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
【摘 要】目的:評判早期康復訓練應用于缺血性腦梗死后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恢復中的效果。方法:使用隨機平行方式,將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擷取的240例缺血性腦梗死患者,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人數均為120例。觀察組接受基礎治療+早期康復訓練,對照組接受基礎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的差異。結果: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改良式肢體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評分比較,差異性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性均存在,P<0.05結論:缺血性腦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訓練,不但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而且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
【關鍵詞】早期康復訓練;缺血性腦梗死;神經功能;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2
腦梗死,也可以叫作缺血性腦卒中,中醫方面叫作卒中/中風。血管壁病變、血液成分改變、外傷等因素,均會引發腦梗死[1]。相關研究人員表示,早期實行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本次研究擷取了近年來收治的240例缺血性腦梗死患者,對比實行早期康復訓練+基礎治療、基礎治療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平行分組方法,將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擷取的240例缺血性腦梗死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120例。觀察組男性、女性各78例、42例;年齡搜集范圍56~66歲,平均(61.5±6.4)歲;病程搜集范圍2~5d,平均(3.5±0.4)d。對照組男性、女性各75例、45例;年齡搜集范圍54~67歲,平均(60.5±6.2)歲;病程搜集范圍3~5d,平均(4.1±0.6)d。兩組臨床相關資料,均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加以嚴格處理,P>0.05。
納入標準:通過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冠以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者、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者。
排除標準:既往腦梗死病史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者、嚴重原發病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基礎治療,進行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等治療。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之上,接受早期康復訓練,運用Bobath技術、PNF技術,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加強患者坐臥位輔助訓練、床——輪椅——床訓練、關節訓練、平衡訓練、運動訓練等,如:穿脫衣物、穿脫鞋襪等練習。訓練的過程中,還需進行心理疏導,和患者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以此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自信,主動配合康復訓練,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保證運動的靈敏性、協調性、穩定性,從而最大限度恢復患者的各方面功能。康復訓練每次的時間為45min,每日1次,每周練習的次數>5d,連續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兩組患者NIHSS評分、Fugl-Meyer評分。
1.3.2 采用改良式肢體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對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平衡能力,以及關節活動、關節疼痛等情況進行評分,最高分100分,分數和缺血性腦梗死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呈正比。
1.3.3 通過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予以評分。評分范圍0~42分,分數更低,表示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效果越好。
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臨床數據,均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20.0。計量資料均數差與兩組NIHSS評分、Fugl-Meyer評分的對比,均通過t實行統計學檢驗。對比數據為P<0.05時,能夠判定存在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Fugl-Meyer評分比較,未見統計學的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NIHSS評分、Fugl-Meyer評分,差異性均存在,P<0.05。
3 討論
臨床方面多通過基礎療法,對缺血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一般會采用溶栓、 抗凝、控制血糖等方式治療,但是單純通過藥物方式治療,臨床效果并不理想。針對于此,臨床方面實行了早期康復訓練,以便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促使患者最大程度恢復各項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康復訓練,可通過不同方法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心理狀態,使其及早回歸生活、工作、社會。早期康復訓練的實施,能在腦可塑性理論、功能重組理論基礎上,促進腦側支循環,提高腦的適應性、敏感性,改善患者的神經系統興奮性、反應性[3]。與此同時,還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生活能力、神經功能,降低殘疾的概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雖然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NIHSS評分、Fugl-Meye評分,沒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在NIHSS評分、Fugl-Meye評分方面比較,兩組神經功能評分、運動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明顯優于治療前和對照組,存在統計學的意義,P<0.05。可見,缺血性腦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訓練,改善神經功能、運動功能的效果,均非常理想。
綜上可知,早期康復訓練應用于缺血性腦梗死患者中,可很好的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建議在臨床方面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趙曉磊.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及血清NSE和NGF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481-482.
戴賢勇,王燕,陳瑋.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機制探討[J].重慶醫學,2017,46(21):2940-2942.
朱華鳳,劉勝蘭,王磊等.急性缺血性腦梗死67例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6):20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