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芳
【摘 要】目的:淺探精神病患者康復的心理護理。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納治療的精神病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數字隨即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32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狐貍加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加藥物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GAS(大體評定表)及BPRS(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在GAS及BPRS評分量表上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心理護理對于精神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改善作用,可正確引導患者心理健康,對于精神科康復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臨床上具有推廣意義。
【關鍵詞】精神病;康復;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1
本文為淺探精神病患者康復的心理護理,選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納治療的精神病患者64里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納治療的精神病患者64里作為研究對象,數字隨即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32例。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知曉同意,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7例,女15例,平均患病史為 1. 5± 0.4年,年齡在 19-52 歲,平均年齡38.41±4.18歲;觀察組患者男18例,女14例,平均患病史為 1. 4± 0.5年,年齡在 21-50 歲,平均年齡37.35±4.17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1.1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加藥物治療,藥物使用舒必利以及氯丙嗪片進行治療,劑量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加減。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為服藥指導、日常生活護理等[1]。觀察組藥物治療同對照組,心理護理主要為:(1)認知干預,患者進入康復期時對于日常具有一定了解,同時還會因疾病方面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影響時,擔心疾病復發或者無法康復等,此時,應基于患者實時糾正,在良好醫患關系的條件下,對于患者的實際需求應耐心傾聽和滿足,幫助解決患者疑惑和困難,消除誤區及錯誤觀念,減少患者內心焦慮及恐懼,樹立正確的疾病認知觀念,積極對待治療康復,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2]。(2)健康教育,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因增強疾病的相關健康宣教活動,使其自信心加強,同時還應指導患者的體育及合理的娛樂活動。訓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可進行衛生打掃、洗衣疊被等,加強患者應對日常生活問題,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促進意義。疾病復發預防方面,講解用藥的效果以及重要性,將患者的目前精神癥狀、疾病資料以及治療進展等均對患者家屬進行口頭以及書面形式的匯報。(3)治療方法,對于患者可是喲會難過催眠治療法、行為治療法等,前者可通過對其進行主觀意識輸入,對其思想進行積極引導。后者可對其行為進行糾正和強化,是的患者降低外界環境排斥,消除患者負面情緒。
1.2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GAS(大體評定表)及BPRS(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差異。GAS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情低;BPRS分值越高,表明患者這病情越重[3]。
2.實驗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GAS及BPRS評分量表上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精神病患者病發分為后天刺激以及先天性因素兩種,而后天刺激主要多發群體為神經病發病患者,但是可經過后期的康復治療得意有效控制[4]。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發展和改變,人們生活壓力越發巨大,再加上外界環境因素,我國精神病患者也隨著增加。患者隨疾病的嚴重而開始逐漸喪失思想、行為、心理的自我控制能力,極易收到外界刺激影響而做出過激行為,最終會難過失去對事物的常規判斷。精神病患者在情感、認知、意志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異常,對于患者的日常起到極大的付負面影響。本文通過驗證得出,觀察組患者在GAS及BPRS評分量表上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表明,心理護理對于康復期精神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精神狀態,提高認知度。本次研究主要在良好的醫患關系前提下進行心理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預等,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以及疾病認知度。相關臨床實驗表明,僅僅通過藥物應用進行精神疾病的治療療效不夠理想[5],因此,合理的心理干預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心理護理對于精神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改善作用,可正確引導患者心理健康,對于精神科康復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臨床上具有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磨麗莉,周芳珍,陳靜,潘巧淑.支持性心理護理對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社會功能康復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0):1386-1388.
鄧社能,劉社琴.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05):75-76.
聞友梅.心理護理在精神科治療康復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21):247-248.
朱娜娜.精神病患者臨床分期和康復期的心理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8):219-220.
滕玲玲.精神病患者康復期的心理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0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