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磊
【摘 要】目的:探究體外沖擊波和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治療泌尿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46例泌尿結石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3人,對照組采用體外沖擊波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治療方法。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治愈率(67.39%)和并發癥發生率(30.43%)皆顯著高于對照組(36.96%;10.64%),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體外沖擊波治療泌尿結石創傷小,便于操作,可以進行多次碎石,但一次治愈率較低,需要二次碎石;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治療泌尿結石效果顯著,方便快捷,但并發癥較重,在臨床上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和耐受性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體外沖擊波;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泌尿結石
【中圖分類號】R69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01
泌尿結石是一種泌尿外科常見疾病,多發于男性群體,如不及時治療,會引發腎積水、排尿障礙等癥狀,對患者腎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害[1]。泌尿結石臨床治療有手術治療法和非手術治療法,其中非手術治療法適用于結石直徑低于1cm的的患者,在手術治療中,目前有體外沖擊波、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治療等微創手術,效果較為顯著[2],其臨床價值尚需實踐。本文以46例泌尿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體外沖擊波和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8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46例泌尿結石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3例。對照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為19~53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4.4±5.2歲;其中腎結石14例,膀胱結石3例,輸尿管結石6例;結石直徑為0.5~3.0cm不等,平均直徑為1.96±0.63cm。觀察組男18例,女5例;年齡為20~54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5.1±4.8歲;平均病程為6.3±2.3年;其中腎結石14例,膀胱結石2例,輸尿管結石7例;結石直徑為0.7~3.2cm不等,平均直徑為(1.98±0.65)cm。本研究符合倫理學原則,所有參與研究患者及其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結石部位、結石大小等臨床資料上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體外沖擊波療法,手術設備為HK.ESWL-V體外沖擊波碎石機(深圳市慧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首先通過B超和X線明確結石位置,根據檢查顯示結果,確定體外沖擊次數;接下來,將體外沖擊波碎石機電壓調整到13kV左右,將頻率控制在60~70次/min之間,通常體外沖擊次數大約為2500次,最高不得超過3000次。術后進行排石、抗感染等基礎護理,如需多次碎石,最少要間隔2周。
觀察組:給予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療法。常規消毒后,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然后在其患側逆行插管并留置F6輸尿管導管,將無菌生理鹽水沿輸尿管導管遠端注入。接下來,患者取俯臥位,在其腹部墊枕,根據B超檢查顯示進行穿刺,與之前留置的注入無菌生理鹽水輸尿管導管形成人工腎積水。穿刺成功后,拔出針芯,使尿液沿穿刺處流出,將腎臟造瘺導絲植入其中,并拔出針鞘。導絲固定后,行皮膚切口,通過筋膜擴張器使皮下通道沿導絲擴張,針鞘退出后放置腎鏡。通過氣壓彈道碎石系統將泌尿結石情粉碎并清除。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治療1周后,通過腹部X線、B超檢查患者泌尿系統情況,臨床效果可以分為治愈、有效和無效。①治愈:腎積水消失,結石完全排出;②有效:存在少量腎積水,排出部分結石;③無效:影像學檢查顯示無變化[3]。治愈率=治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描述,采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以()描述,采用t進行檢驗。當P<0.05,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治愈率(67.39%)和并發癥發生率(30.43%)皆顯著高于對照組(36.96%;10.64%),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泌尿結石也稱尿石癥,由于尿路感染、流行病學等因素引起泌尿系統的腎臟、膀胱以及輸尿管中存在結石而致,多發于男性,極易引起尿路梗阻、泌尿系統器官損傷等危害[4]。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是通過體外碎石機聚焦于患者結石處,釋放沖擊波能量以擊碎體內結石,使已被擊碎的結石隨尿液排出;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首先在患者腰部建立一條連接皮膚和腎臟的通道,然后利用此通道將腎鏡置入腎臟,通過激光、超聲等方法將結石擊碎并取出。兩種手術各有利弊,其臨床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差異。
在本研究中,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雖然操作簡單,安全性較高,且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一次治愈率較低,很難將結石完全擊碎并隨尿液排除;而采用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雖然一次治愈率較高,基本能夠完全擊碎并清除結石,但對患者創傷較大,極易發生并發癥,且并發癥比較嚴重。因此,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67.39%)和并發癥發生率(30.43%)比對照組(36.96%;10.64%)高,且組間差異皆具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體外沖擊波和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在治療泌尿結石的效果上各具特點,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療法。
綜上所述,體外沖擊波和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在泌尿結石治療中各有利弊,前者創傷小,操作方便,能夠多次碎石,但一次治愈率較低,需要二次或多次碎石;后者效果顯著,方便快捷,但并發癥比較嚴重,因此,泌尿結石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患者病情和耐受性酌情選擇。
參考文獻
梁文,周志華. 外沖擊波和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治療泌尿結石臨床分析[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7,49(2):239-240.
朱斌. 微創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療效觀察[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7):152-153.
彭成,楊節,安森勝,等. 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與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比較研究[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6):1095-1097.
于杰,田闖,石松山,等. 微創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分析[J]. 中外醫療,2017,36(2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