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楊濤
沈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遼寧 沈陽 110004
2017年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時提出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沈陽積極落實國家有關城鎮及鄉村振興的發展政策要求,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發展。新民市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作為沈陽西部中心副城,近年緊緊抓住沈阜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契機,作為新民重要鄉鎮之一,在以上發展政策背景下,大民屯依托自身優勢稟賦,積極落實推進城鎮全域的產業、空間、生態建設,逐步實現新型城鎮化樣板鎮與鄉村振興的發展目標[1]。
大民屯鎮位于新民市轄區東南部,沈陽城區西側、地處102國道與107省道交匯處,距離沈陽主城區約30公里。鎮域行政區劃面積113.7平方公里[2]。
大民屯鎮是全國重點鎮、中國蔬菜之鄉、中國商業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是以蔬菜生產、蔬菜加工為主的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我國北方 “菜籃子”項目生產基地。
從2015年全域的農民收入比例構成看大民屯鎮定產業構成情況,其中農業占總量的78%,占主導地位。其次是服務業,占總量的6%。再次,牧業、運輸業,分別占總收入的8%和4%。工業、建筑業僅占總量的2%。從產值與收入數據看,蔬菜種植農業是大民屯鎮的優勢主導產業。大民屯蔬菜總產量已達100萬噸,蔬菜銷售收入實現15億元,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2013年大民屯蔬菜產量占新民的1/4,占沈陽的1/10。
大民屯鎮具備發展特色農業的資源優勢,但是由于基礎薄弱、生產要素不足等問題,資源優勢遠未轉化為經濟優勢。因此,發展特色農業需要在政府引導下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實施龍頭企業帶動下的專業化、集群化、市場化運作。對于設施農業產業來說,應針對設施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整合產業鏈,進一步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3]。
一帶(遼河生態旅游帶)、一軸(沈阜現代農業發展軸)、一核(鎮區生產與服務核)、兩園(綠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現代農業商貿物流園)、四基地的總體產業格局。
“一帶”:依托遼河生態資源優勢,打造遼河生態觀光農業旅游發展帶。
“一軸”:沿G102串接的城鎮產業發展軸形成沈西現代農業發展軸。
“一核”:以鎮區為空間載體形成鎮域內的現代都市農業經濟區核心。
“兩園”:在鎮區東西兩側集中布局綠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現代農業商貿物流園。
“四基地”:精品水稻種植基地、現代農業產學研孵化基地、蔬菜出口加工種植基地、綜合設施農業示范基地。依托大民屯鎮形成設施農業加工產業集群,形成上下游產業鏈。
依托龍頭企業、合作社以及骨干果農,加大冷風庫、氣調庫的建設力度,支持貯藏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實現自貯自銷,提高蔬菜蔬菜的清洗、分揀、上蠟、包裝、運輸等處理能力,逐步實現龍頭企業帶動下的“種植—采摘—處理—精深加工—運輸—市場”一體化的經營管理體系。提高農產品的產業化水平,需要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分工為手段、以服務為保障”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一體化的蔬菜產業組織體系。進一步推廣和鞏固“公司+ 農戶”、“公司+合作經濟組織+ 農戶”等生產模式[4]。
設施農業是旅游產業,產品的品牌和知名度對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要突出地域特色,在“特、新、優”等方面做好文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使游客每到一處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著力挖掘當地自然、生態、人文、民俗風情的資源,豐富觀光農業的內涵,把農事活動和民間文化活動、健身娛樂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進行開發,讓游客親自參與、親身體驗,增強互動性和趣味性,打造地方特色知名品牌。同時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互聯網+)、報紙等大眾媒體,廣泛開展宣傳推介,精心進行形象設計和包裝,利用各種節慶活動,加大宣傳促銷力度,擴大影響力,提高知名度。
應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著力加強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加大道路、交通、餐廳、旅館、通訊、廁所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變臟、亂、差的狀況和形象,改善農業旅游環境;加強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養,教育引導群眾逐步養成語言文明、行為得體、禮貌待客的良好生活習慣[5]。
大民屯鎮建設規劃實踐,完善村民居住環境、公共設施及服務設施;完善道路、給水、排水、污水處理、通訊等市政公用設施。結合大民屯鎮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創新科技為農業產業的根本發展動力,從發展現代物流、規模經營、電子商務、農業信息化、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工程,到信息服務進村入戶,再到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發展農業互聯網是今后現代農業產業化創新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