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芳
【摘 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新生兒完全性大動脈轉位(D-TGA)矯治中的效果。方法:隨機分組法將本院收治的60例D-TGA患兒分為研究組、常規組,常規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循證護理,記錄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常規組,且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新生兒D-TGA矯治中實施循證護理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加速患兒康復進程。
【關鍵詞】 循證護理;D-TGA;新生兒;矯治手術
【中圖分類號】R7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152-02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D-TGA)是新生兒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肺動脈與主動脈位置對調,占所有先心病患兒的5%-7%。D-TGA主要發生在新生兒出生一月內,患兒主要有青紫、氣促、喂養困難、肺部細濕啰音、多汗等癥狀[1]。盡早確診,給予解剖糾正手術可以矯正動脈轉位,預后良好。本文就循證護理在D-TGA矯治手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選用本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D-TGA患兒,隨機分組法分為研究組、常規組各30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7例;年齡3-25d,平均(12.3±3.4)d;體重3.0-5.3kg,平均(4.1±0.5)kg;常規組中男22例,女8例;年齡2-26d,平均(12.0±3.2)d;體重3.2-5.6kg,平均(4.0±0.4)kg;兩組患兒體重、性別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護理,密切關注患兒生命體征,嚴格遵循醫囑執行一級護理。
研究組行循證護理:(1)術前護理 將患兒放置于保溫箱進行隔離,溫度約為28°-30°C,濕度為55%-65%,定時用溫水擦洗全身,保持皮膚衛生。開放動脈導管、開通靜脈補液通道,微量泵持續泵注前列腺素0.05-0.1μg/kg/min,同時積極抗感染治療。每天用紫外線消毒1h,嚴格控制探視人員數量及時間。吮吸能力較強患兒給予母乳喂養,每3h一次。吮吸能力弱、低體重患兒給予優質奶粉或靜脈營養支持。(2)術中護理 手術護士、器械護士與醫生密切配合,熟悉手術操作步驟,密切關注患兒心電監護儀參數、體外循環、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妥善處理自體心包片,配合醫生進行延遲關胸。術中使用液體加溫器,合理擺放患兒體位,減少低體溫、壓瘡發生率,同時做好急救、轉運準備。(3)術后護理 A心功能監測 對患兒進行動態心電監護、血流動力學監測,每15Min記錄一次,密切關注患兒血壓、中心靜脈壓變化情況,輸注血管活性藥。B呼吸道護理 對患兒進行機械通氣,根據患兒病情設置呼吸機參數,將血氧飽和度控制在90%以下。C補液護理 嚴格控制補液量、補液速度,記錄出入量,遵循出量大于入量的補液原則,減輕心臟負荷。D管道護理 固定好氣管導管、引流管等管道,防止脫落、折彎,檢查管道通暢情況,定時更換導管。E并發癥護理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對雙手嚴格消毒,觀察引流情況,保持引流通暢。保持切口周圍皮膚干燥,清除貼膜周圍血跡,用0.3%碘伏消毒。給予靜脈補液支持,輸注丙種球蛋白、脂肪乳、葡萄糖、氨基酸等藥物,提高免疫力。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平均住院時間、死亡率、并發癥(肺部感染、營養不良、腸道感染)發生率,口頭咨詢患兒及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滿分100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處理,%表示計數資料,經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經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均無死亡病例,研究組有1例出現并發癥(3.33%),肺部感染1例;常規組有8例出現并發癥(26.67%),肺部感染2例,營養不良、腸道感染各3例;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x2=4.7059,P<0.05);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常規組,且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見表1。
3 討論
矯正手術是臨床治療D-TGA的主要方法,新生兒屬于特殊人群,治療難度、風險較成人高。在圍手術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對改善患兒預后有重要作用[2]。循證護理以患兒為護理中心,以循證醫學為護理理論基礎,根據患兒病情、生命體征、營養狀況實施科學的、優質的護理干預,提升了護理工作效率,保證手術順利的進行。術前護理將患兒放于保溫箱進行保護性隔離,給予補液、營養支持、生命體征監測,穩定生命體征,做好手術準備。護理人員熟知D-TGA護理要點,搜集和借鑒臨床關于該病護理的新方法,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加強巡視,做好護理記錄,提高對護理風險防范能力。術中醫護人員相關配合,對術中出血、壓瘡、低體溫等并發癥提高警惕,做好護理防范措施、應急準備,縮短手術時間。在術后加強功能監測、呼吸道護理、補液護理、管道護理、并發癥護理能動態觀察患兒病情轉化情況,合理控制補液量,保持呼吸暢通,有效降低感染、壓瘡、肺水腫等并發癥,縮短患兒住院時間[3]。
綜上所述,D-TGA是新生兒常見病,預后較差。盡早給予矯正手術糾正大動脈、肺動脈異位可以改善患者預后。循證護理在整個手術期為患兒提供科學、規范的護理干預,保證了手術效果。實驗組患兒采用循證護理后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護理滿意度評分高,相較于常規護理具有明顯優勢,優化了手術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麗影.新生兒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3):126-127.
[2] 康霞,宋麗涓,韓燕,周清.新生兒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調轉術后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15,32(07):653-654.
[3] 楊俊茹.新生兒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矯治術的循證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7(0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