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科,魏建和,陳士林,孫曉波,馬雙成,張伯禮**
(1.天津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 天津 301617;2.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3.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北京 100700;4.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北京 100050)
中藥產業是以中藥材為基礎的資源性產業,而中藥材也是中醫藥產業的物質基礎。目前,我國常用中藥材600多種,其中300多種已實現人工種養,種植面積達到3300多萬畝,初步形成了四大懷藥、浙八味、川藥、關藥、秦藥等一批產品質量好、美譽度高的道地藥材優勢產區,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品種種類最多、生產體系最完整的中藥材生產大國。然而,我國中藥材產業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諸如部分野生藥材趨于萎縮枯竭,家種藥材產量、價格的大起大落,盲目引種和不規范的生產、采收、儲存、流通導致的諸多質量問題等。
2013年,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Green Peace)抽檢國內多家品牌藥店的多種常用中藥材,超過7成被檢測出含有多種農藥殘留,甚至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歸類為高毒或劇毒農藥,禁止在中藥材上使用的品種,如甲拌磷、克百威、滅線磷等,部分樣品農藥殘留超標數十甚至數百倍[1]。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抽查也有相當比例的中藥材含有劇毒或限制性農藥,部分藥材的限制性農藥超標竟高達600倍!農藥殘留進入體內可導致肝腎損傷、癌癥、胎兒畸形、不孕不育甚至死亡[2-3]。
市場經濟和藥材需求量的增長導致質量問題凸顯,然而,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理念的深入,公眾對中藥質量的要求日益增長,中藥材品質的提升逐漸成為行業需求。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保健品、藥妝等產品質量,均需要高質量的中藥材作為保障。
中藥材無序生產導致藥材農殘及重金屬超標、品質下降,制約了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中藥材質量問題受到了政府、企業及學界的普遍關注,通過不斷完善中藥產業鏈進而提升中藥材品質?!秶鴦赵宏P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2】28號)中提到要促進“中藥材規范種植等產業化”。2014年,工信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0個部委局聯合制定了《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4-2020年)》,該《規劃》指出要實施野生資源保護工程、優質藥材生產工程、中藥材技術創新工程、中藥材生產組織創新工程。從2002年開始,我國推行《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2018年公開征求《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意見,該規范對生產基地、種子種苗、種植管理、采收加工等內容進行規定。2018年底,農業農村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明確提出要推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全面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這些均體現了我國對中藥材質量提升的需求,是中藥農業開始逐步走向規范化、規?;臉酥尽?/p>
GAP的推行,體現了中藥材規范化、規?;a的現代理念,已為業界與社會普遍接受。2014年,全國已有53家達到GAP要求的中藥農業企業,2016年達到195家,同時,眾多企業也正在按照GAP的要求進行規劃與建設,但其占中藥農業比重還很小,規模也少有萬畝以上,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推進中藥材基地規范化建設。
