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樹穎 孫振鵬
1. 身份證號碼:150422199001022126 遼寧 沈陽 110000;2. 身份證號碼:211302198303231611 遼寧 沈陽 110000
當社會經濟不斷地進步和發展時,勢必會促動科學技術的進步,因此土木工程的建筑技術也會隨著新技術的應用而出現不斷地創新。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知識和技術保障。當前我國土木工程建筑事業已經進入了空前的發展階段,各項目建設的數量和規模都已經不斷突破了歷史性的限制,但是由于我國人口處于世界第一位,人們始終無法滿足居住環境的需求。因此本文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創新為主題展開討論,希望對當前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夠發生切實的指導意義[1]。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土木工程建筑項目的質量取決于項目建設和全程施工的質量,因此不僅要做好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更要注意運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新技術,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項目建設的質量,縮短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周期。當前全世界針對建筑施工的行業標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以及綠色環保發展等新理念,隨著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新技術的應用讓建筑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出現了希望。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已經初見規模,土木建筑工程的招投標工作越來越規范,土木建筑施工單位必須堅持引用施工新技術才能不斷地提升施工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以及企業整體的市場運營實力,最終促進土木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2]。
目前經過調查和匯總發現我國的土木建筑施工行業具有較多的特點,其中我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綜合性、協助性、多樣性、流動性以及固定性是其顯著特征。雖然我國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一直處于不斷研發和應用的狀態,但是在土木工程建設的實際運用中創新能力始終不足,目前急需解決的便是土木建筑施工實際工作與理論研究相脫節問題,很多施工技術的理論研究在實際應用中出現了很大的局限性,缺少有效的實踐和科學的系統化應用方案,因此很多情況下工程施工新技術處于止步不前的狀態。另外我國的土木建筑施工行業高級管理人才緊缺,經常發生施工出現責任問題卻找不到所屬責任人的情況,在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中缺少科學的職能分配,因此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新技術開發、應用以及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質量都會受到不良的影響[3]。
當前建筑行業的產業建設不僅是行業目標,也是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發展目標。只有加快產業建設實踐,才能不斷提高產業化發展的步伐。在土木工程建筑過程中,混凝土構件的使用頻率是非常高的,因此混凝土構件是土木建筑施工的必要材料,但是關于混凝土構件的使用情況卻十分復雜,在不同的施工條件下混凝土構件有著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另外在制作混凝土構件時需要采用新技術才能不斷提高混凝土構件的質量標準。具體可以采用全新的支模施工技術,第一步完成相應的支模操作,注意操作的準確性。當完成支模后就進入了鋼筋綁扎階段,綁扎鋼筋需要施工人員預先測量好鋼筋節點的位置和距離,當鋼筋捆扎完成后,混凝土構件施工人員還要最大限度的遵照施工圖紙的檢測標準和要求,這樣有利于提升混凝土構件的制作質量及建筑工程的效率[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城市老城區的改造建設一直在不斷加快步伐,城市的土地存量越來越少,可用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小,因此高層建筑的興起適度緩解了城市用地緊張的局面。高樓大廈建設中少不了鋼筋銜接技術作為支撐和保障。目前鋼筋的施工銜接創新技術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螺紋咬合銜接技術,另一種是擠壓套筒連接技術[5]。關于擠壓套筒連接技術的應用,主要是采用物理擠壓連接原理和技術,通過擠壓的方式將各個材質的距離縮短至最小,最終完成鋼筋結合與墻體牢固作用。另外關于螺紋咬合技術主要有標準套筒螺紋、加長絲頭以及直螺紋接頭三種連接方式,通過此三種連接形式讓鋼筋連接更加堅實,高層建筑墻體更加牢固。關于鋼筋連接的新技術應用最大成都的避免了傳統焊接技術帶來的風化弊端,同時也降低了建筑焊接施工的明火危險。當所有趕緊連接工作都完成后,應該采取有效的檢驗措施,提高鋼筋連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終降低建筑 安全隱患,提高失蹤質量[6]。
土木工程建筑很多時候在地基挖掘時容易出現較深的基坑,并且基坑附近的土質變得十分的松散,此時需要對基坑需要采取預應力錨桿灌注樁體系施工措施,原因在于此施工措施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當地下水位不斷升高的時候不會對施工產生很大的影響。當然預應力錨桿灌注樁施工體系本身具有較低的施工效率缺陷,因此在施工中應當注意承重結構和支擋結構的一體化處理。該創新技術的應用還要注意支擋樁的設置,盡量做到連續墻、永久性樁以及地下室墻體的一體化連接,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土木施工材料的浪費,也能大大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效率[7]。
綜上所述,當前土木工程建筑行業依然保持迅猛的發展勢頭,隨著行業競爭壓力的加大及人們居住標準和要求的不斷提高,建筑施工企業面臨著不斷升高的施工壓力標準和要求。只有不斷加強土木建筑施工技術創新,不斷提高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才能促進土木工程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