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 要】目的:探究產科分娩應用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的鎮痛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之間本院接收的124例分娩產婦為此次實驗對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均分成實驗組(n=62)和對照組(n=62),予以對照組產婦硬膜外麻醉,實驗組使用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將兩種麻醉效果分析對比。結果:在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用時上,實驗組少于對照組,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麻醉起效時間和藥物使用劑量上,實驗組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在第一產程末和第二產程末的鎮痛效果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科分娩應用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的鎮痛效果較好,有助于縮短麻醉起效時間,并減少麻醉藥物的劑量。
【關鍵詞】腰麻;硬膜外麻醉;產科;分娩;鎮痛
【中圖分類號】R6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1
產婦進行分娩時會產生劇烈疼痛感,嚴重損傷產婦身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分娩時間,損傷產婦和胎兒機體健康[1]。這就需要在分娩時予以產婦麻醉,以減少其疼痛感,確保胎兒順利娩出。臨床中的麻醉方式較多,且效果和對產婦的影響存有一定差異。進而本次針對產科分娩應用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的鎮痛效果展開了研究,并將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之間本院接收的124例分娩產婦納入此次實驗對象中。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之間本院接收的124例分娩產婦為此次實驗對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均分成實驗組(n=62)和對照組(n=62)其中對照組產婦年齡25-30歲,年齡均值為(27.5±2.8)歲,孕周為38-40周,平均孕周為(38.8±1.01)周,4例剖宮產、49例陰道分娩、5例助產;實驗組產婦年齡26-30歲,年齡均值為(28.4±2.9)歲,孕周為39-40周,平均孕周為(39.4±0.88)。以上兩組產婦之間的臨床常規資料差異較小,未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均在產婦宮口開3厘米后進行麻醉,其中對照組產婦使用硬膜外麻醉,選擇硬膜穿刺于產婦的第二至三腰椎縫隙,將導管緩慢置入,之后將混合的0.002mg芬太尼和0.1%羅哌卡因8mL注入,當鎮痛效果不佳、疼痛劇烈時需追加以上混合液5mL,當宮口開9厘米時再使用混合液5mL。實驗組使用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硬膜穿刺成功后將25G腰穿針置入,直達蛛網膜下腔,當腦脊液呈清亮后使用0.2%羅哌卡因1.5mL。將硬膜外導管固定并取出穿刺針,幫助產婦更換為平臥位,調節阻滯平面至T8至T10,用藥40min后再將8mL0.002mg芬太尼和羅哌卡因混合液注入,鎮痛效果不明顯可在疼痛劇烈時注射混合液5ml,最后產婦宮口開9厘米時在追加5mL混合液。
1.3 觀察指標 將產婦的產程用時、麻醉起效時間、藥物使用劑量記錄。通過產婦主訴情況評價疼痛程度,當產婦有輕微疼痛或無痛則為Ⅰ級,腰腹部疼痛但可忍受則為Ⅱ級,腰腹疼顯著且無法忍受為Ⅲ級;腰腹疼劇烈,且大聲叫喊則為Ⅳ級。達到Ⅰ級或Ⅱ級為鎮痛效果良好、Ⅲ級或Ⅳ級為鎮痛效果較差[2]。
1.4 統計學處理 此次選用統計軟件SPSS19.0整理實驗數據,[n(%)]表示計數資料,檢驗值為χ2;()代表計量資料,檢驗值為t,組間有較大對比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對比124例產婦第一、二產程用時
實驗組第一產程用時(261.44±98.11)min、第二產程為(111.04±34.56)min;對照組分別為(279.04±90.78)min、(119.45±35.11)min,以上組間對比差異較大,未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124例產婦麻醉起效時間和藥物使用劑量
實驗組麻醉起效時間為(3.39±1.22)min、羅哌卡因使用劑量為(9.55±3.87)mg;對照組麻醉起效時間為(11.25±4.56)min、羅哌卡因使用劑量為(17.65±2.45)mg,以上對比有較大對比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
2.3 對比124例產婦麻醉效果
實驗組第一產程末62例鎮痛效果良好、0例鎮痛效果較差,第二產程分別為61例和1例;對照組第二產程末58例鎮痛效果良好、4例鎮痛效果較差,第二產程分別為55例和7例,以上組間對比差異較大,呈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分娩產婦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提升,需要保證母體和嬰兒生命健康的同時還需要改善分娩產生的劇烈疼痛,因此越來越多的產婦接受無痛分娩,可顯著緩解產婦分娩疼痛,以調節大腦皮層中樞系統,改善宮縮放松盆地肌肉,加速擴張宮口和胎頭下降,以促進產程、加速分娩[3-5]。而分娩時產生疼痛會增加產婦恐懼感,進而影響產程,不利于母嬰健康,另外疼痛會加重產婦應激反應,提高兒茶酚胺的分泌,影響宮縮并延長產程[6]。所以無痛分娩對產婦十分重要,有利于消除產婦恐懼、加速產程和分娩,減少剖宮產。然而麻醉時機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會在宮口開3厘米后開展麻醉,時間過早或延遲都會影響藥物效。此外麻醉方式也較為重要。現階段臨床中常用硬膜外麻醉與腰麻聯合,此種鎮痛方式使用藥物劑量較少、麻醉起效快。對患者循環呼吸和神經影響也較小,且術后頭部疼痛情況較少,因此在產科分娩中廣泛應用。在藥物選擇上,需選用量少、效果好且對患者心血管、中樞神經、肌肉力量等影響小的藥物[7-8]。
在此次實驗中,對照組使用硬膜外麻醉,實驗組使用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結果顯示,在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用時上,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未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表示予以患者腰硬聯合麻醉對產婦影響較小,不會延長產程;實驗組產婦的麻醉起效時間和羅哌卡因使用劑量全部少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差異較大,呈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第一產程末和第二產程末的鎮痛效果差異上,也呈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表示通過聯合麻醉,可減少麻醉藥物使用劑量,但是不會延長麻醉起效時間,同時鎮痛效果較好。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可連續對硬膜外腔用藥,進而輔助腰麻。此種聯合麻醉技術在下腹、下肢手術中廣泛應用,特別是產科剖宮產中。
總而言之,產科分娩應用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可顯著提升鎮痛效果,麻醉藥物用量少且起效快。
參考文獻
李友安, 冶省娟, 李學敏,等. 腰麻聯合自控硬膜外阻滯分娩鎮痛對產程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 陜西醫學雜志, 2016, 45(6):669-672.
王雅聰, 李淑麗, 陳曉明. 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用于分娩潛伏期延長產婦鎮痛的臨床研究[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15):92-94.
馬杰. 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用于活躍期分娩鎮痛的臨床效果觀察[J]. 安徽醫藥, 2016, 20(3):572-574.
白云波, 徐銘軍, 趙國勝,等. 腰麻聯合雙管硬膜外分娩鎮痛的臨床效果[J].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6, 32(8):778-781.
鄒建方. 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聯合應用于產科分娩鎮痛的臨床探討[J]. 中外醫療, 2017, 36(14):104-106.
鄭磊, 吳利君. 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腰硬聯合阻滯用于分娩鎮痛的比較[J]. 安徽醫藥, 2016, 20(3):576-578.
萬功才, 魯慧靜. 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鎮痛的效果觀察[J]. 當代臨床醫刊, 2016, 29(3):2237-2237.
梁銳枝, 朱懷郡, 梁劍江,等. 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應用于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在分娩鎮痛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12):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