當前,國內行業內對中藥材規范化建設不斷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在松散的農戶種藥模式以及集市流通的大背景下,各種有組織的經營管理模式逐漸顯現,如大型中藥工業企業自建藥材基地,公司加農戶模式,公司加合作社模式,定制藥園模式,中藥材莊園管理模式等等。這些模式造就了一批優質中藥材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組織化、規范化基地建設的基礎,提高了藥材質量,推進了我國中藥農業現代化,但大多局限于特定環境,難以復制和推廣,而且缺乏信息交流,造成供需銜接困難,重復建設現象嚴重。
為了在已有基礎上加速推進基礎較好、有前景的中藥農業企業的現代化發展;為了加強新型中藥農業企業建設實踐的交流探討和經驗總結;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提高現代道地藥材基地企業的集中化、集約化和建設效率、效益,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與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任德權教授于2013年初共同倡議,聯合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知名品牌中藥企業共同發起組建了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肮步ü蚕怼?,即是農業企業共同建設基地,工業企業通過下訂單、定制藥園等形式共同分享基地資源。通過聯盟,形成中藥材品質提升共識和標準規范并向全國推廣,推動我國中藥材產業升級。
本著打造中藥材行業良性小氣候,逐漸擴大規模,進而影響整個行業的戰略目標,聯盟始終嚴格把守入盟關,通過推薦,并經行業專家的嚴格篩選,只吸納有一定基礎,規范化、規?;N植比較好的中藥企業加入聯盟,從而保證盟員單位提供的藥材質量。
聯盟創造性的提出“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企業間充分交流,做到基地共建,成果共享,為解決當前行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組織模式。通過技術團隊和專家體系建立中藥材核心種質圃庫和優良品種選育平臺,突破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關鍵技術,建立優質藥材病蟲害基因檢測技術及抗性品種選育-土壤改良-綠肥回田-菌劑調控-化學防治的中藥材病蟲害綜合防治體系,減少化學農藥用量,解決優質藥材生產病蟲害過程防控難題。開發中藥材全球產地適宜性分析系統,完成中藥基原物種產地生態適宜性分析和常用大宗中藥材無公害生產操作規程,建立品牌標準等。在“中國藥材品質升級無公害行動計劃北京共識”中提出如下倡議:推動優質藥材生產工程,實現中藥材無公害栽培生產,呼吁有限度地使用國家推薦性標準的化肥和農藥,藥材質量達到藥典標準及無公害質量標準;加大培育抗逆新品種為無公害中藥材生產提供源頭保障,基于道地產區生態適宜性分析的生產區劃實現中藥材的精細選址,依據中藥材病蟲害綜合防治體系和生產標準規程減少農藥及化肥使用量,推動藥材生產進入無公害時代。
聯盟成立之初,籌備組在發起單位的支持下,匯集了發起企業已有的資源基地、工信部和科技部支持的基地項目、藥監局GAP論證基地以及專家推薦的藥材基地,共計200余個。再此基礎上,籌備組經過現場摸底、座談了解,結合企業自身愿望,篩選出符合要求的28家單位。隨著聯盟影響力不斷擴大,申請加入聯盟的企業不斷增多,經過嚴格篩選,至2018年,聯盟已有70家盟員單位,通過GAP認證的基地有56家。目前,符合聯盟要求并向行業推薦的組織化、規范化、規?;^好的基地總面積共143.7萬畝,涉及63種藥材,99個規?;?,,其中萬畝以上規模的基地29個,有的基地已經建立了藥材生產全過程可追溯體系,其中通過土地轉移集中實現莊園式管理的有21個,部分基地建設實現了藥材產地GMP飲片加工。
聯盟是一個經濟與科技合作的平臺,其宗旨是以各成員單位的中藥材道地資源發展需求與各方共同利益為基礎,以引導推進道地品種規范化、規?;F代中藥農業企業的建設為重要內容,努力拓展中藥農業與中藥工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探索建立產需結合銜接下的藥材質量、產量、價格可控的現代中藥農業生產新組織體系。為中藥產業可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服務13億人民、服務人類,提供優質可持續中藥材資源。
聯盟由任德權先生擔任主席,張伯禮院士擔任聯盟專家委員會主席,并設立聯盟執行主席,由每年聯盟交流大會的承辦單位負責人擔任。聯盟秘書處設在天津中醫藥大學,下設辦公室(司庫)與業務部,其中,業務部設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聯盟設立了6個專委會:中藥材植保專業合作委員會、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專業委員會、中藥農業企業專業委員會、采購經理專業委員會、醫院藥房主任專業委員會、國醫堂管專業委員會。工作內容涉及中藥材全產業鏈,涵蓋中藥材產業的供需雙方及相關支持領域,如選種育種、規范化種植、加工、醫院采購、企業采購等。
