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穎,吳晶
(四川大學,四川成都610065)
幾何元素對于現代服裝設計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其深厚的文化價值,或繁或簡的幾何元素之中蘊含著各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比如中國的傳統紋樣,傳統紋樣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很重要的載體,始終伴隨著我們的生活,代表了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不論哪一種紋樣都離不開幾何元素,這些飽含了相應歷史時期特有審美的傳統紋樣在幾何元素的支持下變得熠熠生輝。
從古至今,人們的著裝都或多或少的受幾何元素的影響,因為它簡潔,又具很強的裝飾性。不論何時何地,不論哪類人,都會讓幾何元素代表自己發出聲音。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服裝風格越來越多樣,于是簡約的設計風格開始復蘇,運用幾何元素設計的服裝再一次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使幾何元素在服裝設計中得到更好的應用,是當下設計師在探索的方向。本文通過歸納幾何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現有的應用,總結幾何元素的特點,發現其價值點,希望能夠找到讓其更好地繼承與發展的途徑。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是想要通過了解幾何元素在設計領域中的歷史發展、價值所在,以及分析服裝大師對幾何的運用和設計思維,探討怎樣讓幾何元素在服裝設計中得到更加淋漓盡致的發揮和表現,總結出一些適用于幾何元素服裝的新的思路,找到一些合理的切入點,為當下的服裝設計提供一些創新理念。
服裝設計師對于幾何元素的應用并不拘泥于一種設計形式,可以是多種形式同時作用,只是著重于哪一種而已。但很多時候,整體大于部分的總和,也就是說每一種設計形式只有共同出現在一個畫面中,有主有次,又互相協調的時候,才能達到超乎想象的效果。
隨著發展,幾何元素在服裝造型中的應用不再僅僅只是把幾何元素立體化的設計,不再只是簡單意義上的“建筑風”,它與多種設計形式相結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有了更多的性格。
維果羅夫,稱得上是服裝設計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師之一了。他們的創意在服裝中一覽無余,每一個系列對于兩位設計師來說就是一場自我實踐。古典主義是他們的起始,卻又總是在不停的加入新趣味。品牌從1992年成立以來,兩位設計師一直堅持藝術和商業同時存在。品牌2015年秋冬系列,設計師就告訴觀眾:服裝也是藝術。模特穿著一件件畫框支撐的裙子,棱角分明的畫框,像是一層又一層的浪花,詩意盎然。轉眼,模特身上褪下的裙子在設計師的巧手下又被折成了畫掛在墻上。兩位設計師對幾何元素的應用和把握恰到好處,同時又給欣賞者更多遐想的空間。
候塞因·卡拉揚(Hussein Chalayan)和很多設計師不同,他的設計并不來源于街頭、歷史或神話傳說,而是描繪出一種未來的意象和對未來的思考,他用他的設計傳達一種人類文明前進的可能性,自由的在宇宙間穿行、暢想和訴說。
近些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未來主義風格服裝,而卡拉揚應該算是這之中最出類拔萃的一朵奇葩。在其2000年的秋冬系列“After words”中,木質咖啡桌可以變魔術一般成為裙子,家具和服裝合二為一。卡拉揚其實是想通過這一系列為無家可歸的人找尋出路。出生在動蕩的國家,為了尋求安定,卡拉揚從小就被父母帶到英國。雖然遠離動蕩,心靈上卻是無家可歸的。由于從小的經歷,卡拉揚對于這種境況頗有感觸,人們迫不得已躲到家里,收拾一切準備離開。從某種方面來講,這就是設計師想要呈現的畫面,只是用了詩意的表達。
在圖案中的應用,不再只是單一的在面料上進行幾何元素的創作設計,可以是和量型、立體型等設計形式的結合,不僅僅只停留在平面上,比如平面上的圓形與立體的球型相結合,每一個個體間獨立又相互呼應。
英國設計師加勒斯·普的T臺秀簡直就是一場又一場的行為藝術:科幻片、戰爭片、驚悚片等輪番上演,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讓人們進行思考或者為進度變得緩慢的時尚界做出一點變化。加勒斯·普的設計理念充滿了象征和隱喻,各種設計形式混合出現在他的作品當中,使得處處充滿了矛盾與對立,是一種豐富的視覺享受。設計師2009年的春夏系列,運用圖案型、量型與立體型幾種設計形式創作的黑白幾何服裝,條狀面料的組合是整場秀中最有看點的部分,層疊的衣片組合、以及黑白色彩的對比給人極其前衛的感覺。一塊一塊白色的長條衣片疊在一起,露出下面若隱若現的黑色,如此分明、如此鏗鏘有力。
上面羅列的設計師們的作品有的復雜、有的簡單,都極富創意。設計師為了展現極具特色的服飾造型,這其間創作理念對服裝設計的影響不容小覷。系列服裝背后的設計思路,外人幾乎很難做到完全掌握,但我們在分析研究一系列服裝后,一定能從幾何元素等方面找到突破口,尋找這些華服背后的意義。為我們提供一些思路、靈感,逐漸找到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以及如何表達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