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萍
【摘 要】目的:探討超聲心動圖對川崎病患兒心臟冠狀動脈變化的評估作用。方法:選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兒25例為觀察組,另選同期健康體檢兒童25例為對象,對兩組對象均采用超聲心動圖(iEELite)檢查,對其心臟冠狀動脈情況予以觀察。結果:觀察組內徑擴張合并心包積液2例,內徑擴張合并內膜增厚3例,內徑擴張6例,冠狀動脈病變2例,對照組未見冠狀動脈病變,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臟射血分數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川崎病可對患兒心臟冠狀動脈產生影響,通過超聲心動圖可對冠狀動脈受損情況予以評估,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超聲心動圖;川崎病;心臟冠狀動脈;評估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01
川崎病是一種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多見于4歲以下的小兒,且男性比女性高發,該病又稱之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發病后可出現唇裂、手足脫皮、雙眼瞼結膜充血等典型癥狀[1]。由于該病容易累及心臟及冠狀動脈,導致冠脈擴張、心肌炎等嚴重后果,因此有效診斷十分關鍵。本研究分析超聲心動圖對川崎病患兒心臟冠狀動脈變化的評估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兒25例為觀察組,另選同期健康體檢兒童25例為對象。觀察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9個月~6歲,平均年齡(2.41±0.53)歲。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7個月~6歲,平均年齡(2.37±0.49)歲。所有患兒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員會制定的診斷標準,并常規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超聲多普勒診斷儀(iE ELite)對所有入選對象進行檢測,設定探頭頻率為S5-1或S12-4(用于新生兒及小月齡患兒),患兒取左側臥位或平臥位,觀察其心內結構,并對房室內徑進行測量,觀察有無心包積液、內膜病變。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對各瓣膜有無返流進行觀察,主要從主動脈根部短軸切面及二尖瓣、三尖瓣長軸切面對冠狀動脈回聲、結構進行探查,觀察內膜光滑與否、管壁粗糙與否,管腔內有無異常回聲存在,并對左右冠狀動脈內徑進行測量,測量位置為冠脈開口0.5~1.0mm處內緣。無冠脈病變者1~2周和4~6周時復查,病程45天、3個月時對冠脈瘤內有無血栓形成重點觀察。恢復期:顯示冠脈擴張和冠脈瘤的回縮變化,顯示有無冠狀動脈狹窄,冠脈內血栓有無機化強回聲或消退。常規觀察左右冠脈開口處內膜內徑有無異常回聲,左冠還有觀察前降支及旋支的內徑及回聲,右冠盡可能遠地掃查一段,觀察內徑回聲。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超聲心動圖異常情況,包括心包積液、內經擴張、內膜增厚等。(2)觀察計算兩組射血分數值,并進行比較分析。
1.4 評價標準 冠脈異常診斷標準:5歲以下兒童左右冠脈主干內徑>3mm(不包括冠狀動脈壁),5歲以上兒童左右冠脈主干內徑>4mm,同級冠脈內徑之比>1.5,即為冠脈擴張;冠脈主干內各內徑與主動脈內徑比值>0.3提示冠脈瘤;冠脈內徑>8mm提示巨大冠狀動脈瘤;冠脈內膜回聲毛糙增厚,呈波浪樣改變,當冠脈內有血栓形成時可見低回聲(新鮮血栓)或強回聲(陳舊血栓)團塊;冠脈完全阻塞時遠端無血流信號,部分阻塞可見血流在血栓部繞行,冠脈阻塞支對應心肌節段性暈哦東幅度降低或消失。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包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表示,經x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超聲心動圖異常率比較
觀察組內徑擴張合并心包積液2例,內徑擴張合并內膜增厚3例,內徑擴張6例,冠狀動脈病變2例,對照組未見冠狀動脈病變,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射血分數比較
觀察組心臟射血分數為(67.59±4.16)分,與對照組(67.62±4.39)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24,P=0.980)。
3 討論
川崎病是多發于小兒人群的一種血管炎綜合征,因病變特異累及冠狀動脈,可引起冠脈炎、冠脈擴張、冠脈瘤等冠脈病變,還可引起心肌炎、心膜炎、心包炎等心臟病變,除此之外還可出現肝臟增大、膽囊壁水腫等。川崎病病情主要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恢復期,發生后主要表現出發熱持續5天以上、結膜充血、口唇鮮紅干裂、淋巴結腫大、軀干四肢皮疹等典型癥狀,目前通過注射兩種球蛋白能夠有效治療[2]。
針對川崎病的診斷一直是臨床重要研究課題,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狀動脈及其分支病變的最準確方式,不過該方法是一種有創診斷,故不利于推廣使用[3]。超聲心動圖能夠對左右冠狀動脈內徑進行準確測量,對冠狀動脈回聲均勻與否、冠脈擴張與否、是否存在血栓等進行有效觀察,同時還能夠測量房室大小、心包腔積液情況及心臟瓣膜返流情況,因此臨床認為超聲心動圖是目前早期診斷和動態隨訪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的最佳方法[4]。由于小兒胸壁較薄,具有較好的透聲條件,經胸超聲心動圖檢查容易將冠狀動脈病變檢出,同時結合彩超評估冠脈血流方向和速度,還可判斷瓣膜返流嚴重程度[5]。本研究中25例川崎病患兒經檢查發現在超聲心動圖異常率上比健康體檢兒童明顯更高,表現為內經擴張、心包積液、內膜增厚及冠脈病變,提示超聲心動圖能夠有效診斷川崎病,且可對川崎病并發的冠狀動脈管壁和管徑改變、病變累及部位等情況作出準確直觀的評價。同時本研究結果中還顯示觀察組心臟射血分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一方面提示超聲心動圖有助于評估川崎病患兒心功能情況,另一方面該結果與部分相關結論存在差異,考慮為樣本量小的緣故,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對照研究。
綜合上述,川崎病可對患兒心臟冠狀動脈產生影響,通過超聲心動圖可對冠狀動脈受損情況予以評估,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牛華,魏亞娟,段欣等.多普勒超聲心動圖評價KD患兒冠狀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10):1159-1161.
劉冬巖.探討超聲心動圖對小兒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的診斷價值[J].醫學信息,2015,17(z2):30-30.
穆研,段曉莉,趙蘇云等.川崎病冠狀動脈擴張的超聲心動圖診斷[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6,14(3):314-315.
余啟軍.超聲心動圖對小兒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的診斷價值[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25(3):18-18,30.
趙曉英,駱峰,韋學等.超聲心動圖檢測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的臨床價值[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5,32(4):397-39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