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炯芳
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給城市規劃設計加大了考驗力度。城市建筑作為城市面貌形象的重要特征,其規劃設計與城市的整體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由于城市建筑中出現個性鮮明的建筑物,對城市規劃設計造成了嚴重影響。經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城市經濟能否穩健、快速發展和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能否協調發展都是有直接關系的。
城市規劃是指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目標,致力于統籌兼顧好城市土地及空間布局與城市發展規模及方向之間的關系,它不僅有利于發揮城市整體優化功能,還有利于科學的規范與引導城市建設,進而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進步。所謂的建筑設計是針對裝飾色調、立面形式與建筑平面布置來進一步使得建筑物能多功能使用并贏得良好的社會綜合效益,它更是形象邏輯思維與科學藝術相緊密結合的創造性工作,同時還要營造出一種文化價值,推動我國城市化進程向前快速發展,不斷改善并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與質量,當前我國城市規劃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也逐步傾向于以價值理性為導向,因此對城市規劃中建筑設計科學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1]。
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二者之間的關系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二者是連續性的關系,城市設計是在城市規劃的前提基礎下實現對建筑選型與色彩以及風貌的認知,它們都共同關注城市三維空間形態,注重塑性的藝術與人為的感知,對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②二者是面與點的關系,建筑設計是建立在城市規劃的基礎上而實現建筑物的構造與材料做法、空間組合尺寸以及工程技術,城市規劃設計是一門在逐步完善與發展的綜合性學科。③二者是相輔相成與緊密結合的關系,城市規劃在涉及市政設施與用地布局時更囊括了對城市空間特征塑造的分析,城市設計是以一種宏觀與微觀的角度來推動建筑設計的科學性發展進步[2]。
①沒有對城市規劃進行科學準確的定位,對城市規劃理論的探索還沒有完全擺脫實用與經驗的道路,不應該盲目的擴大空間環境,沒有嚴格遵循“改革創新,優化升級”的原則進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致使城市規劃在整體上欠缺科學性與嚴肅性。②相關從事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也嚴重不達標,缺少系統化的培訓教育,對一些基礎性的常識問題都不熟悉,工作態度玩忽職守且渙散不負責,這都非常不利于促進城市規劃中的建筑設計發展。
一方面,最為典型直觀的表現就是不少的城市規劃脫離了城市環境這個大的氛圍,沒有很自然的銜接好建筑群的整體形象與動態靈活的解決各類建筑的聯系,建筑應該提供給人生活氣息,城市規劃中的建筑設計應該更加注重周圍環境的協調。另一方面,當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的定位不準確且嚴重缺乏地方特色,過度盲目的建設中心商務區與高層建筑,對于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筑風格卻棄而不用,使得設計出來的建筑給人一種華而不實與矯揉造作的不良感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應該破壞民族傳統的平衡感[3]。
①必須要深刻意識到城市規劃中的建筑設計歸根到底是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的,城市的主體與核心都是人,人不僅是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主體與參與者,還是解決相關問題的關鍵所在。②所謂的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就是對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中出現的矛盾進行及時的解決,任何工作都務必要通過城市建設的相關主管部門來執行與控制,不斷致力于提高城市規劃的總體水平,對于存在的任何缺陷要進行及時的認真分析與歸納總結。
城市規劃中的建筑設計科學性要從維護公眾利益的需要出發,可以使得規劃設計機構在編制階段充分利用信息媒體與走訪的形式擴大公眾的參與范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共同實現區域與城市的管制就要統籌兼顧好自然、人與城市的和諧統一,強調廣大人民群眾對城市規劃編輯管理過程的參與。此外,還應該提高建筑的適用性與整體質量,不斷提升標準化與工業化的水平,能針對工程質量中的薄弱環節來嚴格把關勘察設計、構配件建設與新機具使用狀況,嚴格監督問責機制與完善建筑檢查驗收程序。
城市在規劃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對應的監督管理機制對其進行保障作用;規章管理制度和監督管理機制能夠對城市規劃的設計及相關人員的工作進度和質量進行督促。經過相關部門負責人員對城市規劃設計方面和建筑設計方面的監督管理,能夠有效確保城市建設的經濟發展。另外,需結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讓城市規劃設計和建設設計同時融入法律因素,讓其緊密聯合有法可依,最終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城市規劃設計應科學化、合理性的引導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的設計階段,主要針對城市的地理特點及周邊環境展開分析調研工作,深入分析城市規劃設計的阻礙因素,且對城市的未來發展方向及建設規模等進行詳細分析研究,在進行規劃方案時應該采取當前先進的科學理論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因而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城市的規劃設計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城市的環境、經濟以及文化背景,不斷引進新的設計方法和理念,同時還要結合建筑設計,做到和諧統一,從而設計出更加符合人們生活的城市,促進城市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