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文
【摘 要】目的:對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觀察其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隨機選擇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因糖尿病合并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在我院進行診治的59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奇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29例)給予常規(guī)開腹方式治療,實驗組(30例)給予腹腔鏡方式治療,最終觀察兩組在手術效果、術后并發(fā)癥等情況方面的差異。結果:實驗組在手術效果、術后并發(fā)癥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方式,可以降低術后并發(fā)癥,改善手術效果,臨床中值得推廣。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糖尿病;結石性膽囊炎
【中圖分類號】R5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2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中有高達30%的患者并發(fā)有膽囊結石[1]。一旦糖尿病并發(fā)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其手術的風險性就會增加,其手術的死亡率高達5%。有證據表明,腹腔鏡在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方面具有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2]。本文就對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實施腹腔鏡治療的實驗組得到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因糖尿病合并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在我院進行診治的59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符合糖尿病、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過其他手術治療;③患者自愿知曉并簽署治療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并發(fā)癥;②存在精神疾患、智力障礙的;③接受其他干預實驗治療的。按照入院奇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男性1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59.4±12.3)歲,糖尿病病程(3-14)年,平均血糖在(15.62±3.52)mmol/L。實驗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60.3±11.9)歲,糖尿病病程(4-13),平均血糖在(14.98±3.37)mmol/L。兩組患者在一般情況、病情程度、病程長度情況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避免手術應激及保證安全性,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停用口服降糖藥物,進行血糖的定期檢測,根據血糖結果改用相應劑量胰島素治療。將圍術期血糖控制在8.0-11.0mmol/L之間。術后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抗生素3-5天。
1.2.1 對照組 患者仰臥位,碘酒酒精消毒,鋪無菌巾,取右上腹肋緣下切口。進腹后充分暴露顯示膽囊三角,在膽囊三角取內找到膽囊動脈及膽囊頸管,鉗夾、切斷并結扎。在膽囊兩側與肝面交界的漿膜下,距肝臟邊緣1cm處電刀切開漿膜,完整切除膽囊,局部沖洗,查無活動性出血及膽汁瘺,清點紗布器械無誤,與膽囊床留置橡膠引流管1枚,置幾丁糖2支與腹腔,縫合各層切口。
1.2.2 實驗組
麻醉滿意后,術區(qū)消毒、鋪單,首先與臍下緣行長約10cm橫切口,進氣腹針建立氣腹,進腹腔鏡直視下分別與劍突下及右肋緣下做長約1.0cm及0.5cm的切口,進戳卡,置入抓鉤及分離鉗,探查肝、胃、脾、小腸及結腸,提起膽囊,充分顯露膽囊三角,解剖出膽囊動脈及膽囊頸管,以4枚生物夾分貝雙重夾閉后切斷,與漿膜下游離膽囊,完整切除膽囊,經劍突下切口取出膽囊,生理鹽水沖洗腹腔,檢查無活動性出血,清點紗布器械無誤,置1支幾丁糖與腹腔內,撤氣腹,縫合各切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在手術效果、術后并發(fā)癥等情況方面的差異。手術效果從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方面評估。術后并發(fā)癥從切口感染、出血以及膽漏等方面評估。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實驗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表示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采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效果情況 實驗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等手術效果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實驗組在切口感染、出血以及膽漏等并發(fā)癥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其體內一方面胰島素水平較低,在其胰島素抵抗脂肪分解方面能力下降,所以導致糖尿病患者體內膽固醇過飽和,膽汁中各個成分比例失調。另一方面糖尿病會造成控制、營養(yǎng)膽囊的自主神經、血管受損傷,造成膽汁淤積在膽囊內,影響排空。這些因素均造成了糖尿病患者高發(fā)膽囊結石。當結石嵌頓發(fā)生梗阻導致細菌感染誘發(fā)結石性膽囊炎時,其中約有20%-40%的患者會發(fā)生嚴重的感染,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較為低下,并且隨著病程進展極易發(fā)生膽囊壞疽、穿孔造成膽汁性腹膜炎,臨床發(fā)現(xiàn),膽囊穿孔常發(fā)生于并發(fā)糖尿病患者[3]。
在臨床中一般采取外科手術治療,手術患者遭受了生理的創(chuàng)傷及心理的焦慮、抑郁、逃避等雙重不良應激因素之后,導致機體內分泌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產生不利影響,血糖控制不佳將會誘發(fā)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使患者的抵抗力及手術耐受性降低,嚴重影響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患者的預后,為了避免手術應激及術后的安全性,嚴格控制圍術期血糖是手術治療的前提[4]。術中采用鉗夾、電勾逐層分離,使組織一層一層分離,對臟器影響較小。因此,實驗組在手術效果及術后并發(fā)癥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孫生虎[5]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方式,可以降低術后并發(fā)癥,改善手術效果,臨床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王春城. 膽囊結石與糖尿病的關系[J]. 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 36(11):1362-1364.
侯湘德, 白劍, 謝開漢,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59例[J].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6, 16(4):377-379.
張琴, 王鳳亮. 急性膽囊炎患者術后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臨床外科雜志, 2015, 23(10):786-788.
莊冰潔, 王海濤, 馮夢龍,等. 老年結石性膽囊炎病人圍手術期處理[J]. 腹部外科, 2015(4):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