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南
【摘 要】目的:探討觀察失語癥患者康復訓練方法的運用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94例急性腦卒中失語癥患者作為對象,采用雙盲法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實驗組配合康復訓練,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實驗組康復各指標評分都高于對照組,數據分析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失語癥患者配合康復訓練,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失語癥;康復訓練方法;運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1
腦卒中,是指因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大腦所致的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其中,失語癥是急性腦卒中常見多發癥狀,嚴重影響病人身心健康,降低生存質量【1】。為了觀察失語癥患者康復訓練方法的運用效果,本文筆者選擇94例患者分成2組進行分組研究,現在總結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94例急性腦卒中失語癥患者作為對象,采用雙盲法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7例。所有病例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急性腦卒中診斷標準,且符合《西方失語癥檢查法》中關于失語癥的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年齡40-80歲,性別不限,排除合并有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意識障礙患者。對照組:29例男性,18例女性,最小48歲,最大74歲,平均年齡(58.2±5.38)歲。實驗組:26例男性,21例女性,最小45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57.1±5.24)歲。實驗組與對照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差異不大,P>0.05,可分組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案,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康復訓練,具體方法如下:(1)聽理解訓練。對于失語癥患者,聽理解訓練是重要環節,治療期間,根據病人實際病情,通過適當的聽語刺激,配合應用聽理解康復訓練系統,組織康復訓練,以系統顯示的內容為準,醫生說出圖片的內容,要求病人指出正確答案,通過聽覺與視覺的正面反饋,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幫助病人建立對聽及詞語的認知與理解,配合熟悉的手勢,提高病人理解能力。(2)發音訓練。開始發音時,指導病人深吸,發出“啊”音,配合嘆氣,促進發音,如此反復練習,共10-15次,根據發音難易程度,先練習元音,如“a”、“o”、“e”等,再練習輔音,如“b”、“p”、“m”等。(3)口語訓練。根據康復訓練進程,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指導病人試讀音素、音節,按照“單音節——雙音節——多音節詞語”順序進行練習,結合訓練語音以及語義相似的詞語,初期,練習數字口語,1數到20,隨后,增加數值,培養病人自發性言語能力。待口語能力恢復到一定程度后,開始練習中文漢字,按照“水——喝水——要喝水”等形式組織口語康復練習。(4)呼吸訓練。失語癥患者,正確發音的核心在于良好的呼吸氣流量及氣流控制能力,以確保發音、節奏、語調、音高的準確性。對此,醫護人員組織呼吸訓練,指導病人放松心情,保持正確姿勢,鼻吸氣,嘴呼氣,呼氣前,停頓2-3s,慢慢增加肺活量。
1.3 觀察指標 根據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表(CRRCAE)【2】,評價患者康復訓練后的失語程度,主要包括口語表達、聽理解、閱讀、復述、書寫、計算6個指標,評分越高表示恢復狀況越好。
1.4 統計方法 實驗數據用SPSS20.00軟件進行分析,均數加減標準差( )表示計量資料,T值檢驗,檢驗值P低于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康復各項指標評分比較,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失語癥,醫學界一般將其歸因于語言學因素,但是,單純語言學很難解釋失語癥的部分臨床表現,例如,安靜環境中,可順利完成日常交流,嘈雜環境中,言語交流完成難度大,無法群聊。言語交流是人類及社會溝通的基本能力,針對失語癥患者,科學的康復訓練,具有重要意義【3】。失語癥,是腦卒中常見病癥,其中,運動功能與感覺功能相互協調是正常言語交流的基礎條件,若是腦組織及相關功能遭到損害,可能發生語言障礙病癥,以命名困難、說話不流利、理解性差、文法混亂等為顯著表現,如果沒能及時診治,可能對其正常生活及社交能力產生嚴重影響,降低病人生存質量【4】。本次研究中,對于實驗組失語癥患者,通過聽理解訓練、發音訓練、口語訓練,利用生動有趣的內容,提高病人聽理解能力,增加病人恢復言語語言功能的自信心,有助于恢復語言功能,配合呼吸訓練,指導病人控制發音時的音高、節奏與氣息,確保發音準確性與有效性。通過對比觀察發現,實驗組CRRCAE各指標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康復訓練在失語癥患者中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吳麗云. 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的康復護理[J]. 中國實用醫藥,2015,10(04):195-196.
陳麗函,趙志紅,陳樹標,郭衛勇,姜盛蘭. 言語認知訓練系統對腦卒中失語癥患者早期康復治療的應用研究[J]. 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14,27(04):228-229.
高珠英,陳曉玲. 語言康復訓練配合針灸治療腦卒中失語癥的探討[J]. 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0(04):455.
葉巧萍,汪四花,吳芳. 重度顱腦損傷后運動性失語癥1例患者運用輔助溝通系統的康復訓練護理[J]. 護理與康復,2015,14(12):1183-1185.