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摘 要】目的:探討肺康復功能鍛煉對重度慢阻肺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研究效果。方法:本文抽查我科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共收治86例重度慢阻肺疾病患者進行研究,其中43例作為常規組進行常規治療護理,43例作為研究組在常規治療護理的同時行肺康復功能鍛煉。結果:研究組6MWD、mMRC、生命質量評分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護理前后兩組肺功能對比無差異(p>0.05)。結論:通過肺康復功能鍛煉,改善了重度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了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值得臨床護理工作者借鑒。
【關鍵詞】肺康復功能鍛煉;重度慢阻肺疾病;臨床護理研究效果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02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簡稱慢阻肺:是以氣流受限為特指,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的一種慢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與死亡率在逐漸上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雖然臨床用藥對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但隨著環境的污染,年齡的老齡化,肺功能逐漸下降,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最終導致呼吸衰竭死亡。自從我科開展肺康復功能鍛煉以來,對重度慢性肺疾病的患者通過為期6個月肺康復功能鍛煉,提高了活動耐力,改善了肺功能,提高了生存質量。鑒于此,本文以86例重度慢阻肺疾病患者作為護理研究對象,對肺康復功能鍛煉的效果進行了探討?,F做如下報道: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86例重度慢阻肺疾病患者收治的時間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進行分組觀察,分為常規、研究兩組,各43例。研究組中男性觀察對象23例,女性觀察對象20例,年齡53-88歲,平均(66.3±8.9)歲;常規組中男性觀察對象24例,女性觀察對象19例,年齡51-89歲,平均(66.9±8.3)歲。兩組資料客觀對比,P值>0.05,無差異統計學意義,可分組研究。
1.2 方法 重度慢阻肺常規組的患者只行常規治療護理,研究組患者則在常規化護理的同時進行肺康復功能鍛煉,如腹式呼吸,縮唇呼吸、抵抗阻力呼吸、呼吸操。具體操作如下:(1)腹式呼吸:患者取臥位或半臥位,左、右手分別放于胸前和腹部,放松胸壁和輔助呼吸機,用較慢的頻率經鼻緩吸氣,經唇緩慢呼氣,吸氣時有意盡力應用膈肌達上腹部膨隆,吸氣時盡力收縮腹肌,如腹肌無力,可在下腹包裹腹帶以輔助用力,呼氣與吸氣的時間為1:2,每日2-3次/分,每次10-20分鐘,(2)縮唇呼吸:患者閉嘴用鼻吸氣,然后縮唇,如口哨狀,緩慢呼氣4-6秒,頻率7-8次/分,每次10-20分鐘,呼氣與吸氣的時間為1:2,做到深吸慢呼。(3)抵抗阻力呼吸:選容積800-1000毫升的氣球,先深吸氣后含住氣球,呼氣時收攏嘴唇,盡量把肺內氣體吹進氣球內,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4)呼吸操鍛煉:在腹式呼吸的基礎上,配以相應的肢體動作,如抬吸低呼,開吸收呼,舉吸放呼等由有專業資質的護士手把手教會患者及家屬肺康復功能鍛煉的方法,并為患者播放視頻及發放呼吸操圖片。(5)肺康復鍛煉注意要點:遵循個體化差異,原則:循序漸進,注意鍛煉強度,必要時給氧療,監測心率、血氧飽和度。定期派有資質的護士家訪、到社區集中指導,了解患者在院外進行肺康復功能鍛煉掌握情況。(6)健康教育:通過為期6個月的肺康復功能鍛煉,定期指導,電話隨訪,詢問患者病情、身體狀況,囑其禁煙戒酒,合理飲食,堅持正確的吸入療法,每人1次/月,總共6次。
1.3 觀察指標 (1)6MWD,即6分鐘步行距離,測驗患者的運動耐力,記錄患者6min內行走的距離,重復2次,取平均值。(2)mMRC,即呼吸困難評分,用改良的mMRC指數評估患者呼吸困難程度。(3)生命質量評分:利用SGRQ圣喬治呼吸問卷測評患者生活質量,總分0-100分,評分越高,其健康情況越差。(4)肺功能測定:用肺功能儀器對患者肺康復鍛煉之后的肺功能情況進行測定,即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和用力呼氣1秒率(FEV1/FVC),嚴格控制肺功能測定質量。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文研究中獲得的數據,用卡方檢驗[n(%)]計數資料差異;用t檢驗()計量資料差異。最后以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6MWD、mMRC、生命質量評分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護理前后兩組肺功能對比無差異(p>0.05)。
3 討論
重度慢阻肺嚴重的威脅人類的健康,對生命質量造成嚴重的威脅。如何改善肺功能,已成為了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針對重度慢阻肺對人類的侵害,通過為期6個月的肺康復功能計劃鍛煉,對患者的呼吸、肺功能以及生命質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探討,發現重度慢阻肺雖然是一個慢性疾病,反復發作,肺部過度充氣,使膈肌、胸廓畸形異常,出現嚴重缺氧紫紺、呼吸困難,肺動脈高壓,肺源性心臟病,使病情不斷加重,肺功能減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但是通過肺康復功能的鍛煉,消除焦慮恐懼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活動耐力,減輕呼吸困難,改善了肺功能,延長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存質量。
本文觀察發現,研究組6MWD、mMRC、生命質量評分均優于常規組(p<0.05)。由此充分證明肺康復運動鍛煉對于重度慢阻肺患者護理計劃的有效性,實效性,提高生活質量,減少了患者就診率,縮短住院時長,加快了床位周轉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護理同仁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韋春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康復鍛煉[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年01期
范廣平;;呼吸肌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期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質量的影晌[J];華西醫學;2009年08期
廖紅;;重癥監護病房長期機械通氣病人撤機前后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9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