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 石攻關 胡利華 彭巍巍
摘要? ? 根據贛北地區及周邊的物候特征,對當地林下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促進贛北地區林下經濟發展的對策,以期為該地區林下經濟發展和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對策;贛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 F326.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170-02
林下經濟是以林地資源、林下空間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以林下種植、養殖、采集、初級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要形式,開發利用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的復合生產經營活動。贛北地區森林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林下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文對贛北地區林下經濟資源分布和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科學發展的對策,以期為該地區林下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1? ? 贛北地區自然條件和氣候特征
贛北地區是指江西省北部地區,地處東經113°56′~116°54′,北緯28°41′~30°05′。國土總面積1 882 323.9 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 061 939 hm2,占總面積的56.42%。該市轄7個縣、 3個市、3個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即修水縣、武寧縣、永修縣、德安縣、都昌縣、湖口縣和彭澤縣,廬山市、瑞昌市和共青市,柴桑區、濂溪區和潯陽區等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地區地形地貌主要以江南丘陵為主,形成以丘陵、山地、濱湖平原、沿江平原等多元化地形地貌綜合體。贛北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17 ℃,年降雨量1 300~1 600 mm,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無霜期230~270 d,年平均霧日在16 d以下。
2? ? 贛北地區林下經濟現狀
贛北地區植物資源豐富,森林分布廣、面積大,森林面積達892 600 hm2,森林覆蓋率56.3%。贛北地區林下經濟主要是林下的種植業、養殖業和森林旅游休閑服務業,主要產品包括木本糧油、林源藥材、林下菌類、茶葉和森林水果等,涉及森林食品、花卉苗木產業、野生動物馴養、森林旅游與休閑服務業等行業,已在江西省形成了一定的區域特色。
2.1? ? 森林食品基地一枝獨秀
贛北現有2家“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企業,16家省級森林食品基地。森林食品涉及木本糧油、林源藥材、林下菌類、茶葉和森林水果,初級產品有油茶、靈芝、枳殼、鐵皮石斛和楊梅、枇杷、柑橘和茶葉等產品,共計1 885 hm2,示范輻射面積6 377 hm2。江西省僅有的2家“國字號”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企業均在贛北地區,分別是位于武寧縣的江西新光山水開發有限公司和柴桑區的江西仙客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名稱分別為中藥材枳殼和靈芝[1]。九江市榮獲國家級和省級森林食品基地的總數在江西全省均名列前茅,森林食品基地發展前景可觀。
2.2? ? 森林旅游引領風騷
贛北地區有5A景區1家,4A景區16家,3A景區以下20家。該地已建成省級以上森林公園22個,經營總面積達到48 600 hm2。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8個,經營面積為27 867 hm2;省級森林公園14個,經營面積20 733 hm2;有自然保護區42處,面積213 936.6 hm2,占國土面積11.37%,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5處、縣級34處。2017年九江市森林旅游與休閑服務業接待游客2 849.5萬人次,森林旅游業產值首次突破250億元,達到25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2%和21.8%[2]。
2.3? ? 花卉苗木優勢明顯
贛北是江西省著名的苗木之鄉,花卉苗木生產經營歷史悠久。早在20世紀90年代,柴桑區的種子經營就聞名全國。近年來,贛北已培育出香樟、桂花、紅楓、油茶、青錢柳、羅漢松、紅豆杉、茶花、紅葉石楠等60余個特色珍稀花卉苗木品種,預計年產花卉苗木2.5億株,種植10 hm2以上大戶就有300多戶。目前,贛北地區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在環廬山公路、105國道等地擴大花卉苗木種植面積,并建立特色花卉苗木基地[3]。目前,贛北全區域有從事花卉苗木生產的單位和個人逾4 000家,總面積達8 000 hm2,從業人員近30 000人,預計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
2.4? ? 野生動物繁殖后勁較大
近年來,贛北地區充分利用山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的特點,發展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目前,贛北地區主要有東部彭澤的梅花鹿馴養繁殖;中部永修縣鄱陽湖區的雁、鴨類馴養繁殖;西部修水、武寧的野生珍禽繁殖業,瑞昌的藍孔雀養殖,柴桑區的蛇類養殖等,已成為贛北農村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
截至2017年底,贛北地區從事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的企業達87家,馴養動物逾50種、10萬頭(羽),其中觀賞動物白鶴、東方白顴、東北虎、鱷魚、小天鵝、白頸長尾雉、獼猴等30余種;供食用藥用動物梅花鹿、野豬、華南兔、鴻雁、斑嘴鴨、綠頭鴨、各種蛇類10余種,產值超過3 000萬元。
