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麗
【摘 要】目的:探討對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實施超聲診斷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08月~2018年05月收治的38例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對所有患兒于臨床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操作,最終對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對于收治的38例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屬于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以及房間隔缺損患兒分別為9例、11例以及13例;此外,未表現出分流新生兒肺動脈高壓包括5例,>7d,對患兒實施疾病復查,最終患兒肺動脈壓表現正常。對患兒二維聲像圖結果進行觀察,發現患兒右房室內徑呈現出一定程度增大,觀察脈動脈呈現出程度不同擴張,并且部分呈現出右室壁增厚的現象,室間隔運動表現出減弱現象,更為嚴重于其左室后壁以及室間隔呈現出矛盾運動現象,對于動脈導管未閉以及室間隔缺損患兒,其左房室內徑呈現出程度不同增大現象。結論:對于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于臨床實施超聲診斷,對于病癥特點可以有效明確,從而對于肺動脈高壓疾病治療方案的對應研究提供依據,促進肺動脈高壓患兒的早期康復。
【關鍵詞】小兒肺動脈高壓;超聲診斷;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2
肺動脈高壓作為一種病理生理綜合征,主要因為系列因素使得患者的肺小動脈呈現出收縮的現象,從而導致肺循環阻力表現出對應性升高,最終使得患者呈現出右心衰竭以及右心后負荷增加的現象。對于肺動脈高壓疾病,可以作為原發性疾病,也可為其他疾病的并發疾病,臨床需要選擇有效方法展開疾病的確切診斷[1]。本次研究將針對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確定最佳疾病診斷方法,以此說明超聲診斷應用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08月~2018年05月收治的38例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作為實驗對象;男20例,女18例;年齡分布范圍為1d~5歲,平均年齡為(2.35±1.23)歲;倫理委員會對于此次研究均同意批準;所有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家屬均完成知情同意書簽署。
1.2 方法 所有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在進入醫院后,合理對其展開超聲診斷操作,主要選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完成。調整2.5MHz~5MHz的探頭頻率,并且協助患兒進行左側臥位的選擇,對患兒合理展開胸超聲多普勒檢查。針對患兒的主動脈瓣開放程度、主動脈、各瓣膜口血流速度以及各房室腔大小進行測量,并且就患兒各瓣膜形態結構進行觀察,對患兒肺動脈主干以及分支進行觀察[2]。如果患兒三尖瓣口直至肺動脈未表現出狹窄現象,并且未表現出其他分流口的現象,則需要對其三尖瓣反流速度認真測量,通過對測量結果進行分析,針對患兒肺動脈壓進行有效評估。如果患兒三尖瓣口直至肺動脈未表現出狹窄現象,但是表現出分流的現象,并且觀察左室直至肱動脈路徑未表現出狹窄的現象,則需要對患兒的分流速度以及肱動脈收縮壓水平進行測量[3]。
2 結果
對于收治的38例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屬于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以及房間隔缺損患兒分別為9例、11例以及13例;此外,未表現出分流新生兒肺動脈高壓包括5例,>7d,對患兒實施疾病復查,最終患兒肺動脈壓表現正常。對患兒二維聲像圖結果進行觀察,發現患兒右房室內徑呈現出一定程度增大,觀察脈動脈呈現出程度不同擴張,并且部分呈現出右室壁增厚的現象,室間隔運動表現出減弱現象,更為嚴重于其左室后壁以及室間隔呈現出矛盾運動現象,對于動脈導管未閉以及室間隔缺損患兒,其左房室內徑呈現出程度不同增大現象。
3 討論
患兒在患有肺動脈高壓疾病后,癥狀主要集中于肝大、下肢浮腫、胸水以及肝淤血等方面。臨床在實施疾病診斷期間,超聲心動圖獲得廣泛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的實施,對于患者心臟各腔室形態結構可以清晰顯示,對于大血管內血流頻譜、各瓣膜形態結構以及血流速度等可以進行有效顯示[4]。
對于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同母體分離后,需要完成獨立呼吸的建立,但是期間表現出較大的內外環境變化,并且因為分娩期間產道損傷、感染以及窒息等系列因素的影響,使得部分患兒呈現出肺泡擴張不全或者難以擴張的現象,從而導致肺循環壓力呈現出一定程度提升,進而表現出肺動脈高壓的現象[5]。
針對肺動脈高壓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現,因為早期左向右分流的影響,導致患兒肺血量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增加,進而導致表現出動力型肺動脈高壓的現象,在此種情況下創建手術方案進行及時治療,對于病變可以充分逆轉。但是如果雙向分流表現為右向左狀態,則證明患兒處于疾病晚期階段,患兒肺血管表現出器質性病變的現象,并且肺動脈高壓癥狀呈現出不可逆特點,從而呈現出右向左分流的現象,并且伴隨紫紺癥狀,則呈現出艾森曼格綜合征的現象,此時手術治療后無法獲得良好預后效果。
本次研究中,對于收治的38例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屬于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以及房間隔缺損患兒分別為9例、11例以及13例;此外,未表現出分流新生兒肺動脈高壓包括5例,>7d,對患兒實施疾病復查,最終患兒肺動脈壓表現正常,可說明超聲檢測方法應用可行性。
綜上所述,臨床對于小兒肺動脈高壓患者診斷期間,超聲方法的有效應用,對于病癥特點可以有效明確,從而對于肺動脈高壓疾病治療方案的對應研究提供依據,促進肺動脈高壓患兒的早期康復。
參考文獻
夏雅君,刁曉梅.斑點追蹤評價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室壓力增高對左室心肌力學的影響[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12(21):233-235.
孫瑩,劉長春,郝麗梅,等.RDW、Cys-C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繼發肺動脈高壓關系的研究[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8,20(05):531-533.
劉麗莉,楊炳昂,張潔,等.超聲心動圖評價繼發肺動脈高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裝備,2018,15(09):66-70.
劉麗莉,楊炳昂,張潔,等.超聲心動圖評價繼發肺動脈高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裝備,2018,09(09):66-70.
肖煜,李強,胡華琨,等.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用于胸腔鏡手術中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的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8,12(09):90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