工業遺產中的地理.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9932280101o3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