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星,黃睿
(1.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內江 641000;2.重慶合川區美術館,重慶 400000)
夏布又被稱為苧麻布,是由純苧麻纖維經手工編織而成的一種平紋織布,其織造技藝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夏布在人們的生活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美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傳統的手工夏布已不能滿足現代設計的需求。對夏布材料質感和肌理進行探索,以不同的面料再造方法賦予夏布新的生命。這不僅利于夏布手工織造工藝的傳承和保護而且對夏布產業發展有積極的意義。
1.1 夏布面料特性。夏布是以苧麻纖維為原料手工編織而成的一種傳統平紋織布.苧麻纖維中間有溝狀空腔、管壁多孔隙,這種獨有結構具備了優越的透氣性和傳熱性,吸水多而散濕快等特性[1]。這在機械化大生產的今天,非常符合人們追求綠色、健康、舒適的消費理念,所以人們對天然纖維材料的訴求以及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使夏布在近些年煥發了新的生機。
1.2 夏布織造工藝。夏布的形成要經過打麻、手工績紗、土機織布三大步驟。而打麻又分為打、剝、洗、熏、刮等五道工序;手工績紗分為撕片、卷縷、捻紗、繞紗(包括挽麻團和麻芋子)等四道工序;土機織布分為牽線、穿扣、刷漿、織布等四道工序;根據需要,有的還要進行漂洗、整形及印染等[2]。因為工藝復雜且基本要靠手工完成,所以夏布的織造基本都是最簡單的平紋織造方法。
1.3 夏布產業概況。中國作為全球夏布的主要生產國,對于夏布坯布出口是夏布產業的主要產業模式。但隨人們精神需求的不斷提高,夏布產業已逐漸向家文創產品、家居用品和手工藝品方面發展,這都大大提高夏布的使用價值,促進夏布產業發展。但根據調查發現由于夏布面料品類的單一性造成了夏布產品同質化、產品缺乏創意等問題,從而引起夏布產業的低端性發展。所以要想改變夏布產業的現狀,必須對夏布面料本身進行二次開發,豐富夏布面料品種為夏布產品開發提供創意靈感。
面料再造是設計師將現有纖維材料的基礎上,對面料進行添加設計、結構再造設計及綜合處理等特殊工藝手法加工,使面料富有新意,達到新的視覺和肌理效果[3]。夏布面料再造是為提升夏布產品的藝術價值,根據夏布面料的特殊性,在不破壞夏布手工編制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肌理和結構的基礎上,使其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視覺美感。面料再造的方法較多,以下是根據夏布面料特性對夏布面料再造方法的探討。
2.1 疊加設計法。夏布面料疊加設計方法是指夏布面料與本身或其他材質的面料之間,相互疊加后在造型上、色彩上、肌理上的形成對比關系。其主要裝飾手法包括補花、造花、立體花邊等。疊加設計方法可以塑造夏布面料的立體效果,將不同質感的面料經過重重疊加與夏布面料相互映襯、相互滲透,形成虛實相間的立體空間,營造出夏布面料的立體造型,塑造具有強烈個性色彩和視覺沖擊力的夏布面料外觀形態。
2.2 拼布設計法。拼布設計方法是指有意識地利用不同面料的不同光澤和肌理進行拼接,或將不同色彩、不同質感、不同大小的面料進行巧妙拼綴,使面料之間形成拼、縫、透、罩等多種關系,從而展現出新的藝術效果[4]。在夏布拼布設計方法中,根據設計需求將不同色彩、圖案、規格的夏布經過拼接,或者將夏布與不同材質的面料巧妙拼接,形成獨特的夏布拼布藝術風格,從而展現出夏布面料再造新的藝術效果。
2.3 刺繡設計法。夏布面料造型設計中的刺繡設計方法,是以夏布為繡底運用不同的刺繡工藝與針法,改變夏布本身的肌理效果。常用刺繡工藝有馬尾繡、辮繡、打籽繡、盤金繡等,而針法包括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平金、戳紗等幾十種。夏布本身材質粗糙,許多刺繡工藝與夏布天然的肌理不能相融合,所以選用合適的工藝和針法才能恰當地表現夏布的質感,增強面料的表現力。根據實驗論證馬尾繡、辮繡、打籽繡等具有強烈的浮雕感的刺繡方法與夏布的肌理感可以很好地融合。所繡出的夏布呈現出粗獷飽滿、厚實立體、裝飾性強的再造效果,可以很好的運用在夏布產品設計中。
2.4 結構再造設計法。夏布結構再造方法也就是面料的重塑造型設計,是通過打褶、折疊、扎結、堆積、扎花、燙壓等方法,在不破壞面料基本內在結構的同時改變面料原有的形態特征,旨在將平面的面料向立體造型過渡,在外觀上給人以有別于“原型”的藝術感受[5]。面料二次設計中除了運用添加的方式,結構變形處理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技法。
除以上面料再造的手法外夏布面料再造方法還有扎染、蠟染、鏤空、絲網印等手法。而通過對夏布面料造型設計方法的分析,總結出了不同面料再造方法呈現的夏布有不同的藝術效果;疊加設計方法增強了夏布產品造型的層次感;拼布設計方法使夏布有了韻律感;刺繡設計方法使夏布面料呈現出半浮雕或立體的藝術效果。只要將再造方法運用得當就可以使夏布產品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從而更好地推動夏布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