為了對全國各地中藥材基地及相關企業狀況充分了解,獲得真實數據,聯盟還在全國各省市建立聯絡站,目前已經在黑龍江、山西、內蒙古、湖北等十幾個省市建立了聯絡站。
針對具體疑難問題,聯盟還成立了專題工作組,如黃曲霉素工作組,植物生長調節劑工作組等。
聯盟主要任務分別包括以下幾方面:(1)聯手中藥工業骨干企業、中藥材科研機構及專家與致力于道地藥材規范化、規?;a的中藥農業企業加盟合作,共同推進全國道地藥材資源基地的建設。(2)引導中藥工業骨干企業將聯盟成員單位已有一定基礎的道地藥材基地企業,作為原材料資源依托基地,共建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建設,提高資源基地企業規模化、組織化、集約化水平。(3)幫助中藥注射劑重點企業和品牌中成藥企業建立符合GAP要求的中藥材基地。(4)組織以中藥材種類為中心的資源基地專家技術評估與指導體系,組建涉及育種、栽培、植保、采收、儲存及質量標準等方面的各級專家隊伍并形成網絡,為聯盟成員中藥農業基地企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服務。(5)組織各種中藥材的工農對接、農科交流活動,推進道地品牌中藥材農業企業建設。(6)開展有利于優質道地藥材與優質中成藥協調發展、有利于中藥農業現代化的政策研究,建立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平臺。(7)幫助具有一定規范化種植基礎,但尚未進行GAP備案的企業備案;幫助已通過GAP認證的企業繼續保持并提高規范化種植水平,并按照現行規定進行GAP備案。(8)開展中藥農業經濟與中藥農業企業運營管理模式的研究,交流從中藥材野生資源管理、野生資源人工撫育、到規?;幏痘N植養殖等不同形式的藥材基地建設與組織運行經驗,探討企業體制機制創新與改革,達到推進中藥農業組織化、規范化、現代化的目的。
聯盟每年召開1次交流大會,至今已成功召開6次(見表1)。交流大會既是農業和工業的對接,也是農業和科技的對接;會議內容包括技術交流、信息交流、市場行情分析;交流的形式分為論壇對接和展示對接。聯盟歷屆活動受到了國家工信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科技部、商務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同時與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資源學分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藥用植物保育委員會等社會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

表1 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歷次大會概要表
6年來,聯盟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以及管理部門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在行業內產生了積極影響,促進了我國中藥材質量的提升。
聯盟首次提出“三無一全”的概念,即“無硫加工、無黃曲霉素污染、無公害,全過程可追溯”的中藥材質量要求。針對中藥材黃曲霉素污染的問題,聯盟開展中藥材梳理工作,共篩選出27個重點品種,其中包括《藥典》收載的19個品種。聯盟工作組通過調研分析,發現在采收、運輸、倉儲、炮制等環節對溫度、濕度的控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目前已有部分品種的黃曲霉毒素污染問題得到了解決。聯盟注重加強中藥材可追溯體系的建設,園禾方圓、奧科美等一批單位都建立了自己的可追溯體系,并率先在聯盟內進行了推廣。
2018年,由聯盟農委會牽頭,與聯盟專家委員會、植保專業合作委員會、規范化生產專委會、采購經理專委會以及各聯絡站合作,經過基地企業自薦和推薦,資料審核,現場匯報等層層篩選,最終評選出20家“三無一全”品牌基地企業。企業名單在第六屆聯盟交流大會上向行業公布,產生了熱烈反響。
中藥材質量的提升需要科技的支撐,在中藥材規范化的科技推廣方面,聯盟組織了各項專題研究;聯盟專家通過對影響藥材質量產地環境選址、優良種質培育、病蟲害綜合防治、合理施肥等關鍵環節進行研究,制定了優質藥材的生產技術體系,進而保障藥材品質[4-5]。立足中藥材屬性,借鑒我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建立了無公害中藥材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同時運用“藥用植物全球產地生態適宜性區劃信息系統”(GMPGIS),以藥材野生分布區、道地產區及主產區樣點的氣候和土壤因子信息為依據,對栽培選地進行科學預測,為優質藥材產地選址提供依據[6]。依據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及GMPGIS,為人參、三七、西洋參、山茱萸、獨活、銀杏等優質藥材生產提供合理選址范圍[7-10]。
