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芳
(新疆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南疆四地州處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干旱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自然條件惡劣,是我國降水資源最少的地區,水資源極其匱乏,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土地荒漠化嚴重,生態環境極其脆弱。森林覆蓋率3.5%以下,戈壁、沙漠占區域面積的90%以上,平原區綠洲面積僅為9.2%。除了自然條件惡劣外,南疆四地州的生態環境還遭受了人為破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水資源短缺與浪費并存。四地州年均降水量稀少,蒸發量量大,用水緊缺。而在農業生產中基礎設施陳舊,又采用自流式大水漫灌,這不僅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而且造成了土壤退化。其次,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的惡性循環。由于礦山開采,導致南疆四地州植被遭到破壞,涵養水源和水土保持能力減弱,同時棄土棄渣也造成水土流失日益嚴重。再次,開發不當導致土地風蝕沙化、荒漠化。長期以來,南疆四地州土地開墾過度、經營方式粗放、超載放牧現象嚴重,這導致了草場退化,沙化面積不斷擴大,動植物的種類逐漸減少,沙塵天氣日益頻繁。最后,人口超過土地的承載能力。四地州土地總面積很大,但絕大多數為不可利用和難以利用的流動沙漠、礫質戈壁、裸巖。而承載人口的綠洲面積非常小,目前南疆四地州綠洲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到500人以上,遠超綠洲的承載能力。
南疆四地州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截止2015年底,所轄33個縣(市)中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6個、貧困村2247個、貧困人口159萬人,分別占全疆的74.3%、88.0%、85.9%。2015年人均生產總值19196元,僅為全疆的47.9%、全國的3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0元,僅為全疆的79.1%、全國的65.3%。南疆四地州由于特殊的光熱條件,特色農業發展優勢明顯。目前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但是農產品質量不高,加工程度很低,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經濟。與此同時,南疆四地州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基礎設施落后,嚴重阻礙了產品對外銷售。再加上當地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90%,一些人的漢語水平不高,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這嚴重阻礙了他們與外界交流的能力和就業能力,加劇了這一地區的貧困。
南疆四地州經濟發展滯后,貧困問題突出,同時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增大,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突出。如何通過實施生態保護來實現南疆四地州精準脫貧進而實現當地經濟的發展,實現 “綠色發展”,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是南疆四地州需要重視的問題。推進南疆四地州生態扶貧的對策建議如下:
(1)加強生態保護。發展生態扶貧,首要的是要加大生態保護力度。首先要建立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對浪費水資源的行為予以罰款,同時改進農田灌溉系統,推廣節水灌溉,從而使得南疆四地州有限的水資源得到更合理地利用。其次,繼續開展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草原沙化治理以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同時大力整治私挖礦山的不法行為,從而使得生態環境得以恢復和改善。再次,嚴格控制綠洲地區的人口增長,對人口超載地區進行人口異地安置,從而實現綠洲地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防止綠洲退化成沙漠。最后,健全生態補償機制,通過生態補償的方式讓農民從保護環境中受益,實現經濟和生態雙贏。同時開展碳匯產業試點,為持續扶貧和發展提供產業保障。
(2)依托當地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南疆四地州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獨特,適合特色林果的生產。首先,要堅持因地制宜,發展核桃、紅棗等高效益林果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石榴、杏、西紅柿等特色林果,注重品牌建設,發展優質林果業。其次,要加強互聯網、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林果產品貯藏保鮮技術和物流體系建設,使四地州農產品可以很好地與市場對接。再次,發展現代農業和“互聯網+農業”,實現農產品規模經營,提高利潤和效率。最后,要轉變廣大農民生產理念,減少化肥農藥等的使用,發展生態有機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效益。
(3)引導資本流入支持貧困地區發展。南疆四地州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資金匱乏的問題。首先政府應該制定優惠政策,加強對南疆四地州扶貧信貸資金的支持。其次對于在當地投資建廠的企業,要加大優惠力度,進而吸引大量資金進入。尤其是對于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產業發展項目和能夠促進就業的龍頭企業特別是從事畜牧業、林果業的龍頭企業的發展,要給予政策照顧。優先吸納南疆四地州勞動力轉移就業。
(4)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繼續引進優質的師資力量,提高南疆四地州的教育質量,尤其是普通話教育和知識文化水平,同時加大對于當地居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從而使其具備外出就業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生態道德教育,提高民眾保護生態的意識,引導他們形成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產、生活方式。只有貧困地區居民的文化素質提高時,才能真正擺脫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