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寧


最優解問題是從數學,尤其是幾何學中衍生出來的概念。它原本指的是使線性規劃的目標函數達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和對該解存在與否、如何求得的數理演繹。而在一般性的問題解決中,最優解指的是:對某個可以量化的問題,在給定的有限條件下,對最佳辦法是否存在以及如何設計并執行的問題的探討。最優解問題的答案可能不唯一,也可能沒有答案。
最優解問題在生活中的核心體現,往往是運籌學和博弈論所要解決的問題。運籌學主要研究經濟活動和軍事活動中能用數量來表達的有關策劃、管理方面的問題,可以根據問題的要求,通過分析、運算,得出各種各樣的結果,最后提出綜合性的合理安排,以達到最好的效果。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運籌學的有些內容已經在日常生活中泛化和深入。博弈論則是運籌學的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博弈論考慮游戲中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并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運籌學和博弈學都涉及到對最佳辦法的尋找,即數學模型的最優解。
一、課程重點
本課程通過讓學生了解工程試驗,培養學生對工程設計的認識。在尋找最優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鍛煉對多種解決方法進行歸類和分別處理的能力,培養對細節的認識、觀察以及綜合理解能力,并對運籌學和博弈論形成一些感性認識。
【涉及領域】工程、物理學、建筑學
【建議年級】小學中年級
【建議時間】125分鐘
二、課程任務
在給定材料數量的前提下,要求學生運用數學計算和推理,通過實際動手,嘗試尋找最佳方案。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以及親自動手實踐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就最佳設計的方式和思路展開討論。
三、課程步驟
1.導入(15分鐘)
第一步,闡述極限和最優解的概念。通俗地講,極限是某個事物或某類事物發展的上限或者下限,是無法跨越的一種程度。極限值有可能是達不到的卻可以無限趨近的。最優解,是指在規劃中產生所需要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那個解決方案,有的情況下可以是多個。
教師可以舉例說明數學上的極限,以及什么是生活中運籌問題的最優解。例如,先說一個小數0.1,然后讓學生說出一個比0.1小但是比0大的數,然后讓下一個學生說出比之還小但是比0大的數字,以此類推。然后,詢問學生這樣的數字可以一直小到多少,能出現多少個這樣的數字。當學生回答是無數個之后,教師解釋:這樣的數字是永遠到達不了0那么小的,但是會越來越小,不斷地接近0,0就是這一串數字變化的極限。
至于生活中運籌問題的最優解,教師可以列舉學生從早晨起床到上學的整個步驟,讓學生思考可以由幾種最佳的順序完成。其中,可能有一種或者多種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多項任務的安排方式,而任意一種最佳的時間安排方式,其實就是一種最優解。
第二步,強調資源的有限性,并提出對有限資源利用的建議。本次課程中,材料都是有限的,并且在尋找最佳方案的前提下可能會需要反復利用。所以,有必要進行合理規劃,考慮在實驗過程中解決材料的可重復利用問題。
2.宣布任務一及評價量規(10分鐘)
【宣布任務】首先,通過觀察判斷給定材料(數量有限,嚴格按照給定的數量進行制作)能夠制作高塔的最高極限是多少,并要說出如何得出這個極限;之后,使用給定的材料進行兩次實驗,通過實驗不斷接近自己觀察判斷出的極限值,同時修正制作方式。在此過程中,學生必須要考慮材料的重復利用。宣布任務后,呈現評價量規(見表1)。
【材料】30根吸管、剪刀、60厘米長的膠帶、10把尺子(建議每組2把)。
在宣布任務和評價量規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出以下問題。
(1)各組計算或估算的極限各是多少?如果極限相同,各自的設計是否一致?
(2)極限實際能否達到?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哪些困難?請列舉出來。
提問后,給各組少量時間進行溝通準備。每個人都要寫下自己的想法和實驗計劃,然后小組討論執行什么樣的實驗計劃。
3.任務一的執行(20分鐘)
正式執行制作任務。要求學生依照評價量規,考慮以下問題。
(1)小組最終同意的極限是多少?
(2)為了盡可能接近這個極限,在設計中如何利用材料?
(3)為了進行多次實驗,如何使用吸管?如何使用膠帶?吸管和膠帶怎樣連接?連接怎樣保持穩固性?
(4)實驗執行時應該注意哪些細節?
(5)估算極限值時,是否真正考慮了所有的可能性?能否通過對材料的進一步加工而改變極限值?
(6)小組的分工如何?
4.總結和反思(25分鐘)
全部小組完成任務后,組織討論以下問題。
(1)小組對極限值的估計進行了幾次,出現了幾個極限值?是什么理由推翻了之前的估算?
(2)在實驗所產生的設想中,接近理論極限值的最大實際困難是什么?
(3)如何在實驗時盡力做到重復利用現有材料?
5.宣布任務二及評價量規(10分鐘)
【宣布任務】使用給出的材料實際制作一個1.4米高的塔(底部不得粘在桌面上),必須保證能立起,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并且盡量節省材料成本,最后看哪個組制作的高塔能實現“物美價廉”(教師自行給材料賦予一定的成本,例如買一把尺子要花多少錢)。需要說明的是,學生要進行文字和圖畫的設計。宣布任務后,呈現評價量規(見表2)。
【材料】30根吸管、剪刀、60厘米長的膠帶、10把尺子(建議每組2把)。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為了防止學生針對評價量規的最后兩項做出“專注于一項評分而放棄另一項”的不被鼓勵的設計,教師可以酌情對最后兩項評分進行必要的加權處理,以使學生在完成“增加承重”和“減少成本”兩項任務時的評分回報率大體相仿。
6.任務二的執行(20分鐘)
正式執行制作任務。要求學生依照評價量規,考慮以下問題。
(1)如何保證高塔不倒下?如何保證高塔的傾斜角最小?
(2)為了盡可能接近高度極限,在設計中如何利用材料?
(3)哪些設計是為了穩固?哪些設計是為了增高?
(4)什么因素導致制作的高塔產生傾角?
(5)小組的分工如何?
7.總結和反思(25分鐘)
全部小組完成后,組織討論以下問題。
(1)目前哪個小組得到了“最優解”?是否還有繼續改進的空間?
(2)為了達成獲得最優解的目的,還有什么相關內容需要被提前測量?比如,桌面的微小起伏是否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3)能否通過對材料的再進一步加工而改良現有的最優解?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