中藥材種類繁多,研究基礎薄弱,應通過加強中藥材組學研究為其新品種優質基因篩選提供依據,加快新品種的選育。目前基于本草基因組學輔助中藥材優質新品種選育的策略,通過基因標記篩選結合中藥材高產、優質、抗逆等目標性狀,有效縮短中藥材選育周期[11]。如三七抗病新品種—苗鄉抗七1號有效降低根腐病的發病率[12],紫蘇新品種—中研肥蘇1號具有高產高抗的特性[13]。優質新品種的選育及推廣具有良好的社會及生態效益。
針對生產過程中高毒及高殘留農藥濫用等問題,結合中藥材病蟲害防治策略,通過土壤改良、加強種子種苗檢疫、注重種植過程中綠色防控技術、加強倉儲及運輸等環節進行病蟲害防治[14]。病害防治過程中通過“以菌治菌”、“以菌抗病”等技術對桔梗、人參等進行病害防控[15,16]?;谵r業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綜合技術應用于紅花、黨參等中藥材生產中,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保障優質藥材的品質[17,18]。
栽培過程中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導致一系列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優質中藥材合理施肥原則應遵循有機肥為主,輔以其它肥料使用,養分最大效率及無害化原則;優質中藥材施肥方法應根據藥用植物營養生理特點、吸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效應,確定肥料的適宜用量和比例及相應的施肥技術[19]。依據羅漢果、黃連、三七、竹節參等生育期及需肥規律,建立其基肥、追肥等施用方法及劑量[20-23]。構建優質中藥材栽培技術體系,助力藥材品質及產業升級。
此外,聯盟還針對人參、甘草、黃芪、防風、半夏、紅花、茯苓等具體品種組織專題活動,向中藥工業企業推薦優質藥材,并向中藥材種植企業展示在規范化、規模化、機械化方面開展較好的示范企業;立項研究中藥優質優價政策;針對中藥材飲片質量問題,組織藥材采購經理與質量檢驗人員就難以達到藥典標準的藥品進行研究分析,并與藥典委員會溝通。
聯盟已經組織編寫了《無公害中藥材生產技術規范》;在貴州道真等32個貧困縣開展了優質中藥材種植規劃,僅優質三七栽培每年解決20萬人次的農民就業,帶動3500戶農民脫貧致富,形成產業扶貧工程的典型示范。形成以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為主體的平臺推廣體系。發布三七、人參藥材及飲片的無公害質量標準,建立中藥中鉛、鎘、砷、汞、銅檢測法,收入《中國藥典》,并對藥典中金銀花、黃芪、甘草、丹參等品種規定限量要求,為優質藥材實現安全有效穩定和可控提供保障。建立了瀕危藥材繁育國家工程實驗室平臺,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了無公害藥材生產與三農經濟轉型的有機結合,該生產技術體系的應用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顯著。
行業的進步需要社會共同努力,良好的組織模式能夠集中優勢力量,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齊心協力,共同打造良好的中藥行業大環境。
聯盟主席任德權和專家委員會主席張伯禮院士于2012年首次提出“共建共享”的理念,并付諸實踐,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共建共享是目前提高中藥材質量,促進基地企業規范化、規?;^好的組織模式。
努力把中藥工業企業骨干企業的中藥材資源需求,聚集到目前規范化、規模化、組織化基礎較好、又有發展前景的道地產區藥材生產企業,共建共享現代中藥農業資源基地,是聯盟的核心目標。通過聚焦優質、優勢中藥農業基地企業,探索建立共建共享戰略合作伙伴新機制,構建新型工農業長期穩定合作共贏的關系。既形成中藥工業企業的供應穩定、質量穩定、價格穩定,可持續良性發展原料資源基礎,又促進這些中藥農業企業的規?;⒓s化、現代化持續發展,成為中藥農業現代化的領軍企業,成為道地藥材現代品牌企業。
中藥農業現代化是中藥產業現代化的基礎與保障,中藥農業現代化是國家“新四化”中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體制政策發展新形勢下,中藥行業應當以工促農,工農互惠,努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性中藥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希望與全國中藥行業一道,努力推進中藥農業現代化,提高中藥材質量,推動行業健康、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