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修 張海燕
(南京工業大學)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漸步入正軌,國家和社會的關注點也逐漸轉移到農村發展建設的問題上來,改善農村居民居住條件也已成為國家發展進步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地處江蘇省北部的徐州市新農村建設進程相對緩慢,在建筑上體現為形式風格各異、建造方式傳統落后、施工混亂、安全隱患大等,很難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居住要求。
在中央提出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新方向是“農村住宅工業化”的大背景下,《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技術標準》也于2017年1月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第1417號公告批準為國家標準,自2017年6月1日起實施。采用預制裝配方法進行建筑建造可以將施工現場轉移到工廠,將完成后的模數化構件進行現場組裝,方便快捷,又能夠減少傳統形式的施工對農村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可以避免出現目前農村住宅建造方式帶了的一系列問題,滿足新農村建設要求。但在徐州農村地區,大部分居民習慣傳統的建造方式,自建房多為木結構、磚混結構或磚木混合結構,那么,是否可以在迎合當地居民傳統思維觀念的前提下推廣關注度日益增加的裝配式木結構呢?
位于蘇北地區的徐州市,相對于蘇南地區發展較緩慢,雖然在新農村建設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新農村住宅建設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2016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和第二次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精神又重新強調了新農村建設中對于農村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的重要性,因此,對于徐州地區來說,打破農村住宅傳統建造方式,尋找新的突破是大勢所趨。
筆者通過大量實地走訪和對農村居民的隨機調研,發現徐州地區自然村數量相對較多,村子規模大小不一。面積大、人口多的大村子往往居住環境較好,自建宅也以磚石建造的平房、樓房為主;而規模較小的村子規劃凌亂,村民自建房形式差異明顯,多以磚木混合的瓦房為主,甚至有些依靠農業和種植業的小村鎮,村民住宅還有草房的存在。據統計,整個徐州地區大多數村民對于住房的要求還停留在遮風避雨的初始階段,僅小部分村落進行了聯排別墅建設。但是,由于該類住宅造價高,且功能上不能滿足村民傳統的種植、養殖業的需求,這種造價高的聯排住宅不能切實解決根本問題。
根據《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中的氣候劃分,徐州屬于寒冷地區,不同于江南小鎮的小橋流水坡屋頂的村落住宅形式,徐州農村民居形式更趨向于四合院,以獨院平房或者二層樓房居多,其中大部分為磚石或者磚木結構,總體特點是層高較高、開間較寬、占地面積較大。但大多數住房平面布局零亂,利用率較低,住房的整體性較差。傳統的磚石或磚木材料是村民建造房屋的首選,但是由于很多村民有著不良的建造習慣,建造施工時喜歡就近取土,致使村中容易形成許多洼地,后又逐漸積水形成池塘,成為村中污水和垃圾的集中排放地。還有一些居民為了節約成本,直接在家里進行挖土燒磚,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而在施工過程當中,由于施工技術和手段的限制,加上選材意識不足,很多村民會使用較為落后的建材,也很少考慮保溫隔熱的問題。
徐州農村地區的住房大多是農民自行設計的,并沒有經過整體性和全面性的規劃,加上對于建筑規范的相對不熟悉,就使得較多的農村住房不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例如住宅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夠,甚至出現住房之間的相互搭接,不僅使得房屋之間的采光效果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也不利于居民的財產安全,這些也是住房質量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徐州地處我國主要地震帶之一,必須對不可預測之災害進行充分的預防。而根據調查顯示,徐州農村地區住房很少有進行專門的抗震設計,有些加建房甚至沒有地基,這種質量的住房隨處可見。而農村住房多采用磚石材料,一旦災害襲來,對居民的生命安全威脅是巨大的,因此探索新型建造材料和建造方式從抗震角度考慮也是必要的。
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指的是木結構構件、部品部件在工廠預制,現場裝配而成的木結構建筑。裝配式木結構作為三大裝配式建筑技術之一,國家于2017年1月10日發布了《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技術標準》,該標準的實施對于裝配式木結構的發展有著重大推動作用,我國的裝配式木結構建筑的發展將步入更加科學規范有序的發展階段。
裝配式木結構是在將傳統的木結構構件進行工廠化、模數化、批量化加工生產,在保證木材原有的結構性能的基礎上,對其加工和施工方式進行優化,將傳統木結構的人工加工組裝,改進為工廠機械加工部件,再將各部分結構構件進行現場組裝,這樣可以將設計、加工、施工貫穿起來,使木構件的規格標準化、模數化。再對木材進行干燥、防潮、防腐等處理,使其能夠滿足不同功能建筑的需求。裝配式木結構除了性能優越、施工效率高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標準化的木構件可以進行拆卸重組,可以輕易地進行替換和搬遷,不會像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一樣產生難以處理的建筑垃圾,有效地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環境。
雖然在現階段裝配式木結構建筑的市場占有率較小,很多地區對于木結構的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木結構上,對于現代木結構的了解程度不夠深入,但隨著我國建筑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國家針對裝配式木結構制定的相關標準規范的出臺,裝配式木結構的市場前景將十分光明。
由前文分析可知,徐州農村地區住宅主要問題在于材料選擇較為保守單一,形式單調、建造方式較傳統,效率低下,不能適應當今快節奏的生產方式,住宅在抗震節能環保等方面考慮較少,不能滿足居民對于住房的高質量的要求,而且混亂的住宅建造現狀對于村落整體規劃影響較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農村村落自然風貌,也不利于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而裝配式木結構的自身優點以及高效率的加工施工方式恰好能夠彌補這些不足。
由于我國裝配式木結構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技術標準體系還不太完善,在應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可預見的新問題。另外,中國目前缺少新型建筑工業化企業和建筑工業化發展所需的人才,導致裝配式木結構產業鏈的完整度不夠,包括在推廣過程中的工程技術、建造技術、運輸技術和吊裝技術,這在今后一段時間會影響到裝配式木結構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廣。所以,裝配式木結構要想在新農村建設中大范圍推廣應用,必須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傳統文化和習俗是影響消費者對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持有偏見的主要社會原因。雖然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和國外木結構建筑的實踐都表明木結構經過適當的技術處理后,擁有高強重比、強抗震性防火、保溫隔熱、防蟲和生態型等優越性能,但人們的看法往往把木結構建筑與低壽命和短生命周期聯系在一起。短期內還需做大量的宣傳和科普工作,正確引導人們對裝配式木結構的看法。
綜上所述,基于徐州農村地區的住宅建設的現狀問題,迫切需要尋找一條切實解決新時期住宅建設的可行道路。本文分析了徐州農村住宅的建設現狀以及現階段建造施工方式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同時詳細介紹了裝配式木結構的特點以及加工施工的優點,提出了把裝配式木結構技術推廣到徐州新農村住宅建設中去的想法,但由于經濟條件限制,裝配式木結構產業鏈不完善,村民觀念一時無法轉變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盡管裝配式木結構在該地區農村住宅建設中前景光明,但短期內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工作是,如何健全裝配式木結構加工運輸與安裝產業體系,使裝配式木結構技術盡快適應徐州農村建設現狀,以達到全面推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