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靜 呂艷
【摘 要】目的:研究微信網絡平臺在埋藏式起搏器患者隨訪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埋藏式起搏器患者住院的期間,邀請患者或與其共同生活的子女加入微信網絡平臺,指導使用方式,講解意義及注意事項,爭取配合。結果:患者及家屬對微信網絡平臺滿意。結論:隨訪在埋藏式起搏器治療中起著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起搏器置入后治療的延續;另外微信網絡平臺具有使用成本低,信息傳輸快、精、準,使用者范圍廣等優點,因此微信網絡平臺應用在埋藏式起搏器患者隨訪中具有實用價值。
【關鍵詞】微信網絡平臺;起搏器;隨訪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1
引言】隨著心律失常介入治療的快速發展,埋藏式起搏器的臨床應用日益廣泛,它借助心內膜電極或者心肌電極實施心臟起搏,是治療心律紊亂的安全可靠方式,具有創傷小、疼痛小、恢復快等優點,而隨訪是起搏器植入后治療的延續,它貫穿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工作。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我們介入室建立了微信網絡平臺,以便及時掌握患者臨床癥狀動態、起搏器工作效能及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現將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我們心臟介入導管室植入埋藏式起搏器患者9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齡在49歲至94歲;按照病情分類,34例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43例是三度房室傳導阻滯,13例是更換起搏器;按照植入起搏器類型分類,38例是單腔起搏器,52例是雙腔起搏器。
1.2 方法:在患者植入埋藏式起搏器住院期間,將患者本人或者與其共同生活的子女邀請加入微信網絡平臺,指導修改備注名格式為:患者本人姓名+手術日期;在導管室手術人員名單統計數據庫中登記患者診斷、手術日期、手術者及起搏器類型,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微信網絡平臺注意事項,爭取配合。
2 微信網絡平臺的實用價值
2.1 及時解答疑問
2.1.1 左上肢腫脹:一例患者出院第十天發現術側肢體腫脹伴手指麻木,詢問經過得知患者夜間睡覺時習慣采取將左手臂放在頭下的左側臥位,告知患者臥位注意事項,按摩左側肢體,指導觀察對比肢體腫脹消漲情況及觀察有無紅、熱、酸痛情況,若情況加重急查血管超聲鑒別診斷;出院第十三天,患者反饋肢體腫脹減輕,手指麻木感消失。
2.1.2 切口縫合處皮膚出現炎癥:三例患者切口縫合處皮膚出現紅腫伴瘙癢難忍。經詢問得知:第一例男性患者,體重指數32,重度肥胖,平時易出汗。出院后因被告知不要隨意用手碰觸起搏器安置處,切口處皮膚汗液不能被及時清理掉,以至出現紅腫現象;第二例女性患者,患糖尿病十年,切口愈合慢,出院一周后微信圖片反饋切口處皮膚紅腫伴瘙癢;第三例女性患者,瘢痕體質,切口縫合處新生的肉芽組織多,表現炎癥癥狀。告知患者保持切口清潔、干燥,用0.5%碘伏消毒液每日擦拭兩次,忌用手直接觸摸,講解觀察紅腫進展的注意事項,若紅腫加重或切口出現波動感,到心內科就診;指導患者穿寬松舒適的棉質衣服,女性患者的內衣帶子松緊合適,忌摩擦到起搏器安置處;指導患者食新鮮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勿食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現上呼吸道感冒,立即服用抗生素或心內科就診。出院第二十五天,三例患者反饋皮膚紅腫癥狀消失,第三例患者仍訴切口縫合處偶有瘙癢感,指導放松心情。
2.1.3 一例患者起搏器切口處線頭外露:患者,男性,78歲,術后半年,微信圖片反饋起搏器切口處有一根線頭外漏。匯報醫生,患者在導管室經消毒處理后拔除線頭,囑患者服抗生素一周,十五天后圖片反饋切口無異常。
2.1.4 便秘:三例女性患者出院兩周后便秘,經評估得知,三例患者平均年齡70歲,出院回家一直臥床休息,飲食以大米和瘦肉類食物為主,不吃蔬菜和水果等含膳食纖維食物。告知患者應下床活動,適當活動可降低便秘發生率;飲食結構應合理,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多纖維的易消化食物,可保持大便通暢、增加機體抵抗力、促進切口愈合;患者可以應用開塞露,必要時到醫院灌腸,避免用力排便引起起搏電極脫位。
2.2 健康宣教:平臺提供健康宣教 ,幫助患者熟知生活中影響起搏器的因素和防范措施,指導患者及家屬如何處理意外,增強抗風險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2.2.1 體位指導:術后三個月內采取平臥位或左側臥位,避免右側臥位,防止電極脫落。
2.2.2 肢體活動度指導:術后2周內不要高舉術側手臂;6周內不要游泳、打高爾夫、網球、提5kg以上的重物;鍛煉身體應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避免做重復、劇烈的甩手動作及肩部負重。
2.2.3 避免電磁干擾:日常生活家用電器正常使用,一般不影響起搏器,如微波爐、電熱鍋、電熱毯、電視、冰箱等,移動電話接打時應在起搏器對側,距離至少15cm,電話裝在對側口袋內;禁止行核磁共振、手術電刀、電療、體外震波碎石等檢查及治療;禁止進入高壓變電站、電視臺發射站、雷達等地區[1];過安檢時,主動出示安裝起搏器識別卡。
2.2.4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勸導患者戒煙戒酒,生活起居有規律,不熬夜;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低糖的食物為主,老年患者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指導患者建立樂觀心理,鼓勵家屬給患者多一些關愛和幫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質量。
2.3 加強起搏器隨訪的管理:我科起搏器檢測安排在每周四上午,有值班醫生專值檢測,其他時間無人員值班。在建立平臺之前,經常有人到導管室找醫生檢測,這需要患者及家屬等醫生手術結束;有的患者居住地離醫院車程一個多小時,周末到醫院檢測,因醫生外出學習或開會做不了,這不僅增加患者的消費,而且引起醫患矛盾。為了加強隨訪管理,我們在2016年4月建立微信網絡平臺,至今得到患者及家屬廣泛的好評。
2.4 微信網絡平臺成員之間信息交流
微信網絡平臺不僅是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交流的地方,也是患者與患者溝通交流的地方。在這個大家庭內,有疑問共同討論,有好的意見共同分享,都是為了能給起搏器患者帶來了更好的幫助。
3 討論
心臟起搏器是治療嚴重緩慢型心律失常和搶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得以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的重要手段[2]。我們不僅要做好患者在院期間的一切護理,更應關注患者出院后的遠期健康狀況,盡可能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將護理延續到患者日常生活中,微信網絡平臺具有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張靜.提高心臟再同步聯合埋藏式心律轉復起搏除顫器植入術安全性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35):29-31.
唐艷,李玉梅,高玉紅.三腔抗心衰起搏器置入術前、術后護理[J].當代護士,2007(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