2.5? ? 中藥材和林下菌類發展迅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贛北中藥材種植基地面積已達8 133.3 hm2,有122家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加工和銷售的年產值已突破5億元大關。主要種植枳殼、黃梔子、厚樸、杜仲、黃柏、板藍根、金銀花、靈芝、鐵皮石斛等藥用植物及香菇、木耳等林下菌類的培養。江西仙客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家林業重點企業和江西林業龍頭企業,該公司的主導產品“仙客來靈芝”系列產品在2017年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目前,該公司正在規劃建設集靈芝、食用菌馴化種植、科普科研、生態旅游、健康養生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基地,形成產能30萬t、年產值100億元的江西領先、中國一流的森林食品和保健品產業。
3? ? 贛北地區林下經濟發展對策
3.1? ? 林下種植
充分利用贛北地區優越的地形地貌發展種植業,贛北地區林地資源十分豐富,山地和丘陵所占比重大。據不完全統計,贛北地區可供栽植油茶的荒山荒地面積達3.2萬hm2,其中昌九沿線有1.2萬hm2 [4]。贛北地區中西部的修水縣、武寧縣、永修縣、德安縣和柴桑區、瑞昌市為油茶產業重點發展縣(區),贛北地區中東部的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共青市、廬山市為油茶產業一般發展縣(市),應大力營造高產油茶林。
在贛北環廬山周邊的濂溪區、柴桑區及廬山市,昌九沿線的永修、共青、德安等縣(市)重點發展花卉苗木種植,贛北西部的修水、武寧等地重點發展珍稀、名貴苗木繁殖。將贛北建成優質鄉土樹種、林木種質資源繁育生產區和苗木花卉產業走廊。
根據贛北的土壤、氣候及海拔、濕度等條件,因地制宜引導開展林下種植中藥材[5-6]。在贛北中西部的武寧、修水、永修縣建成1萬hm2的中藥原料基地;在贛北東部的彭澤、湖口縣建成1 000 hm2的黃梔子、板藍根等中藥材的原料加工基地。
在廬山周邊的柴桑區、濂溪區,贛北中西部的武寧、修水、永修縣,東部的都昌、彭澤等縣發展靈芝、香菇、平菇、茶樹菇、竹蓀、木耳等食用菌的林下栽植產業。
3.2? ? 林下養殖
根據贛北地區山、江、湖多的特點,全力打造具有贛北特色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重點發展梅花鹿、大雁、藍孔雀、蛇類等野生動物的馴養繁殖及精深加工業[7-8]。
利用林下森林環境、氣候條件及豐富的闊葉林資源,大力發展養蜂業。重點在修水、武寧、永修、彭澤等地利用林木花卉放養蜜蜂。
3.3? ? 林下采集
在贛北中西部的武寧、永修縣和東部的彭澤縣建成毛竹采集基地2.34萬hm2;贛北西部的瑞昌市淡竹資源豐富,是江西省淡竹的重點產區,面積之大在全國名列前茅,現有淡竹林面積9 940 hm2,擬建成淡竹(小山竹)采集基地3 400 hm2,并開發鮮筍、板筍、煙筍、罐頭筍等系列產品。
茶葉是贛北傳統的林業產業和品牌,重點打造 “廬山云霧”“寧紅”“雙井綠”等贛北知名茶葉品牌,以廬山周邊和修水為重點,輻射周邊縣(區)。
3.4? ? 林下旅游休閑
贛北集名山(廬山)、名江(長江)、名湖(鄱陽湖)于一體,是一座具有2 2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2004年被評為中國魅力城市。贛北境內的廬山,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景點眾多。
充分利用贛北地區豐富的森林景觀和旅游資源,做大做強林下旅游休閑產業。大力發展農家樂、森林人家、森林莊園等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生態康養等產業。
4? ? 結語
贛北地區森林環境和地形條件多樣,物種資源豐富,適宜林下經濟發展的面積較廣、產品較多,具有巨大的經濟開發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在編制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扶持、推廣新技術和提供市場信息等方面要有超前的意識;努力爭取金融機構支持,解決林區群眾發展林下經濟融資難的問題;積極引進和推廣林下經濟發展的優質品種、先進技術;為農戶搭建科技橋梁,建立各種林業專業協會,增強農民發展林下經濟、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9]。
5? ? 參考文獻
[1] 九江摘取森林食品行業2塊“國字號”桂冠[EB/OL].(2017-08-29)[2018-08-20].http://jx.cnr.cn/2011jxfw/xxzx/20170829/t20170829_52-3923914.shtml.
[2] 何深寶,徐紅波.九江森林旅游業產值突破250億元[EB/OL].(2018-02-22)[2018-08-20].http://www.jxnews.com.cn/jxrb/system/2018/02/22/016764979.shtml.
[3] 朱峰,張忠祥,吳月琴.九江市林木種苗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2):217-218.
[4] 朱峰,呂清,胡利華,等.九江市油茶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7):362-364.
[5] 苗雨露,周楊,楊春寧,等.我國林下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建議[J].森林工程,2015,31(5):35-39.
[6] 袁軍,石斌,譚曉風.林下經濟與經濟林產業的發展[J].經濟林研究,2015,33(2):163-166.
[3] 朱培林,房海靈.中國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J].江西林業科技,2014,42(6):35-39.
[7] 陳波,李雄光,李婭.云南省林下經濟主要發展模式探析:基于對云南省典型案例的調查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3,33(6):510-518.
[8] 王宗星,馮博杰,高智慧,等.關于林下經濟發展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3(4):389-393.
[9] 另青艷,何亮,周志翔,等.林下經濟模式及其產業發展對策[J].湖北林業科技,2013(1):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