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麗
編者按:日前,為深入推進全省機構編制系統大討論、大改進活動,全面展現活動開展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進展,山東省機構編制系統開展“解放思想大家談”主題征文活動。省委編辦、各市、縣(市、區)編辦及所屬單位工作人員積極參與、踴躍投稿,大家談認識、談問題、談方法、談成效,以思想大解放推動改革管理工作的大提升、大落實。本刊將刊登部分獲獎作品,以饗讀者。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沒有思想的解放,就不會有敢闖敢試的膽氣。從“同一片藍天下,其他省能做到的,我們山東也應該能做到”的“編辦勇氣”到“一馬當先一抓到底一次辦好”的“編辦擔當”,處處體現了全省機構編制系統在思想深處來一場深刻變革的決心和勇氣。思想變革為何變?思想變革又該如何變?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變“行不行”為“如何行”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要“以百姓之心為心”,切身體會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熱播劇《最美的青春》,謳歌了塞罕壩幾代造林人創造的生態奇跡,這奇跡不僅從書本中來,更從幾代造林人的實踐中來。通過到南方對標學習,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他們觀念新、思想活、辦法多,能夠因地制宜、量體裁衣,我們考慮問題側重“行不行”,他們則側重于“如何行”。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作為改革方案的起草者和推動者,我們更應多到基層,多到群眾中“吸收養分”,相信群眾智慧、依靠群眾力量。從“只跑一次”到“零跑腿”再到“一次辦好”,充分體現了利民便民的勇氣,但從暗訪、督查的結果看,“一次辦好”依然任務堅決。因此,在改革方案的起草和醞釀過程中,多到農村、企業、單位等工作一線聽真話、摸真底,了解群眾辦事真正的堵點、難點和痛點,把功夫花在平時,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耳朵豎起來,聽得見群眾呼聲,看得見百姓難處。不要等到督查、暗訪發現問題后,再進行“亡羊補牢”。
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變“如何行”為“如何通”
要有敢于正視問題的勇氣。毛澤東同志指出,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在改革政策落地過程中,有時會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而敢于正視它、面對它、用好它,則會成為我們工作提質增效的強勁動力。比如,在“一次辦好”改革中,我們將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十五個突出問題融入了“十大行動”。前段時間,我們就3天企業注冊登記進行了測試,發現在銀行基本戶申請環節耗費的時間最多。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市里決定將人行和德州現有17家商業銀行網點全部集中到企業開辦專區,為企業注冊登記提供便利。要有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個問題的解決是政策落地的一塊塊基石。近年來,隨著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和農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日益凸顯,對機構編制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從師生比到師生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編制標準在不斷完善;從編辦核編到縣管校聘,管理權限在不斷下放;從校長行政主管到職級制和去行政化,辦學自主權在不斷加強;從傾斜用編進人計劃到建立后備教師補充機制,我們的教師隊伍在不斷壯大。這都是我們勇于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成果,機構編制部門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編制保障。
三、堅持以創新為動力,變“如何通”為“如何順”
“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一方面,世易時移,形勢變化產生新情況、帶來新問題,過去合理的現在不一定合理,過去有效的現在不一定有效。只有保持創新敏感,才能追趕上時代的潮流。另一方面,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需要不斷打破思維定式、更新理念觀念 ,找到那些是“昨日是”的“今日非”,加以改正;預見那些“今日非”的“后日是”,進行引領,做到應勢而動,把握創新規律,不斷走在時代前列。比如,在機構編制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應當打破部門觀念,統籌使用機構編制資源,實行空余編制統一管理。編制不是某個單位或者某個部門的,而是當地黨委政府的執政資源,由各級編委集中統一管理,并依據承擔的工作職責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用編進人由主管部門統一申請,各級編委統一下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有的部門因編制資源過剩,集中大批量進人;有的部門因歷史原因造成超編情況,多年不能新進人員,不能為部門帶來新鮮血液。
“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歷史階段,參與改革、推進改革是我們的無上榮光,面對最難啃的骨頭、最難打的硬仗,我們也必將解放思想、勇于擔當、善于作為,推動思想再解放、作風再轉變、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不斷的向前、向前、再向前!
關鍵詞:三個轉變 思想破冰 行動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