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科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課程更加系統,內容更加繁雜,抽象性更強。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自己更好的獲取知識,培養自我的學習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日常語文學習過程中,作為學生應該善于總結,善于歸納,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和教學方法,努力在生活和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高中語文 學習習慣 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1
語文學科是一門實用性和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在我們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保證自己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對今后語文課程,乃至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進入高中階段之后,由于學習壓力增加,課程較多,就更需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持續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確保升學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一、養成課上專心聽講的習慣
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如果缺少了一個語文知識當堂掌握的決心,勢必會影響到自己在課堂中的聽課效果。如果在每節課前,都能夠要求自己將課堂上的語文知識當堂掌握,那么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作為一名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和同班學生也進行過很多交流,身邊的很多同學都認為語文內容上課聽不懂沒關系,反正有教材,有課本,課下看看書就行。抱有這種思想聽課,常常感覺到教師講解的內容枯燥乏味,聽不進去,稍微遇到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不耐煩,浪費了課上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復習的負擔。在此我認為,語文課堂上認真聽課,集中注意力聽課作用十分大。注意力集中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心理指向活動,通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能夠使語文知識在大腦中獲得清晰的印刻[1]。在進行課堂學習時,一定要理清思路,將老師講解時所運用的各種思維形式、思維方法,理解清楚,理解透徹。同時還應該多向其他同學學習,學習在課堂上如何更好的思考問題,更好的利用時間解決問題,以便自己能夠在思維能力發展過程中,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領會語文課堂的相關內容。
二、養成課前課后預習的習慣
在初中階段學習過程中,我認為只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課堂下能夠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就能夠提高自己成績,但進入高中階段以后,這種學習方法適用性逐漸變差。由于在課堂前沒有進行有效的預習,課堂學習時聽不懂教師講解的課堂內容,跟不上教學節奏。課下完成作業時疏忽大意,直接抄襲答案,不進行思考。后來在語文教師的幫助下,逐步養成了課前課后預習復習的習慣。在早讀或者課堂教學的前十幾分鐘,對今天所要學習的語文內容進行一次全面的閱讀理解,并標注出自己在文章中不理解的內容,在課堂聽講時認真主動聽講,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習效率大大提升,改變了過去被動學習的局面,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增強了解決問題的獨立性。在預習過程中,我做到了了解教材的大致內容,并將前面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復習總結,找出文章中或本課內容與前面所學知識的聯系,復習舊知識,強化對新知識的理解,并對原有的知識框架作出補充,找出文章中的重點難點。
三、養成課后復習的習慣
課堂教學之后,及時復習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點,能夠進一步加強對相關語文知識內容的理解,防止在新知識學習之后快速遺忘。在每次學習語文新知識之后,我都會對剛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以及語文知識體系逐步完善,溫故知新的次數逐漸減少,這個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間隔很長時間以后仍然能夠說出了文章的出處,作者的時代背景,文章中某些詞的深刻含義。在課后復習過程中應該做到趁熱打鐵,不要在學習新知識很長一段時間后才進行復習,這樣新知識會被快速遺忘,再一次復習就等同于重新學習一次,不利于自己語文能力提升。此外,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點分散,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如果不能養成良好的課后復習習慣,將難以形成完善語文知識體系。通過養成良好的課后復習習慣,能夠確保在復習舊知識時獲得新的收獲,這就是所謂的溫故而知新[2]。這里所指的新知是對新知識的系統化消化,各種知識融會貫通,使得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相互關聯。
四、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課后做作業的主要目是為了檢查課堂上的學習效果,經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一系列過程之后,要想知道自己的語文知識到底有沒有領會,到底有沒有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知識運用是否恰當,是否合理,單憑自我主觀經驗,感受十分不準確。常常表現在真正要弄懂的沒有弄懂,要求記住的沒有全面記憶,需要應用的不會應用。而通過完成課后作業,能夠檢驗上述目標是否完成。完成課后作業是對新知識、過去知識應用的一個過程,只有順利完成作業,才能確保自己的語文知識得到及時的檢驗,同時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3]。例如在進行文言文學習時,同一個文字在不同的語句中會表現出不同的,而解釋文言文詞語意思是高中升學考試的一個側重點,很多學生,包括我在學習過程中都感到難度很大,很多字詞的含義難以區分,如果單憑背誦不能夠將該詞在特定的語句中應用,學習效果大大下降,同時也不利于對詞語意思的記憶理解。通過完成相應的課后作業,能夠將容易混淆的詞語真正區別開來,深化對同一個字詞所表達的不同含義的理解。此外,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有利于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過去語文學習時,一遇到問題過分依賴于教師,就急于尋找教師解決,自己不能夠主動思考,主動解決。而通過教師的指導,加上自己長時間的鍛煉,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習慣之后,在面對一個新的問題時,會主動積極思考,雖然有時問題的解決思路相對較為復雜,但是通過努力,最終能夠將問題解決,弄清楚問題的原因,體會成功的喜悅,逐漸的培養了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自我思維。
總之,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如果自己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對今后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學習產生巨大幫助。而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這就要求在教師幫助的基礎上,通過自身一點一滴的努力,不斷積累,不斷完善,從而掌握高中語文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高族.對哈爾濱中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調查[J].學術交流.2004(12):123-126.
[2]楊頌哲.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版).2010(04):40.
[3]何福敏.淺談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2010(0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