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文
【摘 要】目的:對西地那非聯合硫酸鎂應用在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方法:將80例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干預組,各40例。對照組僅予以硫酸鎂治療,干預組同時予以西地那非治療,對患兒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干預組患者氧氣分壓為(83.5±6.1)mmHg、血氧飽和度為(94.3±2.5)%,高于對照組;患者二氧化碳分壓為(20.4±6.4)mmHg,肺動脈壓為(28.8±4.3)mmHg,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均無不良反應發生。結論:西地那非聯合硫酸鎂針對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治療效果更好。
【關鍵詞】西地那非;硫酸鎂;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
【中圖分類號】R2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02
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對其生命安全有著嚴重威脅,呼吸窘迫、肺炎、胎糞吸入等因素均是導致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現階段臨床中針對患兒的治療以呼吸機輔助、糾正酸堿平衡等方式為主,但效果均不理想[1]。本次研究以80例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視為研究對象,對西地那非聯合硫酸鎂應用在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80例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干預組,患兒均為2017年7月-2018年7月間我院治療人員。對照組新生兒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兒胎齡平均(39.6±0.4)周;干預組新生兒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兒胎齡平均(39.7±0.5)周。患兒無顱內出血表現;患兒無先天性畸形;患兒無先天性疾病。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不具備統計學差異,所有患兒家屬均同意參與本次調查。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患兒入院后予以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抗炎處理,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同時予以硫酸鎂治療。根據患兒體重計算藥物劑量,200mg/kg硫酸鎂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50)mg/(kg·h)中靜脈滴注,連續治療5天。
干預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予以西地那非治療,根據患兒體重計算藥物劑量,0.5-2.0mg/kg,間隔6h用藥一次,治療時間為5天。
1.3 觀察指標 對患兒治療后氧氣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以及肺動脈壓進行比較,同時對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調查。
1.4 數據統計 文中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卡方、t為檢驗指標,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相關指標比較
干預組患者氧氣分壓為(83.5±6.1)mmHg、血氧飽和度為(94.3±2.5)%,高于對照組;患者二氧化碳分壓為(20.4±6.4)mmHg,肺動脈壓為(28.8±4.3)mmHg,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下表。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 兩組患兒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3 討論
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藥物保守治療是現階段主要采取的治療方式,硫酸鎂是較為常見的藥物,其能夠促進三磷酸腺苷酸轉化,激活腺苷酶,其中鎂離子能夠改善內皮細胞中前列腺素水平,進而達到降低肺動脈高壓的目的[2-3]。但其在治療期間對肺動脈收縮壓并無顯著影響,且會導致患兒體循環紊亂,誘發低血壓。
西地那非作為肺動脈血管擴張劑能夠激活蛋白激酶G,迅速開放鉀離子通道,擴張肺動脈血管,改善肺動脈收縮壓,同時抑制鈣離子通道,達到治療的效果[4]。兩者聯合使用效果顯著。結果可見,干預組患者氧氣分壓為(83.5±6.1)mmHg、血氧飽和度為(94.3±2.5)%,患兒治療后氧氣分壓和血氧飽和度明顯升高,二氧化碳分壓、氧氣分壓明顯下降,二氧化碳分壓為(20.4±6.4)mmHg,肺動脈壓為(28.8±4.3)mmHg。上述結果證實了西地那非聯合硫酸鎂在本病中的療效更理想,且患兒并無不良反應發生,證明其安全性更高。
總的來說,西地那非聯合硫酸鎂針對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療效理想,應用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畢金娥,馮婧,韓靜.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采用西地那非聯合硫酸鎂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0):39-41+55.
劉玉嬋.西地那非+硫酸鎂聯合呼吸機治療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20):3069-3070.
胡俊彥.觀察西地那非聯合硫酸鎂治療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4):117-118.
周海燕.西地那非聯合硫酸鎂治療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